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救兵護城更遭殃

2024-06-03圖片

事情發生在靖康元年。

靖康這兩個字無疑已經標識了那一段歷史的底色。

正月,金國的東路軍已經到達汴京城下,但是因為缺乏西路軍的配合,有一點孤軍深入的味道,到底能不能打下汴京城,多少也有點沒底。

北宋這邊當然更沒底,早就亂成一批,宋欽宗在年前被爹坑,被強行禪讓登基,作為一個才二十六歲的年輕人,母親早亡,三弟爭強,一貫的戰戰兢兢,又突然臨此巨變,時刻生命堪憂。雖然在主戰派的支撐下也在戰場爭奪,但是正面硬剛總不是他的最優選擇。

大家都沒底,就都想求和。

金軍畢竟是主導方,興師動眾遠道而來,不管是戰還是和,總得大有收獲才行,於是要求割地賠款,交割山西、河北三鎮,重金犒軍。金軍認定汴京巨富,提出一次性賠償最大的兩項是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

這個數碼毫無疑問是拍腦袋拍出來的,不管按什麽口徑算,幾倍於北宋年度財政收入是一定的,應該是超越了【馬關條約】,根本無法完成。

從當時的籌備情況也能看出難度,宋欽宗用盡方法強繳橫征,從官府到大戶再到民間,搜刮一空,經過了多日的勞動,北宋大大小小官員和民間一共只完成了黃金任務的百分之六、白銀任務的百分之二十四。

可以大致想象城內民眾的艱辛,皇帝出詔書,官吏強執行,更殘酷的是官家還鼓勵民間互相告發,必然是雞犬不寧,人人自危。

但是形勢也在發生一些變化,正月十五之後各地前來勤王的軍隊陸續向汴京匯集,還打了幾次小勝仗,人數最後達到了二十萬之多,而金軍據說只有六萬人。這完全都可以實作攻防互換。

金軍的處境已經比較微妙了,不止是軍隊人數處於劣勢,還獲得了大量的賠償,原來是光腳不怕穿鞋的,現在自己成了穿鞋的,能安全退回就是第一目標了。

有意思的情況就這樣出現了。

北宋的軍隊一定是越來越硬氣了,不但可解決汴京的危機,更有機會斬獲戰功,救萬民於水火。

汴京城內呢,卻是恰恰相反,搜刮斂財的工作愈發加速了,宋欽宗開始將各種祖傳財寶盡數獻出,眼都不眨一下,同時給金軍送上各種美食、珍禽、馴象甚至歌舞伎。民愈苦。

民眾眼望王師,仿佛勝利在前,卻只能繼續應對更加嚴苛的繳納工作。

為什麽會這樣呢。

因為朝廷內就是兩派,一派主戰,一派求和,當勤王的軍隊占據優勢,有可能擊潰金軍的時候,就意味著一個明確的結論:求和派所主張的工作是錯誤的,求和在立場上本就有先天劣勢,在結果上又毫無貢獻,怕是會在金軍敗後死無葬身之地。最優的選擇就是在沒有發生決定性戰爭前就讓金軍離開,這才能證明是他們的委屈求全換來了和平,換來了生存,這其中更不幸的是宋欽宗也參與了求和,只能跟求和派一起,一條路走到黑。

生而為人,內在求存,生死是一道永遠殘酷的考試題,一個年輕的皇帝,一群老成的大臣,也許聽到過城內的號呼和慘叫,但是一想到自己可能的慘局,只能搖一搖頭,繼續去籌算金銀的數目。

後面的故事當然更讓人扼腕嘆息,金軍最後滿載錢財,順利撤退,汴京城內戶戶家破,勤王軍隊幾無功績,而不久之後金軍復來,汴京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