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新春走基層)山東六旬手藝人復刻4000年前蛋殼陶制作技藝

2024-01-27圖片

中新網日照1月26日電 題:山東六旬手藝人復刻4000年前蛋殼陶制作技藝

作者 梁犇 宋洪飛 丁瑩瑩

正值寒冬時節,記者26日走進位於山東省日照市的中國黑陶文化博物館時,年過花甲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黑陶藝術大師邢葆東正在拉制蛋殼黑陶高柄杯坯,他從容不迫地控制轉輪速度,運氣凝神、確定中心、打眼拉筒、塑型精修……數分鐘後,一個蛋殼黑陶高柄杯坯顯出輪廓。

作為「中國黑陶文化之鄉」,山東日照黑陶文化歷史悠久,淳樸而勤勞的日照祖先創造了獨具魅力的「黑陶文化」。

(資料圖)邢葆東在山東日照東海峪遺址,講述黑陶鏤空蛋殼高柄杯的故事。陳德強 攝

日前,出土於山東日照東海峪遺址的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高柄杯被正式選為山東文物標識實物原型。該文物高26厘米、口徑9.4厘米,是世界上最薄的陶器,璧薄如蛋殼,杯體口沿最薄處不足0.2毫米,即使是杯柄的結構支撐部份,厚度也不超過1毫米,器物總體重量不足70克。

(資料圖)邢葆東正在傳承黑陶鏤空蛋殼高柄杯拉坯技藝。陳德強 攝

「蛋殼黑陶高柄杯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硬如瓷。」邢葆東介紹說,杯身直筒圜底,器柄中空,內含陶球。當時匠人在薄如蛋殼的器壁上進行鏤空,留下一排排細密的條形孔裝飾,時隔4000多年仍呈現出賞心悅目之美。

「之所以最後選定蛋殼黑陶高柄杯作為山東文物標識原型,是因為它體現了龍山文化時期極高的制陶工藝水平,達到了當時人類社會陶器制作水準的巔峰,此後4000余年制陶水平都未超過這個時期。」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欒豐實認為,這件蛋殼黑陶高柄杯可以代表從古至今中國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

欒豐實說,它所用陶土經過多次沈澱和過濾,不能有雜質和沙子。陶工要具有特別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藝,以保證拉坯過程的穩定,並完成器物柄部特別復雜花紋的雕刻。「燒制過程中要求火候恰到好處且特別均勻。」

蛋殼陶成坯率低、破損率高、顏色均勻度難控,制作工藝復雜且精細,每一步都近乎苛刻。對一般的黑陶師來說,就是現在想要復制一件精美的蛋殼黑陶高柄杯也絕非易事。

(資料圖)邢葆東正在研制加工熟泥與自然泥料配比。陳德強 攝

「從泥巴到蛋殼陶成品,需要經過拉坯、修坯,再經壓平、刻制、打光、烘幹、燒制等20多道工序,數天後方可成型。」邢葆東說,陶藝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拉坯技藝,還要掌握高質的陶土、精良的泥料、精致的刀功和精道的燒制水平。

為了從蛋殼陶中探尋先人的工匠技藝和其中的奧妙,邢葆東在日照四處尋找黑色陶片,就連小到指甲大小的陶片,他都視為珍寶,回來後逐一記錄歸檔,潛心揣摩、悉心探究。

憑著熱愛和執著,經過反復試驗改進,他終於成功破解「蛋殼陶」制作技藝難題,成為極少數可掌握從設計到拉坯、雕刻、燒制等全部流程的「全能型藝人」。

邢葆東說,他畢生的追求是要盡全力把黑陶技藝傳承下去,把黑陶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知道在以山東為中心的海岱地區存在著一支與彩陶文化完全不同的黑陶文化系統。

(資料圖)圖為邢葆東創作的「百龍瓶」。陳德強 攝

為了迎接2024年農歷甲辰龍年的到來,邢葆東還打造了一款極具創意和藝術價值的作品——「百龍瓶」。這款黑陶藝術品采用立體圓雕、浮雕、鏤雕等多種傳統陶藝技法,巧妙地在瓶身上塑造出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龍的形象。更為獨特的是,「百龍瓶」瓶身鐫刻了由古今100位藝術家親手書寫的「龍」字,每個字型皆各具風格,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作為龍的傳人和一名民間藝術工作者,我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把深植於中華文化血脈中的優秀品質繼承下去,共同守護和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使之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與活力。」邢葆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