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蓋碗泡茶太多次泛黃了怎麽辦?圍繞蓋碗的5個問題,一次性說清楚

2024-02-26圖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蓋碗是茶桌的主角。

同樣都是桌子,書桌、寫字桌、辦公桌、茶桌等,乍一看分不出明顯區別。

然,當你往書桌上擺上幾本書。

一本【小山詞】,一本【宋詞註釋】,桌案再養一小盆菖蒲。

整個空間內,立馬能流露出文雅趣味。

茶桌上亦然。

空無一物的茶桌,毫無點睛亮點。

但鋪上茶席,擺上茶具後,立馬便有不同。

好似看一部戲,迎來主角進場後,好戲才能正式開鑼。

泡茶喝,蓋碗作為經典主泡器物,關於蓋碗本身的故事有不少。

今天這篇,且來匯整5點,閑話關於蓋碗的二三事。

【2】

一、白瓷蓋碗用久後會不會泛黃?

質素好的並不會。

哪怕過了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時間,瓷質表面的釉面依舊光潤如初。

沒有任何發黃、暗沈感。

評定瓷質蓋碗的質素,得綜合「胎釉型畫彩」進行判斷。

單論材料,泥料要好,釉料要細膩。

經過均勻上釉後,再歷經高溫入窯燒制。

白瓷蓋碗表面的透明質釉,好似一層保護殼,能讓整只蓋碗經久不變色。

並且,日常洗茶具時也省心。

哪怕前天夜裏泡過湯色偏深的足火肉桂、熟普等茶葉,放到第二天後再洗,輕輕擦拭幹凈後,也不會出現任何茶漬汙痕滲透的情況。

要是自己買入手的蓋碗,用上一段時間,超過半年一年,碗底就輕微泛黃發黃,哪怕洗凈也恢復不到當初的白凈度。

背後很顯然,這樣的茶具從泥料到燒制效果,都不靠譜。

【3】

二、蓋碗為什麽是買薄的好?

蓋碗買薄不買厚,是很多資深玩家的心得總結。

因為薄蓋碗的整體手感更輕便、輕巧。

拿在手上,利於任意靈活施展手上的沖泡動作。

且,碗身輕薄的蓋碗,散熱快。

往裏註入沸水後,熱量能及時發散。

當你伸手握在碗沿,拿起碗,倒出茶湯時才不用擔心燙手。

反觀太過笨重的蓋碗,實際泡茶時會重手。

碗壁厚的蓋碗,本身就重。

往裏投入茶,再加入水之後,更重。

拿起蓋碗傾倒茶湯時,較為考驗手腕的承重力。

稍不留神沒拿穩,輕則燙手,重則打翻蓋碗。

【4】

三、蓋碗的價格為什麽從幾十、上百、幾百、上千不等?

因為制作成本不同。

蓋碗的泥料,有白泥、高白泥、中白泥、羊脂玉泥、玉泥等區別,雖然都是泥,但成批買入手的成本價有別。

釉料方面,不同釉水之間,也有差別。

同時,在上釉手法上面,也有講究。

要均勻上釉,厚薄適宜,不留遺漏。

萬一某處缺了一塊,出現縮釉,屬於瑕疵,賣不上正價。

在器型制作上,手工拉坯與機器註漿倒模制品,差別很大。

手工拉坯出來的器物,每一個都是純粹手作,整體會更顯輕盈有質感。

然,人工手動拉坯、修坯、利坯。

耗時耗力,生產效率不如機器,所以成本價更高。

在畫工上,也有講究。

通常,加入手工原創繪畫圖案的蓋碗,高於機器貼花圖案的價格。

同樣是手繪,不同畫師工藝水準,不同畫幅大小,不同題材難度,也有差別。

舉個例子,在瓷器在作畫,畫人物的畫師永遠是工價最高的那批。

比簡單畫幾筆隨筆、小寫意、纏枝紋飾等工價更高。

最後,在入窯燒制時。

燒高溫瓷的成本,高於低溫瓷。

燒柴窯的成本,高於氣窯電窯。

將多個環節與步驟相加,最終成品的定價高低差別,也就不難理解。

【5】

四、三才蓋碗與二才蓋碗差在了哪?

三才蓋碗,包括天地人。

包括蓋子、碗身、底托,三個元件,完整配套。

至於二才蓋碗,則是簡化版。

省略了底托,只保留最基礎的碗身與蓋子。

對泡茶而言,三才與二才之間,差別不大。

只要選對趁手蓋碗,不論有沒有底托,都不影響註水、合蓋、出湯、瀝幹等系列沖泡動作施展。

某種程度上,隨著茶盤的普及,二才蓋碗在當今茶具圈子更為流行。

畢竟,有了茶盤負責托底與承載,蓋碗本身的底托就顯得累贅。

倒不如只留蓋與碗,擺在茶盤上,更顯清爽簡約。

【6】

五、泡茶之前,蓋碗、公道杯等茶具該怎樣擺位?

如果茶盤空間不大,擺位時要合理利用空間。

通常,蓋碗與公道杯之間,一左一右擺放。

當你坐在泡茶位後,面向茶盤。

公道杯擺在左手位,蓋碗擺在右手位。

兩者之間,不要距離太遠。

不然,當你正準備倒出茶湯時,卻發現公道杯還在遙遠那方。

在緊急快速出湯的關頭,還得另外分心,將公道杯移近以便承接茶湯。

一來二去,出湯良機肯定會被耽擱。

另一邊,兩者湊太近也非好事,因為它們會「打架」。

當你揭開蓋剎那,叮的一聲,蓋子碰到了玻璃公道杯,敲擊出聲。

在泡茶待客時,發出這樣的嘈雜聲響,本就不妥。

如果力度過猛,在器物碰撞時,還會造成損毀。

不是蓋子cei裂,就是公道杯被磕傷,兩敗俱傷。

所以,將公道杯與蓋碗呈現「左前右後」姿勢擺位,更切實際。

【7】

年前見過一只新式蓋碗,和平常款完全不同。

因為它專門增設了出水口。

碗沿一側,專門做了鷹嘴造型。

拿起出湯時,這處引水口能將茶湯引導到一處。

透過鷹嘴那般的出水口後,利落流下。

看到鷹嘴蓋碗的功能演示,估計很多新茶友會感興趣。

「太好了,正擔心買蓋碗會燙手呢,用這種新款的試一試。」

停停停,千萬別跟風。

蓋碗泡茶如果擔心燙手,應該買大小適中,使用趁手的寬碗沿蓋碗。

寬碗沿,能隔熱。

伸手握在碗沿,穩穩拿起蓋碗,倒茶湯的過程更順利。

當茶水順著合蓋縫隙,能一瀉而下。

好似一條瀑布那般,快速傾倒。

如果強行加入鷹嘴出水口,反而會幹擾茶湯流速。

茶水經過鷹嘴引水口時,緩流而下。

此時,拿著蓋碗的手勢稍一傾斜,茶水傾倒流速加大。

很有可能導致,滾燙熱茶躍過鷹嘴口,逆流往下,燙到泡茶人的手。

所以,買蓋碗這件事不該隨便跟風。

鷹嘴口蓋碗,遠非主流產物。

為了泡好茶,選主流款蓋碗,更基礎實用!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