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1970年我北京一所大學的學生「插隊」到了哈爾濱

2024-01-06圖片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我,一個二十歲的北京一所大學的學生,被命運推向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哈爾濱。

我那時正值青春年華,滿懷理想,希望能夠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是,誰也沒想到,我將會在北國之寒的哈爾濱度過漫長而曲折的歲月。

時光倏忽,我仍能清晰地記得當年插隊的那個春天。當時,我們這一屆大學生正在經歷著動蕩的社會變革,緊張而充滿激情。大學的校園已經不再是我們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成為了時代巨變的中心。

「插隊」這個詞在當時仿佛是無盡的冒險,一個又一個年輕的心靈都在追逐著夢想,即使是在草原的遼闊,在江南的煙雨中,更何況在東北的嚴寒之地。

我,一心向往著解放前沈寂的東北大地,背著行囊,心懷期望,跟隨著千千萬萬個年輕的夢想,踏上了那段漫漫的插隊征程。

抵達哈爾濱的那一刻,我才深刻地領悟到北風的刺骨,卻也發現這座城市熱情而樸實的人們。東北話的吆喝聲在耳畔回蕩,一種鄉愁般的情感油然而生。

與我同行的夥伴們,面對陌生的環境,個個神采奕奕。我們被分到了一家農場,開始了我們的勞動生活。寒風刺骨,但心中的熱血讓我們感到無比溫暖。

在農場,我結識了一位叫王誌遠的年長農民。他是個淳樸老實的人,見到我們這群插隊的大學生,眼中閃爍著喜悅和期待。他對我們說:「小夥子們,你們來了,我們這裏就多了一分生氣!」言語間充滿著深深的期盼。

勞動的日子雖然艱苦,但在王誌遠的引導下,我們迅速適應了這個陌生的環境。他用手中的鐮刀教會我們如何收割莊稼,如何與牲畜相處。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對土地的深沈熱愛,一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時間在插隊的歲月中悄然溜走。在翻過一座座雪山,走過一片片凍原的日子裏,我們不僅體驗了嚴寒,更領悟到了農村的艱辛。這個時代,仿佛把我們揉進了大自然的懷抱,使我們變得更加堅韌,更加懂得珍惜。

王誌遠成了我們的知心朋友,他與我們分享著他的人生經歷,述說著他對家園的熱愛。他說:「這片土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我們雖然貧困,但這裏有我們的家,有我們的親人。這一切都是那麽地珍貴。」

夏日的哈爾濱,陽光透過松樹的縫隙灑在大地上,微風拂過,帶著絲絲清涼。這個時候的農場,已經成了一片豐收的景象。金黃的麥浪在風中搖曳,勤勞的農民們笑逐顏開。我們,作為插隊的大學生,也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

在勞動之余,我們常常和王誌遠聚在一起,聊著生活、夢想、家鄉。他對我們說:「你們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會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但同時,也請不要忘記你們在這片土地上學到的一切,那都是生命的一部份。」

插隊的歲月裏,我們的心境逐漸發生了改變。曾經抱著改變世界的豪情,在與這片土地的交融中,變得更加深沈。我們開始更加關註身邊的人和事,體會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深刻聯系。

一天,當我們正在麥田裏勞動,突然傳來了一聲歡呼。我們擡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老農在手中高舉著一把金黃的麥穗。他朝著我們大聲說:「豐收了,這是我們幾十年來最好的一年!」那一刻,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勞動的意義。然而,這豐收的背後,是我們這群下鄉插隊的年輕人為之付出的辛勤汗水。插隊的生活並不像當初幻想的那樣浪漫,而是一個需要付出真實努力的現實。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哈爾濱的冬天嚴寒異常,農田裏的勞作更顯艱難。每天清晨,我們都得早早起床,穿上厚重的軍大衣,戴上皮帽,手套才能抵擋住刺骨的北風。我們成了雪地裏努力奮鬥的身影,操著北方的口音,與農民們一同投入到農事中。

初到哈爾濱,我們對農活一竅不通。起初,握著鋤頭的手生疏而笨拙,顛簸在農田間的犁地機後,我們腳下的土地顯得更為堅硬。然而,年輕的我們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珍惜這個能夠親近自然、體驗生活的機會。

在王誌遠的指導下,我們逐漸掌握了種植、收割等農事技能。雖然每天的勞動是艱苦的,但我們心中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渴望讓我們堅持不懈。在與老農們的交流中,我們學到了豐富的農業知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農民的艱辛。

有一天,農忙過後,王誌遠請我們到他的家裏坐坐。他家雖然簡陋,但溫馨而樸實。老伴燒了一壺熱水,端出了自家腌制的鹹菜,破爛的大碗裏裝著農家自制的美酒。這簡樸的農家宴成為我們心中一段深刻的記憶。

王誌遠看著我們,滿眼的關切與期待。「你們是我們農民的希望,以後社會發展了,你們要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他的話語簡單而真誠,卻深深觸動了我們每一個年輕人的心。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僅學到了勞動的辛苦,更學到了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性。我們相互激勵,鼓勵著對方。無論面對多麽寒冷的天氣,多麽艱巨的工作,我們都能凝聚起團隊的力量,用汗水書寫著插隊生活的點點滴滴。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融入了這片土地,融入了這個充滿陽光和希望的農村。我們的語言逐漸帶上了濃厚的東北腔,我們的步履變得堅實而穩健。我們並不是簡單地來完成插隊的任務,而是真正地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農村的生活雖然艱辛,但也有無盡的溫馨。每當我們面對難題時,總有一位操著濃重口音的老農耐心地給予指導。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總有一家人為我們提供溫暖和關懷。

農忙時,我們與老農們並肩勞作,彼此之間的對話成了最美的交流。在翻閱老農的經驗之書時,我們更是像學子一般虛心求教。這不僅是一次勞動插隊,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碰撞。

隨著季節的變遷,我們見證了這片土地的四季更替。春日的綠意、夏日的金黃、秋日的豐收、冬日的白雪,每一個季節都給予了我們不同的感悟。插隊讓我們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冬天來臨的時候,農村的一切都被白雪覆蓋。我們和老農們一同走在銀裝素裹的田野間,感受到北國特有的寧靜與祥和。那一刻,我們仿佛回到了兒時的夢鄉,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

插隊的歲月,不僅讓我們更加堅強,更讓我們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我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勞動的偉大。而在這個過程中,老農們的關懷成了我們前行路上最堅實的支撐。

有一天,王誌遠對我們說:「你們的插隊生活即將結束,要走了,希望你們不要忘記這片土地,不要忘記我們這些老農。」他的目光中充滿了深深的不舍。

我們與這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與老農們建立了真摯的友誼。臨別時,我們為老農們做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告別晚會。大家圍坐在火堆旁,品著自釀的酒,分享著插隊的點滴。那一夜,星空璀璨,我們的心也隨著篝火的溫暖而愈發明亮。

插隊回到北京的日子,我們帶著滿心的感激和收獲。插隊的艱辛並非負擔,而是一次成長的歷練。在哈爾濱這片土地上,我們學到了勞動的真諦,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這段插隊歲月,已經成為我們人生中最美麗的風景。

時光流轉,如今的哈爾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這群插隊的年輕人,也在社會的大潮中嶄露頭角。每當回首過往,我們心中都充滿著對插隊歲月的眷戀。那段在北國插隊的歲月,不僅讓我們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更磨礪了我們堅韌不拔的品質。

或許,我們已經離開了哈爾濱的田野,但那片土地永遠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我們將插隊的精神帶回城市,繼續奮鬥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家鄉、為國家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1970年,那個插隊的春天,我們在哈爾濱的農田裏播種了夢想。如今,夢想已經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在歲月的長河中,插隊的足跡成了生命中最美的一頁。那段青澀而堅韌的歲月,已經成為我們人生中最美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