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威雙 | 朱金石:需要更多角度看亞洲、看東方、看歷史 - 鳳凰藝術

2024-08-10圖片

朱金石

當地時間 2024年4月18日 ,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式開幕。


展覽由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 主辦、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 協辦, 浙江大學 進行學術支持, 以 「美美與共:集」 為主題,分為 「集」 「傳」 兩個板塊,旨在從「匯聚、交流、融合」的視角反思本次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處處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時傳遞中國傳統文化中「海納百川」「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價值理念,在 軍械庫(Arsenale) 展區遊覽路線的最後部份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視覺體驗。


「鳳凰藝術」 對參展藝術家 朱金石 進 行了專訪。其 作品 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結構,也是時間和文化的載體,藝術家透過使用宣紙這種傳統材料,探討建築的臨時性與恒久性,以及塔在文化記憶中的位置。


以下是 「鳳凰藝術」 為您帶來的專訪報道。

他不是一個概念主義者,

而是形式美學發明者;

畫縫、厚度、觀看角度、流動、擠壓、顏料的物質性、空間等視覺形式形塑了他繪畫的獨特面貌。

他不斷地尋找新的視覺邊界,

制造著意外的美學。


01

宣紙「塔」

▲ 藝術家朱金石

作為中國抽象與裝置藝術的早期實踐者, 朱金石 的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生命力與創新性,這種特質延續至今。他的創作超越了媒介、地理和東方身份的局限,以更宏觀的視野把握時代物件。

他的創作實踐並非囿於繪畫或者裝置的單一媒介,無論是 雕塑般的「厚繪畫」還是氣勢恢弘的大型宣紙裝置 ——前者賦予繪畫以超越平面的物理質感,以繪畫的顏料重新定義繪畫的媒介本身;而後者將繪畫的元素作為裝置的材料,簡單質樸的亞麻布、顏料、畫框、宣紙和水墨等在由觀念引導的擺排布置中超越媒介本身的文化含義,進入一種材料的日常性。

▲ 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海報

2024年4月中旬,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正式開幕。其中,中國國家館展覽由 浙江大學教授王小松 獨立策展人姜俊 共同策劃,以 「美美與共:集」 為主題,共分為兩部份: 由「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影像文獻組成的版塊「集」 ,和 由7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車建全、焦興濤、邱振中、施慧、王紹強、汪正虹、朱金石)作品組成的版塊「傳」 。 展覽旨在從「匯聚、交流、融合」的視角反思本次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處處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時傳遞中國傳統文化中「海納百川」「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價值理念,在 軍械庫(Arsenale) 展區遊覽路線的最後部份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視覺體驗。

朱金石的 宣紙「塔 是整個展覽中的壓軸之作,由一片片被反復揉撚的宣紙圍合而成,在昏暗中發出微弱的光,提升了整個中國館空 間的精神性。 它如同一座沈默卻充滿力量的燈塔,照亮了整個中國館的空間。這種微光並非刺眼的亮光,而是溫暖且柔和的光輝,仿佛在暗示著傳統文化中的隱秘智慧和內在精神力量。

▲朱金石,【宣紙塔】,2024,防火宣紙、鋼管、棉線、竹竿、LED燈帶,8500–8700 mm*3500mm,拍攝:意釋文化,©️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團隊

【宣紙塔】 由數千張宣紙、棉線、竹竿和其他環保材料組成,形成了一個大型室內塔狀裝置,並配有內建照明。這幅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中國藝術中的塔建築的意象,作為一種體現精神的結構,塔融合了多種文化符號。

該作品以「塔」的精神文化意象、竹與宣紙的素樸物質質感,連線起跨文明的文化旅程;以公共性的紀念碑式的形制,搭載著私密的本民族的指紋和溫度。不僅呼應了中國的塔,而且反映了跨文化、跨歷史背景下各國的塔形象,呼喚起人類共通的情感觸動。

▲朱金石,【宣紙塔】,2024,防火宣紙、鋼管、棉線、竹竿、LED燈帶,8500–8700 mm*3500mm,拍攝:意釋文化,©️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團隊

在朱金石看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以 「處處是外人」 為主題,從觀念語境上表達了西方中心主義與其之外世界的思想沖突,凸顯了這一問題的深刻現實意義。雙年展以藝術為媒介,揭示了西方文化在全球化行程中占據的主導地位,以及這一地位所帶來的權力不對稱和文化霸權。這種中心與邊緣、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對立,不僅是藝術領域的現象,更反映了當今世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層面的深層矛盾。

然而,雙年展的「處處是外人」主題也提醒著我們, 如果世界還要尋求和諧與共同發展,西方主義必須深刻反思並改變其後殖民基因。這種改變意味著打破對他者的刻板印象與偏見,真正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價值。它要求西方社會在全球化的行程中,放棄文化霸權的姿態,與非西方世界建立更加平等和互信的關系。

透過這一主題,雙年展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展覽,更是一次全球對話的契機。而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參展藝術家們,用他們的作品傳達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聲音和視角,挑戰了西方中心主義的固有思維,呼籲世界關註和重視多元化的經驗和訴求。這種藝術形式的表達,既是對現實問題的直觀反映,也是對未來可能性的一種探討和倡導。

02

繪畫&裝置 全球&時間

作為二十世紀中後葉崛起的一代亞洲當代藝術重要實踐者, 朱金石 實驗性的嘗試涵蓋廣泛。在戰後和冷戰東西方文化激宕的歷史洪流中,不懈地推動著亞洲經驗,並成為了其中一部份。 藝術家自1979年參與中國最早的當代藝術運動——星星美展,80年代的抽象繪畫探索和「公寓藝術」,並於1986年移居德國並見證了柏林墻的倒塌,90年代開始裝置藝術實驗,以及千禧年以後中國抽象新表現主義繪畫與大型裝置藝術實踐。

▲ 朱金石【西山的風】,布面油畫,180 × 480 cm,2024

抽象繪畫一直是朱金石的創作主體之一,藝術家尋視著戰後以來諸多藝術類別之間的美學縫隙與板塊運動,在抽象主義、東方主義、裝置藝術、觀念藝術、大地藝術之間的斡旋和抗爭中,宏觀思考著繪畫的當代性問題。

▲ 朱金石【垂柳銀錠橋】,布面油畫,180 × 160 cm,2017

朱金石 的宣紙裝置則起始於1988年,那時他在柏林將一立方體宣紙安置於北京與自己遙相應對。1997年他在溫哥華美術館用五萬張揉過的宣紙搭建出十八米高、三米圓的裝置作品,穿越周壁四層空間,懸置在大廳正中。 二十年之後,朱金石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的空間做出了新的詮釋。宣紙與竹子的薄柔賦予這件巨大裝置以輕盈,由此對比出包浩斯工業建築的沈重與時代記憶。


▲ 朱金石個展【時間的船】現場,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8

朱金石2018年的作品【時間的船】宣紙裝置精確到使用一萬四千張宣紙,一千八百棵細竹,兩千根七米綿線。作品縱貫氣勢恢宏,當光線從頂部天窗撒下,穿過密密的細線打在宣紙的褶皺上,蒼桑與脆弱,堅固與柔軟則同時映入視線。 當觀者走進作品的通道之中,瞬間封閉的形態在浮動其中的光斑與塵埃敞開,宣紙做為古老材料的記憶被重新喚起,產生出一種從未存在的空間幻覺,時間在此詩意地棲居。

當一張張宣紙被揉制成一件恢弘的裝置藝術作品時,這種創作手法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中對材料和技法的獨特理解,又與波普藝術中對日常物品和流行文化元素的巧妙運用相契合。從方法論上看,這兩種藝術形式在復制與再創造的過程中,都體現了藝術家對素材的獨特處理和深刻理解。


無論是繪畫顏料材料的堆積、攪纏、切裂、挖鏟、滑落,還是宣紙蒼酥溫軟、累砌成塔,朱金石的作品以一種預先設計、但又向偶發自然性釋放的姿態,沖擊了裝置與繪畫之間的界線,在對物質材料或身體動作的率直呈現中,強化出作品本身的更大可能性,以替換流俗而慣常的影像。

▲ 朱金石【不要理解為迎客松】,布面油畫,200 × 200 cm,2022


朱金石不輕易認同在經年累月的文化再生產中變得粗疏浮泛的概念,不受承諾了豐厚獎賞的工具理性主義的誘惑;相信具體的過程,允許蔥榮的時間。

就如本次參展作品 【宣紙塔】 一般,它不僅是材料的巧妙運用,更是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創新表達。朱金石透過獨特的藝術處理方式,將傳統材料賦予了新的生命,使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視覺的沖擊,更能體驗到一種內在的精神昇華。可以說, 他的藝術像不斷調整角度的多棱鏡一樣,在折射和映顯作為行動主體的自身的同時,也彌漫著、散發著扁平而深邃、曠漾而迷人的社會現實。


(部份圖文來源於網絡)

(鳳凰藝術 威尼斯報道 編輯/dbk 責編/dbk)

鳳凰藝術

最具影響力的全球藝術對話平台

藝術|展覽|對話

版權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