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老照片:湘子橋的往昔

2024-01-03圖片

湘子橋,又名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城東門外,橫跨韓江,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古橋。

它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同時,也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湘子橋始建於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當時的太守曾江建立,最初是一座浮橋,由八十六只巨船連結而成,取名康濟橋。

後因浮橋易受洪水影響,淳熙元年(1174年)時被沖垮,太守常煒重修時,在西岸開始建築橋墩,至紹定元年(1194年)的五十四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築,最終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規模最大,功績顯著,因此西橋被改稱為丁公橋。

紹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在東岸建築了橋墩,並築有秀亭,東橋被命名為濟川橋。之後,太守陳宏規、林驃、林會等人相繼增築,至開禧二年(1206年)歷時十二年,建成了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後,中間仍以浮舟連結,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廣濟橋歷經多次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叠石重修,竣工後西岸為十墩。

關於湘子橋的傳說也頗為有趣。相傳,清代雍正年間,韓江洪水暴漲,當時的潮州知府張自謙束手無策,於是在橋上鑄造了兩只鉎牛,牛背上刻有「鎮禦橋水」四字,以鎮禦韓江水禍。然而,其中一只鉎牛並沒有起到鎮禦的作用,反而被水沖走了。

此外,湘子橋的建造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唐代大儒韓愈被貶任潮州刺史期間,深感過江之苦,便令侄兒韓湘子和廣濟和尚兩人建橋。

韓湘子建橋東段,請來八仙幫忙;廣濟承建西段,請來十八羅漢協助。雙方各顯神通,分別把石頭演化為黑豬和鳥羊,從山上趕往西岸河灘。然而,在驅趕最後一批「豬」和「羊」時,被人識破天機,石頭趕不動了,導致橋的中間一段無法銜接,至今已斷了800多年。

如今,湘子橋經歷了漫長歲月,閱盡了人間滄桑,蒙受水災戰火蹂躪,已是殘破不堪。

政府先後幾次撥款重修,原來的十八梭船已為三孔鋼梁所代替,成了鐵橋。橋身擡高3米,橋面由寬4米加大到寬7米,大型車輛可透過。

同時在橋面兩側增設人行道,寬各2.25米,這樣就把主橋橋面擴寬到12米。後來,又將6座長35米、高3.8米的橋墩拆除重建,使得湘子橋重新煥發了生機。

湘子橋不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潮州歷史的見證,承載著潮州人民的記憶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