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廣州藝博院特展上新:黃公望領銜,十幅院藏重磅畫作「出關」

2024-01-29圖片

1月27日,「萬壑爭流——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畫派藝術展」第二期正式對外開放。第二期展出的4個畫派分別是婁東畫派、虞山畫派、常州畫派和新安畫派。展品共66件號(實物164件),涉及畫家54位元。

自開館以來,古代畫派藝術展深受觀眾喜愛,第一期一經推出廣受好評,觀眾留言本上記錄下「看展一朝,勝悟十年」「中華瑰寶,嘆為觀止」「書畫藝術是一種語言,讓彼此處於不同時空的我們完成一次心靈的對話」等動人話語。展覽第二期也是誠意十足,精挑細選重量級院藏經典呈現給廣大觀眾。

清代畫壇流傳著「家家一峰,人人子久」之說,「一峰、子久」正是「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的字號。黃公望的藝術對清代「四王」影響也極深,是他們「摹古」所尊崇的重要物件。展覽第二期便以黃公望作品【溪山圖軸】起始,為述說「四王」藝術作引。「四王」為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他們的畫風備受推崇,被奉為正統,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流衍出「婁東」「虞山」兩派。展覽第二期同時展出「四王」多幅精品畫作,其中有王時敏【雲壑鳴泉圖軸】、王鑒【仿古山水圖冊】、王原祁【勝弈圖軸】、王翚【兩岸青山圖軸】。惲壽平柔美秀雅的沒骨花卉畫,開創了一代新風,遂形成了以其風格為核心的「常州畫派」,對清代花鳥畫風影響深遠,嶺南名家居巢亦受其影響。而相對於以上三個正統畫派,在安徽地區有一群「遺民」身份的畫家異軍突起。他們飽覽新安名山勝景,尤其受黃山真景的熏陶,神遇而跡化,其筆下的山水造型奇幻而不失自然生動,後人稱他們為「新安畫派」。

四大畫派各有千秋,交相輝映,齊聚在今時今日的展廳,是難得一見的勝景。據介紹,第二期特展中有十件重點展品值得關註,包括一樓展廳的黃公望【溪山圖軸】、王時敏【雲壑鳴泉圖軸】、王鑒【仿古山水圖冊】、王原祁【勝弈圖軸】、王翚【兩岸青山圖軸】,以及弘仁【黃山始信峰圖】、査士標【秋林策蹇圖軸】、梅清【山水通景屏】、石濤【詩畫冊】、惲壽平【蘆花芙蓉圖軸】。

重點藏品——

1.【溪山圖軸】(元)黃公望

創作年份不詳 絹本設色 161.8×46cm 容庚先生捐贈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等。江蘇常熟人。擅畫山水,幽靜自然,筆法簡淡,有荒率天真之趣。為「元四家」之一。對清代文人山水畫影響尤為深遠。

此圖是雙拼巨幅的左半幅,所以構圖不是完整的。畫上有清代畫家惲壽平題跋,他認為這是黃公望的真跡,甚為愛重。鑒定家謝稚柳認為,雖然黃公望學畫較晚,但不會一幅早年作品都沒有流傳下來,他認為此幅【溪山圖】便是黃公望早期作品。「它的表現與晚期的不同,在於不是清空而是迫塞滿紙的情景,不是簡括而是繁復的描繪,不是深沈煉氣於骨的而是溫潤柔和的筆,不是精簡地惜墨如金而是一片濕暈的墨痕。」(謝稚柳【元黃子久的前期畫】)謝氏還指出王時敏、惲壽平他們都學黃公望,雖然所追求的是黃公望晚年風貌,但還帶著黃的前期溫潤的氣味,應是從類似這種早期作品而來。

2.【雲壑鳴泉圖軸 】(明末清初)王時敏

1674年作 紙本水墨 71.1×38.3cm

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王錫爵孫。官至太常寺少卿。擅畫山水,宗法董其昌,兼學黃公望,筆墨蒼潤疏秀。王翚、王原祁、吳歷均得其指授,為一代畫苑領袖。

此畫為王時敏83歲所作,雖然他說自己晚年「目昏腕弱」,但觀此作,運腕虛靈,隨意揮灑,山中草木以粗筆重墨點畫,濃淡幹濕對比強烈,盡顯其蒼潤疏秀的筆墨特色,極具渾厚華滋的藝術韻味。

3.【 仿古山水圖冊】(明末清初)王鑒

1668年作 紙本設色 每頁26×18.4cm

王鑒(1598—1677),字玄照,後改字圓照、元照,號湘碧、染香庵主、弇山後人等。江蘇太倉人。王世貞曾孫。擅畫山水,以臨古見長,風格蒼莽濃潤,明秀高雅。與王時敏、王翚、王原祁合稱「四王」。王鑒中年以後轉學多方,北宗名家也是他學習的物件,到了晚年,他已能將南北宗名家融會貫通,特別是吸收了趙伯駒、趙孟頫的青綠法,形成了「皴染兼長、筆力雄渾沈著而又含蓄文秀、墨色層次豐富明潔華潤的筆墨特征」。

4.【勝弈圖軸】(清)王原祁

1704年作 紙本水墨 75.9×40cm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官至戶部侍郎。擅畫山水,師黃公望、董其昌,以古法為歸依,筆法生拙沈雄,墨色元氣淋漓,韻味醇厚。畫風受到皇帝的喜愛,備受推崇,追隨者眾多,形成「婁東派」。

此畫是王原祁63歲時所作,正值他藝術上最成熟之時,筆墨精詣,構圖疏朗。他雖言自己是臨仿吳鎮的筆法,但其實還是接近於董源、巨然的面貌。

此畫創作於1704年正月之末,其時風日晴美,鳥啼花放。王原祁心情舒暢,展紙放筆,創作了這幅山水佳作。剛剛畫好,婁子恒、姚文侯等棋友便來到其寓所,切磋棋藝,大家還決定將王原祁剛畫好的這張畫作為勝者的獎品,最後畫歸了文侯先生。這件作品也成為王原祁與棋友們交誼的實證。

5.【 兩岸青山圖軸】(清)王翚

1715年作 紙本設色 119×52.8cm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畫有家學,後師王鑒、王時敏,畫藝大進。擅臨摹歷代佳作,又飽覽山川佳勝,終能心手相應,筆墨變化不竭,傑構層出不窮,成為一代巨擘。其弟子眾多,形成了「虞山派」。

此圖是王翚為送別摯友沈挺而作。沈挺,字景松,號鄰霞,嘉定(今上海)人。他曾從王翚遊,「寢食於畫者三年,盡得秘奧」。1715年,沈挺到訪王翚家,流連一兩個月,兩人飲酒作畫,意氣相投,有相見恨晚之慨。此畫王翚以李白詩句為意境,構圖妙合自然,筆墨精妙,設色清麗,充分體現了王翚典型的個人風格,屬其晚年精心之作。

6.【蘆花芙蓉圖軸】(清)惲壽平

創作年份不詳 絹本設色 141.3×48.5cm 容庚先生捐贈

惲壽平(1633—1690),名格,字壽平、正叔,號南田、草衣,雲溪外史、白雲外史等。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不應科舉,賣畫為生。工詩,善書畫。花鳥畫以徐崇嗣沒骨為歸,近學明人,註重寫生,一洗時習,獨開生面,海內宗之,有「常州派」之稱。兼善山水,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淡幽雋之致。

此圖惲壽平以淡彩繪蘆葦和襯景,烘托出芙蓉花嬌妍的色彩;花朵染色輕透,再以白粉和粉色點染和勾勒,將花瓣輕紗般的質感表現得極為逼真;而蘆葦和芙蓉的葉子則以沒骨法寫就,工寫結合,充分展現了惲壽平高超的寫生技藝,真真是「直逼天然」。

7. 黃山始信峰圖軸】(明末清初)弘仁

1663年作 紙本設色 214×84cm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歙縣(今屬安徽黃山市)人。明亡後出家為僧,改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擅畫山水,師法倪瓚,構圖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風格冷峭靜謐,簡遠脫俗。為「新安畫派」代表畫家,又與石濤、梅清並稱「黃山畫派」三巨子。

1663年,弘仁與友人王艮相約一起去廬山遊玩,他從黃山來到鄱陽與王艮會合,王氏當時是呂旦先家西席,故弘仁也就留寓呂家。呂旦先與弘仁是同鄉,其父結交了不少抗清義士,故弘仁與他氣味相投。弘仁在去世前的一段時間裏曾兩次住在呂家,並為其畫過不少作品,其中一幅便是【黃山始信峰圖】。

圖中描繪了黃山始信峰上的各種奇松怪石,畫家以尖峭簡潔的筆法概括地表現出黃山松、石的特質,營造出空靈、冷逸的意境;方折的用筆,簡潔的皴法,滌盡一切世俗之氣,顯露出剛正高潔的精神。此畫乃弘仁生命最後期的一幅得意之作,他將遺民那種傲然不屈的情緒隱於畫中,贈予誌同道合的友人,正所謂「殘山剩水有知音,斷墨枯毫著意深」。

8.【 秋林策 蹇圖 軸】(明末清初)查士標

創作年份不詳 紙本設色 166.5×75cm

查士標(1615—1697),字二瞻,號梅壑散人、懶老。安徽休寧人,流寓江蘇揚州。擅畫山水,初學倪瓚,後參以吳鎮、董其昌筆法,亦重視師法自然,作品筆墨疏簡,風神蕭散,氣韻荒寒,獨樹一幟。為「新安畫派」代表畫家。

查士標早年生活在休寧,明亡後先是移居南京,後又定居揚州。他早年深受董其昌的影響,書畫皆學董,也兼學倪瓚、吳鎮,畫風粗拙簡逸,格調超邁。他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所謂「家家畫軸查二瞻」。由於他與同裏畫家弘仁、汪之瑞、孫逸等往來密切,後人將他們並稱為「新安四家」。

9.【 山水通景屏軸】( 10 軸)(清)梅清

1693年作 綾本設色 181.5×493cm

梅清(1623—1697),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擅畫山水、松石、尤其好畫黃山,取景奇險,用線盤曲,富有運動感。與弘仁、石濤一起被後人推為「黃山畫派」三巨子。

此山水通景十聯屏全幅寬近五米,是梅清存世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氣勢磅礴,堪稱巨構。畫有兩處未能貫通,可能原為十二屏,長度或達6.5米。梅清創作此畫時正值創造力最旺盛之時。此畫構圖大膽,圖從右起,先以險峻崔巍的山崖為前景,漸漸舒緩,至溪岸小橋屋宇為中景,然後至左為遠山重疊,叢林樓閣;近景用濃墨,景致越遠,色彩越淡,畫家采用了散點透視、縱透視、色彩透視等方法,使景致如寬銀幕電影般在觀者面前展開,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由於是畫在綾上,尺幅又比較大,此圖筆法與梅清常見的蒼潤細密作風有所不同,近景巖石的處理手法更接近於沈周粗筆一路,整幅作品前景雄奇豪放,遠景虛靈清秀,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展現出山川的瑰麗奇幻,也表現出畫家筆墨純熟多變,能根據自然環境的不同而靈活運用。

10.【 詩畫冊】 (清)石濤

頁二作於1690年,頁八作於1693年,頁十一作於1697年,其余無年款 繪畫:紙本水墨、設色 書法:紙本 每頁37.7×24.7cm

石濤(1640—1708),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明宗室,明亡後出家,法號元濟、原濟,別號石濤、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擅畫山水,布局新奇,筆墨雄健縱恣。早年居安徽宣城,常遊黃山,與梅清交好,互相切磋,畫藝大進。後與弘仁、梅清一起被推為「黃山畫派」三巨子。

石濤早年在安徽宣城居住時,多次遊黃山。在黃山中,他觀茫茫雲海,奇松怪石,感受造化之千變萬殊,而後畫藝大進。此冊乃其晚年佳作,「尤極變化之奇」(張大千語)。石濤曾言「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心期萬類中,黃山無不有……知奇未是奇,能奇奇足首」。正是在將黃山之奇轉化為畫面之奇的過程中,石濤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俞彤 通訊員 穗藝宣

圖片由廣州藝博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