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1909年的上海街頭:外灘老人挑靴子徒步,巡警看洋人無可如何

2024-02-21圖片

1908年11月13日至1909年3月11日,法國銀行家艾拔·卡恩攜其攝影助手阿爾弗雷德·杜特爾開始環遊之旅,他們於1909年1月15日到達上海。面對這座陌生的東方之都,阿爾弗雷德·杜特爾頻頻按下手裏相機的快門,留下了一組115年前清末上海真實而珍貴的影像。

外灘

杜特爾從外灘上岸之後 ,馬不停蹄地架起相機,開始記錄他在江岸邊看到的景象。這是一個推著獨輪車男子的背影,裹著頭巾,辮子纏著頭巾外面,車上放著兩只裝豬的竹編籠子。

馬車

一輛四輪馬車從眼前駛過,馬車上帶有活動的車篷。這種車完全是西式的,比較舒適,因此坐車的價格也較高,乘客多為洋人。不遠處可見黃浦江邊輪船的煙囪,路面上有電車的軌域。

行人

連續的三張照片都是在同一地方所拍攝。這次畫面的主角是一名步履匆匆的行人,戴著瓜皮帽,穿著長袍馬褂。此時,恰巧有一輛拖著長辮子的電車停在旁邊,乘客正在上下車。

洋行

沿著外灘路移步向南,不遠處便出現一座洋行建築,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門前的馬路上獨輪車和人力車來往不斷,非常熱鬧。

老人

一名戴著風帽,系著圍裙的老者挑著擔子從洋行前經過,他年歲已高,依然精神矍鑠。擔子一頭掛著行李卷,一頭掛著一雙長筒靴,一看就是遠行的徒步者。為了行走方便,他腳下穿著一雙單布鞋,只有到休息時才換上長筒靴禦寒。

巡捕

架著相機的杜特爾 很快引起一位街頭巡捕的註意, 因為是一個洋人,巡捕並不敢上前詢問,只能裝作若無其事地樣子背著雙手在鏡頭前踱過。

乘車者

這張照片依舊是在洋行建築前拍攝的,位置更偏南一些。畫面的主角是一名坐在獨輪車上的男子,很奇怪車夫是如何保持平衡的。當年,獨輪車也是上海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之一。

南京路

當年的南京路邊多是傳統的兩層木樓。可能有的朋友已經發現,此時的上海街頭上空電網密布。上海最早用電可以追溯到1878年,當時在上海的英國人為了歡迎美國總統格蘭脫到訪,特地運來了一台小型發電機,這台發電機讓外灘亮了兩個晚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青年

南京路上,一個年輕人端著臉盆走過來,很像去澡堂洗澡的樣子。他身後是一家銀樓,店鋪前面掛滿了招牌,上面寫有「滿漢首飾」等字樣。

模組屋

上海一處三叉路口的熱鬧景象,行人、挑夫、三輪車絡繹不絕。路邊是一家雜貨鋪,門前坐著曬太陽的人,店鋪裏面賣著各種五金產品。

洋涇浜

洋涇浜上擁擠的船只,擁擠異常。洋涇浜是黃浦江的支流,曾是英、法兩國租界的界河,上世紀二十年代,因為河水汙染嚴重被填埋成平地,在上面築成了愛多亞路( 今延安東路)。

全安棧

洋涇浜附近的一家旅店,名叫「和記全安棧」,門臉裝修的十分奢華。全安棧是當時上海一家高檔的酒店,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 ,康有為和梁啟超一行從廣州出發入京會試,途經上海時便住在這家酒店內。兩個月後,他們在北京引領了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

四川路

一輛載著三名乘客的獨輪車從高大的德國郵局大樓(德國書信館)下經過,這座大樓的主要功能是為各國僑民提供信件郵寄服務,大樓外墻上掛有「四川路」的路牌,使用了中英兩種文字。

臭水溝

上海城內的一條水道,水面上漂浮著各種雜物,汙染十分嚴重。原註釋提示可能是洋涇浜的一部份。

黃浦江

黃浦江上繁忙的小舢板,船篷上噴有清晰的編號。這些舢板除了作為浦東和浦西的擺渡船外,也從一些無法靠岸的大船上接送乘客,有「黃浦江taxi」之稱、

貨輪

一艘剛剛進港的德國的蒸汽貨輪停泊在黃浦江上,小舢板蜂擁而至,希望能夠接到一些搬運貨物或載客的活。

浦東

一條木船正在從黃浦江面上透過,船工夫婦一前一後正在奮力劃槳。遠處是浦東江岸邊的洋行倉庫。當時的浦東大部份是莊稼地,相比浦西的繁華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就有了後來的那句俗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