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上海外灘建築群】系列推播第六期:江海關大樓&交通銀行大樓

2024-01-20圖片

1996年11月20日,包括江海關大樓和交通銀行大樓等在內的27處建築(構築)物以「 上海外灘建築群 」的名稱,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一路13號 · 江海關大樓

The Customs House

建築小檔案:

建造年代:1925—1927

建築結構:鋼框架結構

建築設計:〔英〕公和洋行

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外灘建築群」之一

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

漫步於外灘時,您是否曾經聽到「東方紅」悠揚的鐘曲在浦江之上陣陣回響?這雄渾悠揚的鐘聲,就是由位於中山東一路13號江海關大樓頂部的「大罄鐘」傳出的。

早在1857年江海北關遷入中山東一路13號辦公時,這裏還是一幢兩層衙署樣式、帶戧角的房屋。1893年重建後的第二代江海北關大樓為英國都鐸王朝風格的三層磚木結構房屋,用紅磚砌築,立面局部貼寧波青石,屋頂鋪法國瓦,主樓中央有一個高110英尺(33.5 米)的鐘樓。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毗鄰的匯豐銀行大樓進行了重建,使得江海關大樓相形見絀,於是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設計師韋遜設計新樓,建成後一度成為外灘當時最高的建築。我們今天看到的便是這第三代江海關大樓的樣子。

江海關大樓東立面

大樓正立面橫三段豎三段的構圖手法及檐壁上的希臘式三隴板裝飾均為古典主義風格。正立面一、二層用花崗石墻面作為飾面,入口為希臘神廟式,四根多立克柱式嚴格遵照古典主義的形制。頂部的鐘樓是江海關大樓的標誌,鐘樓基座上的裝飾細部均顯示出古典主義的特點,而頂部層層收進的鐘塔則表現出建築構圖的節奏韻律,立面裝飾相對簡化,可看到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

中山東一路14號 · 交通銀行大樓

Th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Building

建築小檔案:

建造年代:1947—1949

建築結構:鋼砼框架結構

建築設計:〔匈牙利〕鴻達洋行

建築風格:裝飾藝術派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外灘建築群」之一

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資本陸續撤出中國,當時屬於國家銀行的交通銀行從德資的德華銀行手中,接手了他們位於中山東一路14號的房產,並於1937年委托匈牙利建築師鴻達進行設計重建。但因日本侵華戰爭,大樓於1949年才得已竣工,成為了外灘建築群中最後一幢落成的大樓。

交通銀行大樓東立面

大樓立面以垂直的線條來突出建築的立體感,中間收縮向上,樓頂中線聳起的方體尖頂與飾有凸棱的南北兩角,使建築外立面呈現「山」形,底層墻裙及主入口門頭采用用黑色大理石作飾面,其余墻面則均以白水泥粉刷,總體給人以莊重現代、大氣雅致的視覺感受,屬於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

大樓的設計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完成,在當時華麗氣派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仍然盛行的外灘,設計這樣一幢低調簡樸的建築,可以說是頗為大膽和超前的舉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