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解放戰爭,宋希濂三次競選司令都輸給杜聿明,兩人差距到底在哪?

2024-03-23圖片

在解放戰爭中,黃埔學生們經歷過抗戰對日作戰的洗禮之後,逐漸取代保定系的老前輩們,成為國軍的中堅力量,特別是號稱「天子門生」的黃埔一期也是名將輩出。而在這些黃埔一期生裏面,風頭最勁的無疑就是擔任過東北保安司令、東北和徐州剿總副總的:

「老蔣救火隊長」——杜聿明。

有意思的是,作為同樣優秀的黃埔一期畢業生,被稱為「鷹犬將軍」的宋希濂在杜聿明的崛起路上都扮演著綠葉和背景板的角色,杜聿明三次擔任關鍵的職務競選上,都擊敗的都是宋希濂。

那麽國軍內部的瑜亮之爭,宋希濂在哪三次競爭中輸給杜聿明,他和杜聿明究竟差了什麽?

宋希濂和杜聿明

杜聿明三氣宋希濂

兩人之間關於職務的第一次交集,是在遠征軍副司令的人選上。

1942年1月底,老蔣應英美盟軍之求,決定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幫助駐緬英軍抵抗可能在結束新加坡作戰後,入侵的日本南方軍。

因為是第一次出國作戰,且此戰關系到國民政府在盟軍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老蔣對於帶兵司令官的人選也是慎之又慎。

在司令官位置上老蔣選擇了土木系二號人物羅卓英,而副司令則是一臉糾結,當時供老蔣選擇主要為駐紮在雲南的國軍第11集團軍司令官宋希濂,第二個則是率軍在昆侖關裏面重創日軍第5師團的國軍第5軍軍長杜聿明。

最終在權衡利弊之後,老蔣最終選擇了後者。

遠征軍司令羅卓英

杜聿明入緬作戰相繼取得了同古大捷等多場戰役的勝利,在英軍慌忙逃離之際,為國軍樹立了正面的國際形象,也為我們獲得美援物資奠定了戰績基礎。

雖然杜聿明在撤退階段兵敗野人山,但老蔣對於第一次入緬作戰所帶來的效果是很滿意的。

而這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資歷才少將的杜聿明憑借這次出征作戰,一躍成為老蔣這邊的鐵桿嫡系,同時還擔任王牌第5集團軍總司令,而宋希濂雖然在隨後將日軍擊敗在國門惠通橋,可始終不如杜聿明搶鏡。

可能如果真的讓宋希濂率軍前往,憑借他的資歷(1936年授予中將)可能在回國之後,升任戰區副司令也是說不定。

在惠通橋抵抗的日軍的宋希濂

第二次兩人出現競爭關系是在抗戰結束後,在任命東北保安司令的角逐中,宋希濂再次敗了下來。

當時東北保安司令有多搶手?

作為東北五省的的保安司令,其指揮的範圍相當於一個戰區,而且受他管轄的部隊還是最精銳的駐印軍(新1和新6軍),以及部份全面換裝美械的遠征軍部隊(第13、52、60、71和93軍),權柄之大,相當於戰區副司令。

雖然在他之上有東北行營主任,但東北保安司令仍將是實際指揮者。

國軍搶占東北

而為了搶到東北這個香餑餑,國軍內部各方勢力也在風雲湧動。

在老蔣的辦公桌上擺了4個組合(東北行營主任+東北保安司令):

湯恩伯+何柱國、張治中+宋希濂、熊式輝+杜聿明、熊式輝+關麟征。

而對比這4個組合,關麟征因為雲南發表下限級講話,處於輿論攻擊之下,自然不能前往;‘湯恩伯與何柱國都是不善於治政的,也被淘汰。

讓老蔣糾結的則是剩下的兩個組合,最後的老蔣還是點了杜聿明的將,讓他搭檔熊式輝前往接收東北。

國軍東北二人組,也被人稱為二瘸組合

在東北的杜聿明第一年可是風光無限,坐擁7個美械軍的他一度讓東野很被動,甚至只能撤退到松花江流域,而杜聿明也憑借在東北初期的表現,一躍成為老蔣炙手可熱的紅人,而作為失敗者的宋希濂,只能去到苦寒的西北。

兩人最後一次競爭,則是出現在關內的淮海戰役前期,到底誰去擔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所主任

其實這個一開始兩人並非競爭關系,在1949年9月,原徐州剿總副總杜聿明因為東北戰局緊張,被老蔣委派去擔任東北剿總副總,統一指揮東北廖耀湘兵團和東進兵團,解救錦州地區的國軍範漢傑部隊。

解放戰爭時期,一串頭銜的杜聿明

這也導致了杜聿明離去好之後出現了職務空缺,當時老蔣本想讓華中剿總副總的宋希濂來給劉峙打下手,共同指揮徐州80萬國軍。但隨著東北國軍敗退太快,導致杜聿明只能在葫蘆島指揮剩余國軍撤退。

於是在11月初,杜聿明在結束葫蘆島撤軍之後,就趕回了徐州,而另一邊的宋希濂還沒上任就又被杜聿明給擠了回去

可以說,宋希濂在抗戰中期之後,運氣就不算太好,特別是這三次崛起的最佳時機,就遇上了來老蔣的大紅人杜聿明,在競爭中處處被壓一頭。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宋希濂在國軍內部一直活在杜聿明的陰影之下呢?

老蔣很信任杜聿明

終究還好是人脈不行

可能很多人認為,之所以杜聿明能穩壓宋希濂,主要還是在能力上。

但這一點,雨田君是不太認同。

杜聿明和宋希濂作為黃埔一期的代表,在戰場上的表現是在伯仲之間。

在抗戰初期,杜聿明還沒崛起的時候,宋希濂就在淞滬會戰硬剛日軍,到了1938年這一年他的表現就更加亮眼了,蘭封會戰雖然以國軍恥辱性撤退收場(幾十萬大軍困不住一個土肥原師團),但在參戰的國軍裏面,宋希濂的71軍絕對是能站著離開的,他們在蘭封戰役中一度沖入火車站內部,卻孤立無援只能撤退。

奔赴蘭封會戰的71軍

而到了武漢會戰中,71軍在富金山硬抗2個王牌師團(第10和16師團),此戰以71軍三個師幾乎全軍覆沒,將日軍牢牢卡在大別山北麓,如果不是胡長官的第1軍腳底抹油跑路,武漢會戰的殲敵會更多。

所以,說宋希濂能比不如杜聿明這純屬扯淡……

那麽真正讓宋希濂老是被杜聿明一直壓制的原因,其實還在於人事關系,說白了就是——人脈。

為什麽這麽說。

宋希濂和杜聿明等人在雲南合影,可以看出他的咖位要在杜聿明之上

在國軍內部,宋希濂基本上屬於那種無門無派的狀態,早期雖然和胡宗南交情,但並非胡宗南嫡系,在西北和張治中合作,但兩人並非派系關系。

當然如果非要將宋希濂歸為一個派系的話,那就是——「黃埔自新派」

這個派系其實是老蔣為了惡心我軍搞的一個小團體,這些人都在在大革命之後脫離我軍的黃埔軍人,老蔣覺得自己「寬宏大量」,使得這些黃埔學生只能表示「慚愧」自新,這些人後來形成了一個黃埔同學中新的小圈子,名曰「自新派」,其中幾十名共產黨員,和中共情斷義絕。

這些人中就有宋希濂、覃異之等人。

但這些人只是被打上團體標簽,並不意味這些人就是派系。

所以,宋希濂在國軍內部的地位完全是靠自己打出來的……

決絕的宋希濂(劇照)

當然沒派系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出了事的話就沒人保,競爭崗位也沒人脈。

比如,在1944年的滇西大反攻中,宋希濂的 11集團軍也被編入衛立煌的遠征軍中,當時他的主攻方向是龍陵,8月底,宋希濂在一次作戰中被部下誤導,導致在電話裏面誤以為收復龍陵,導致前去接受的新39師全軍覆沒。而衛立煌在此戰過後,直接擼掉了他的集團軍總司令職務。

而其實這背後主要還是遠征軍參謀長蕭肅毅在背後使壞,兩人曾經因為宋希濂制止蕭私扣軍餉而結仇。但雖然大家都知道是那麽一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給宋希濂作證

這是為何?

還不是因為宋希濂無門無派,沒啥關系網所導致。

哪怕被俘的時候,宋希濂也是孤身一人

再回到和杜聿明的三次競爭上看,也是體現兩人人脈差距的競爭。

第一次競爭遠征軍司令。

當時杜聿明雖然是第5軍軍長,但是何應欽的嫡系,杜聿明背後站的是徐庭瑤和何應欽,在這個爭臉的關鍵時刻,何應欽肯定要保杜聿明上去。而且當時在廣西的地5軍距離雲南又近,自然要讓給杜聿明去當副長官。

而在第二次競爭東北保安司令官的過程中。

人脈關系就更明顯了,去東北的7個軍都和杜聿明有沾親帶故的關系。

前往沈陽接收的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

新6軍不用說了,就是杜聿明除了第5軍之外最親信的部隊,廖耀湘是杜聿明的學弟兼小迷弟,52軍在脫離關麟征的掌控之後,趙公武和劉玉章這兩個曾經杜聿明在25師的部下順利掌權,滇軍的盧漢、孫渡和杜聿明關系有很不錯。而71軍看似是宋希濂的起家部隊,但軍長陳明仁和宋希濂在共事的時候發生過矛盾,陳明仁未必聽從宋希濂指揮。

讓人第三次徐州剿總,更像是第2次翻版。徐州的國軍雖然派系林立,但整體還是杜聿明最為知根知底,最王牌的地2兵團自然不用多說,就是以第5軍為班底擴軍而成,邱清泉、高吉人、熊笑三都是杜聿明的部下,7兵團黃百韜是雜牌出身,都不買兩人的賬,而孫元良、李延年和李彌等人自然都是以前何應欽派系出身,也是聽從杜聿明指揮。

而且到了1948年,國軍黃埔系將領具備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也就杜聿明。

杜聿明在徐州剿總內部,哪怕劉峙也要對他笑臉相迎

在回過頭來看,杜聿明國軍內部的資源無論是何應欽和徐庭瑤給的,還是自己從第5軍和東北培養的都要勝於 孤身一人的宋希濂,可老蔣在任命軍事主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各種因素,比如協調上下級指揮等等。

從這一點上看,杜聿明比宋希濂在人脈和關系網上強不止一點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