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真實的赤壁戰爭,借東風其實並不存在,那又是誰燒了曹操的水軍呢

2024-10-25圖片

歷史總是喜歡跟我們開玩笑,它披著「演義」的外衣,將真相層層包裹,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就拿三國時期那場著名的赤壁之戰來說,你以為你真的了解它嗎?

你所熟知的那些精彩橋段,那些被傳頌千年的英雄事跡,有多少是真實發生過的?

比如,你真的相信曹操百萬大軍是被一把火燒沒的嗎? 你真的相信諸葛亮能呼風喚雨,草船借箭?

瘟疫肆虐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揮師南下,意圖一舉平定江南,完成天下一統的霸業。

彼時,曹操可謂誌得意滿,坐擁百萬雄師,挾天子以令諸侯,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卻成了曹操南征路上難以逾越的鴻溝,也為赤壁之戰的最終走向埋下了伏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大軍兵敗莫斯科,靠的不是敵人的堅船利炮,而是俄羅斯的寒冬和瘟疫。

如今,躊躇滿誌的曹操大軍夢斷赤壁,同樣不是敗給了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而是敗給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瘟疫。

據【三國誌】記載,曹軍南下後,由於水土不服,加上南方氣候濕熱,軍中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士兵染病者甚眾,戰鬥力急劇下降。

在那個醫療條件極度落後的年代,一場瘟疫足以摧毀一支軍隊,更何況是身處異鄉,人生地不熟的北方士兵。

那麽,這場瘟疫究竟是什麽病呢?

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根據當時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以及一些史料的蛛絲馬跡,我們可以推測,這場瘟疫很可能是當時南方地區較為普遍的一種傳染病——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又稱「螺螄病」,是一種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血管內引起的傳染病。

這種病主要流行於南方地區,透過接觸受汙染的水源傳播。

患者初期會出現發熱、頭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時會導致肝脾腫大、腹水,甚至死亡。

當曹軍浩浩蕩蕩地來到南方,面對著陌生的環境和水土,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

那些來自北方的士兵,習慣了北方幹燥的氣候和水土,卻對南方的濕熱環境和水源毫無防備,很容易感染上血吸蟲病。

一旦染上這種病,在當時的情況下幾乎是無藥可治的。

士兵們會在痛苦和絕望中死去,而這種恐怖的氣氛也會在軍中迅速蔓延,導致士氣低落,戰鬥力下降。

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給了曹操當頭一棒。

原本信心滿滿的曹操,面對著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減的軍隊,也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局勢。

赤壁之戰,這場被後世傳頌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或許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而曹操,這位雄才大略的梟雄,在面對命運的捉弄時,也不得不感嘆一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黃蓋的謀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句出自【三國演義】的經典台詞。

將諸葛亮塑造成一位能夠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人物,也讓無數讀者對赤壁之戰中那場驚天動地的火攻印象深刻。

然而,歷史的真相總是出人意料,真實的赤壁之戰中,火攻並非諸葛亮的計策,而是一位老將的謀略,他就是江東老將——黃蓋。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軍師,在商議破敵之策時,各自將「火攻」二字寫在手心,心照不宣,仿佛是兩位天才人物的默契配合。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火攻並非諸葛亮或周瑜的提議,而是黃蓋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向周瑜提出的破敵良策。

據【三國誌】記載,黃蓋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深知曹軍的弱點——不善水戰。

而赤壁一帶水域廣闊,正是利用火攻的絕佳戰場。 於是,黃蓋向周瑜獻策,利用詐降之計,接近曹軍戰船,然後放火燒船,必能大敗曹軍。

周瑜聽後,對黃蓋的計策大加贊賞,當即決定采納。

為了使詐降更加逼真,黃蓋還自請苦肉計,故意激怒周瑜,受了皮肉之苦,以此取得曹操的信任。

最終,黃蓋率領十余艘戰船,滿載著易燃的蘆葦和油脂,假意向曹軍投降。

曹操信以為真,沒有絲毫防備。當黃蓋的戰船靠近曹軍水寨時,刮起東南風,黃蓋下令點燃戰船,火勢借著風勢迅速蔓延,曹軍戰船首尾相連,根本來不及躲避,瞬間變成一片火海。

這場火,燒掉了曹軍的銳氣,也燒掉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夢想。 赤壁之戰,以曹操的慘敗而告終。

然而,這場被後世稱為「火燒赤壁」的著名戰役,其實發生的地點並非赤壁,而是長江北岸的烏林鎮。

赤壁只是孫劉聯軍與曹軍初次交戰的地點,而火燒戰船的真正戰場,是在烏林。

也就是說,歷史上真實的「火燒赤壁」應該是「火燒烏林」。

當然,這並不影響這場戰役的意義和影響力,它依然是三國時期最著名、最精彩的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不過,對於諸葛亮這位被後世神化的歷史人物來說,火燒赤壁的功勞簿上,並沒有他的名字。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他並沒有小說中那樣呼風喚雨的「超能力」。

「草船借箭」的故事,只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 而「借東風」更是無稽之談,當時長江江面風高浪急,人力根本無法控制風向。

還原歷史的真相,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才能和貢獻不容否認,但我們也應該明白,小說畢竟是小說,不能替代真實的

赤壁之戰中的劉備

提起赤壁之戰,人們總會想起周瑜的雄才大略,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卻很少有人關註到劉備在這場戰役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似乎只是一個配角,依附於孫權,並沒有什麽亮眼的表現。

然而,真實的歷史遠比小說精彩,劉備在赤壁之戰中,不僅是重要的參與者,更是一位被低估的英雄。

首先,我們從兵力對比來看,劉備的實力不容小覷。

當時,孫劉聯軍總兵力約五萬人,其中劉備的軍隊就占了將近兩萬,比例高達四成。

這說明,劉備並非孤家寡人,而是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能夠在赤壁之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再從參戰情況來看,劉備並非只是袖手旁觀,而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

赤壁之戰爆發後,劉備親自率領關羽、張飛等將領,與曹軍展開激戰,為孫劉聯軍最終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在追擊曹軍的過程中,劉備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赤壁之戰後,曹操率領殘部敗逃,劉備率軍一路追擊,甚至追到了華容道。

而並非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是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

由此可見,劉備在赤壁之戰中,並非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與孫權並肩作戰的盟友,為最終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劉備在赤壁之戰中的功績卻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

以至於後人對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仁義」和「哭」的層面,而忽略了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貢獻。

赤壁之戰,是劉備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此之前,他一直顛沛流離,寄人籬下,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和軍隊。

而赤壁之戰的勝利,讓劉備獲得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資本,也為他日後建立蜀漢政權奠定了基礎。

撥開神話的面紗

諸葛亮,這個名字幾乎與三國密不可分。

在【三國演義】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幾乎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卻並非小說中那樣神通廣大。

赤壁之戰,是諸葛亮在三國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也是他展現自己才華的絕佳機會。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這些精彩的橋段,大多是小說家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虛構出來的,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就如同火攻之計, 如前文所述,火攻是由黃蓋提出,並最終實施的。 諸葛亮在其中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非主導者。

然後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也並非真實發生過。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並非正史記載。

而且,從邏輯上來說,「草船借箭」也不太現實。試想一下,曹操久經沙場,怎麽會輕易上當,用箭射向一堆草船呢?

「借東風」更是無稽之談。 在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有限,認為刮風下雨都是神靈在操控。

而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即使精通天文地理,也不可能擁有呼風喚雨的「超能力」。

事實上,當時長江江面風高浪急,刮的是東南風,這與諸葛亮在小說中「借」來的東風並不一致。

只能說,小說家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特意安排了「借東風」的情節,以增加故事的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那麽,真實的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究竟扮演了什麽角色呢?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主要貢獻,是在外交和戰略層面。

他成功地說服了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外,他還為周瑜出謀劃策,制定了火攻曹軍的戰略計劃。

也就是說,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更多的是扮演了「軍師」的角色,為周瑜提供戰略咨詢和建議,而非像小說中那樣,事事親力親為,甚至主導了整個戰局。

還原歷史的真相,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

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才能和貢獻不容否認,但我們也應該明白,他只是一個凡人,而非神。

赤壁余燼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見了人性的復雜,也照見了歷史的無情。

而我們,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和傳承者,應該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去解讀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信源:三國演義、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