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通州與莆田:北上的媽祖和南下的嶽正(下)

2023-12-24圖片

▍ 作者 左岸

敢於與驚濤駭浪的大海搏鬥、堅韌不拔的莆田人,北上為我們通州送來了一尊「神」;同樣的,占盡天時地利、包容大氣的通州人,也培養出最好的學生、而且根正苗紅清正廉潔的「好幹部」嶽正南下莆田去當領導。

「我在莆田很想你」文創指路牌 攝影 左岸

(三)

在京杭大運河的最北端,大運河森林公園東岸,佇立著一座紀念嶽正的「嶽肅公祠」。嶽正(1420-1474)是實實在在的通州土著,不過,他的家世卻不普通。嶽正是嶽飛的十世孫,是嶽飛長子嶽雲的後代。

坐落於通州大運河東岸的嶽肅公祠 攝影 左岸

明嘉靖十年(1531年),曾在漷縣古城文廟旁為他建築一座嶽文肅公祠以示紀念,通州州府將他列入州文廟內鄉賢祭禮群。該祠「文革」中被拆毀,後在大運河岸邊重建。

嶽正這一支嶽飛後人其家族本在南京,後因護送太子朱瞻基回京繼位有功,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封其為懷遠將軍,還賞賜了封地,因此舉家北遷到通州於家務鄉北辛店村。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嶽正進京參加會試,考中第一名,也叫會元,相當於筆試第一名,然後在殿試中接受皇帝的直接「測評」,面試獲得第三名,也就是俗稱的探花,被賜「進士及第」匾額。

嶽正品學端正,是標準的「直男」性格,因此從入閣開始就得罪了奸臣,宦海幾經沈浮,多次被貶。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曾經在莆田幹了三年知府,而且政績斐然。

筆者到莆田的當天下午,就迫不及待來到位於市區老城北側的元妙觀三清殿探訪,沒想到正趕上休息閉館,失望而歸。次日一大早,掐著開門時間趕到,終於在館內東北角山墻下找到了朝思暮想的那塊碑——嶽正親筆題寫的「小西湖」石碣,這是嶽正留下的不多的遺跡實證。

嶽正題詞「小西湖」石碣 攝影 左岸

始建於唐代的元妙觀三清殿 攝影 左岸

在尋訪時,筆者遇見了元妙觀三清殿文物所負責人吳芳芳,她熱情地幫助筆者查閱當地的文史資料。

據【莆田市名人誌】記載,嶽正「任職期間,修布政分司和館驛,建五賢廟。興建涵江書院及孔子廟,開兼濟河,浚小西湖,主修江口北橋,開溪船頭至涵口 (今港利) 河道。」

今日小西湖景區 攝影 左岸

曾經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西湖水鏡」 攝影 左岸

小西湖、兼濟河,宋為興化軍城的北塹壕;明洪武擴城後,成為府城內河。因廢舊濠,水土長期流失,河道潭塞,幾可旱渡。成化三年(1467),知府嶽正命工匠民夫,疏浚河道,並就地勢壘石築堰,以調節潤水。其堰有三;一在明宗書院前之洞橋下曰「上堰」;一在城隍廟旁為「中堰」,潛而為湖曰「小西湖」;一在元妙觀前曰「下堰」。中堰之上,湖寬15丈,其規如鏡,匯烏石、梅峰之水,鹹潛於此,水清湖圓,故小西湖亦稱「鏡湖」。

兼濟河故道如今蓋板改造成梅園東路。 攝影 左岸

工程建成之後,嶽正邀賓朋泛舟其中,喜曰:「此莆中小西湖也。」自賦詩雲:「性癖耽山水,莆陽不負吾。林巒青欲滴,城郭隱如無。天險關形勝,坤靈效畫圖。全功些子欠,我作小西湖。」時嶽正在湖中得一石,甚光滑。於是自書「小西湖」三大字,並詩刻置湖旁。後湖被填埋,石碑被轉移至三清殿。

(四)

在查閱南北資料時,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莆田人眼中,嶽正這個興化知府是個讓他們引以為傲「高配」的官。可是在京城人的眼裏,這是顧名思義的「遭貶」。

嶽正的女婿、後來當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在【蒙泉公補傳】中替嶽父鳴不平說:「公得知興化府,時論嘩然,為之不平。公才素不屑條格……」

從之前入閣的高級官員,到現今不上不下的中級官員,這落差確實有些大,況且離家太遠,氣候飲食不適。也許嶽正來到莆田時多少有些失意和抑郁,可當地人卻歡欣鼓舞:這回好了,莆田來了高配的官,一定能把歪風邪氣整頓好。

也許是受到這種氣氛的感染,再加上嶽正本來就是個直男脾氣,他大刀闊斧開始了改革。

【莆田市名人誌】 攝影 左岸

據【莆田市名人誌】記載,嶽正剛到任之時,「百廢待興,財政空虛,用度不足。乃節縮公私浮費,多方籌措資金,把境內淫祠中的銅鐘、磬及用銀制作的冠、爐、花瓶等取回,作為郡財,用以興辦郡事。」

莆田至今有嶽正的佳話「三年知府九座橋」。嶽正在短短的三年任期之內所建(含重建、重修)的橋,已知的就有9座。其中的嶽公橋,就是進嶽公大橋,是嶽公開鑿溝塘時所建的橋,邑人探花林文為記,世人以「嶽公橋」的名紀念他。他還關心府學、縣學、衛學、社學教育,主持重建涵江書院,創辦黃石水南書院,支持各地書院和各地社學發展,大力培養人才。

這些行動使那些權勢人物和利益群體十分嫉恨。嶽正為了防止官吏中飽私囊,一切經費開支,都由自己一手管理,這也使許多有切身利益關系的人更借機大肆誣蔑,硬說他居心要破壞莆田風水。

之所以有這麽大的動靜,是因為莆田雖然是個小地方,可在朝廷當官的人卻很多。明代莆田人瘋狂科舉,登第入仕,是古代中國進士、舉人及官員人數密度最高的一個府。莆田明代有所謂「六部尚書占五部」之譽。出過好幾位「三朝元老」 「三世尚書」「四世尚書」,明代莆田縣城及各尚書故裏,有20多座尚書紀念坊。

莆田民間有傳言,興化府莆田在朝廷當官的尚書名臣太多,興化知府必須高配,才能勝任官府政務。古今官大一級壓死人,官大一級,做起事情來就容易得多。不得不承認這也是莆田老百姓的現實考量。

成化三年 (1467) ,雖然背負了一個「落職候勘」的罪名,可嶽正還是堅持到了最後,三年任滿離郡入京。成化五年致仕。

嶽正祠遺址位於小西湖周邊。 攝影 左岸

嶽正為官清廉,離任時郡財內預備倉尚屯積糧食數萬石,荒災有備。郡人為紀念他的功德,立「嶽公祠」於小西湖上,懸「名德殊勛」篇以為紀念。這是除了他的家鄉通州之後的第二座「嶽公祠」。

(五)

一晃數百年,鬥轉星移,當年這裏的嶽公祠、小西湖均已經不見蹤影,兼濟河跟通州的新華大街下邊的暗河一樣,被蓋板建成了一條馬路——梅園東路。

興化城歷史文化街區一角 攝影 左岸

街區手繪圖 攝影 左岸

古譙樓的吉祥物 攝影 左岸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美譽,距離台灣台中港相隔72海裏,是座千年古城,不過前些年莆田給外界的印象,更多地是「中國木雕之城」「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中國銀飾之都」「鞋都」等集約化的產業。

當地政府這些年逐步地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上發力,曾經被居民區占領的小西湖區域重新被恢復,圍繞老城的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成了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經過5年的努力,莆田終成正果,成為全國第142座、福建省第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工人們正在進行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現場的安裝。 攝影 左岸

海天一色湄洲島 攝影 左岸

當筆者離開莆田市的第四天,第25屆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來自全世界的媽祖信徒齊聚莆田。「閩越江山,莆陽為靈秀之最。」莆田市給筆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意猶未盡,已經開始籌劃二次莆田之旅。

編輯 柒玖陸十三

郵箱:[email protect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