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雖然豆瓣只有6.4,可它卻是我的年度首選! | 賽人專欄

2024-02-07影視

新年新氣象。

我們邀請了幾位影評界大佬,以「每周一次」的專欄形式常駐,用更專業、更獨特、更犀利也更深刻的視角,縱覽國內外最值得探討的影視內容與現象。

這次推播是該專欄系列的第一篇,作者是中國影評圈無法繞過的 賽人老師 。他是同行心中, 看國產電影最多、文筆也特別好的影評人 ,也是被很多讀者冠以 「毒舌」 標簽的影評人。

在這篇推播裏,賽人老師要聊的是 2023年的國產犯罪電影

1

POST WAVE FILM

先說點中國電影史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常識, 自1905年中國電影誕生起,直至1949年,鮮少有涉及到罪案的電影 ,也不知吳永剛的【浪淘沙】能不能歸類到這一範疇。倘若將範圍放寬後,那個壓迫人、剝削人的社會常態,本身就是一種罪。但這樣的泛化應不利於此項系統的歸納。

【浪淘沙】(1936)海報

那麽,1949年之後的中國電影,是不是有關罪案的電影就多起來呢?起碼在1966年之前,還不好完全這般定義。

在十七年期間,若帶有探案色彩的影片,它們往往是借失竊、喪命,來勾連起更大的政治陰謀,我們的偵察員所要面對的是更龐大的國內外敵對勢力。那時稱這樣的電影為 反特片

不難看出,那個年代的反特電影在作案動機上,非借財色、復仇等誘因來引爆出一個又一個撲朔迷離的劇情來,而是 兩套或兩套以上的政治立場所進行的鬥爭

與政治陰謀相對應的,或特許稱之為民間沖動。但又不好完全這般概括,它有時還會描寫小集團如何鉆國家機器的空子,又終被國家機器粉碎後的各類明鏡高懸。這類小集團是黨內的,也可以黨外的。

但在世界電影史的框架中,私人犯罪仍占據著最高的比例。 希區柯克、布列松、朱爾斯達辛、哈內克、今村昌平。更不用說港台的那些導演了,這其中最值得一說的還是楊德昌,他最好的幾部電影都與犯罪有關,包括【一一】。那個殺死老師的學生,為這部看似慈祥的電影,仍保持著楊德昌的創作慣性,輸送著不請自來的涼意。

【一一】(2000)劇照

至於我們這邊,我還沒有考據出中國,或者說是新中國,第一部講述私人犯罪的電影是哪一部。只能舉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一些質素上佳的影片來說,如周曉文的 【最後的瘋狂】 【瘋狂的代價】 、還可一說的是孫沙的 【白霧街兇殺案】 。這裏應將放映警察生活的影片,完全放在犯罪電影的軌域上觀察,此類電影的價值可另作探討。

到了本世紀,很多年輕導演的試水之作,都與犯罪相關。 如刁奕男、忻鈺坤、董越等。時間稍向前追溯,第六代導演相較第五代導演,更對人與人之間的深度摩擦,有著濃厚的興趣。如章明、管虎、王小帥等,這其中,投入熱情最多的還得說是婁燁。那些想在這一創作領域能有一個酷烈的亮相,但還是灰溜溜來灰溜溜去的導演,就姑且略過吧。

【白霧街兇殺案】(1985)劇照

時間到了2023年,不知道有沒有人預測過它會是中國犯罪電影的大年。但無論怎樣,2023年,會因銀幕之上如此眾多的因愛與不愛,而震蕩出的殺與不殺,而被中國電影史所記載。 這是中國電影誕生以來產量最多、影響力最深、無論單片票房還是累積票房都捷報頻傳,並屢創新高的犯罪電影之年。

2

POST WAVE FILM

電影頻道長期使用的宣傳詞是:開啟電視看電影。套用到2023年的中國電影,便是 走進影院看網絡 。這一年事關網絡犯罪的電影,應該說各方面都創立了自己的歷史。

網暴,網謠,網詐,網癮 這四大害,最後一害是沒有的,想來搬上銀幕難度極大,目前來看,楊永信永垂影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今年沒有這類電影尚屬正常。前三類網絡電影賺得盆滿缽滿也屬正常。就連【拯救嫌疑人】這樣的名家之後的作品,也要和網謠扯上關系。

這一年這麽多熱熱鬧鬧的網絡電影裏,真能在影史上留下點什麽的,恐怕也只有 【鸚鵡殺】

網癮好戒,愛難戒。 網絡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從什麽都相信開始,到懷疑一切結束。防騙的法則只有一個:不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愛情,愛情像一個鬼,聽的人多,看到的人少。更重要的只有在這部影片裏,才能一窺網絡的本質。 你既依賴它,又無法全然的篤定它。 它好像易得易食,但總免不了會消化不良。

影片後半部份,那種亦真亦幻的況味,在南方所特有的蒼綠裏,一切仿佛都被打濕了,但好像並不急於等風來吹幹。於是,這部打著「因失愛而復仇」為旗號的影片,卻對愛本身作出了新的註解。

既要在不確定去謀求確定,又生怕在自我催眠中,會有頭睡覺,沒頭起床。 網戀最怕的是見光死,而在那個陽光充足的地帶,總有些無法言說的事物,好像重新活了過來。

總之,只有在【鸚鵡殺】裏,我們才能領悟到我們對愛的態度,也就是我們對待網絡的全部心得: 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也可就 【孤註一擲】 這部年度最大一匹黑馬說上幾句,它的重點不在於線上的網詐,而在於 線下的類集中營式的血腥管理

那裏不是人與人的關系,而是多年未見的 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相當原始的階級 構成。全片的核心台詞是:今天睡地板,明天睡老板。其結果是否真就大快人心,還兩說。但這句台詞,原先是掛在驢子前面的一串蘿蔔,即「今天睡地板,明天 當老板」。 它所渲染的是階層跨越。

緬北的 網詐經濟 在影片的描述中,已成支柱性產業,付出的代價則是因血本無歸而書寫出的一段段血淚史。它最終的落點還是博彩業,是僥幸心理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相信命運之後又恨透了命運本身。這對施害者和受害者都是受用的,影片對些並沒有深挖。 這已不是硬傷可供敷衍的,而讓影片變得蒼白而浮面,淪為了頗具剝削效應的暴力奇觀的粗率展示。

跟【孤註一擲】一樣,另一部大火的影片 【消失的她】 ,所言也非性別議題。

這部敘事上畫虎不成反類犬,視聽上乏善可陳的庸作,之所以還能賣得個滿倉滿谷。在根子上就是一個 鳳凰男棲上了枝頭,卻最終一腳踏空 的故事。宛若一個趴在窗戶上的蒼蠅,只有光明,沒有前途。也可說是妄圖用一己之力疏通上升管道,卻一頭撞向了南墻,設局的人終被局所困。 這是作繭自縛,而非破繭成蝶。

鋌而走險的最大誘因,也可說犯罪電影的最大驅動力乃人的自我實作受阻後的種種過激反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第八個嫌疑人】 也是這般,也同樣站在兇犯的角度,闡述一個漏網之魚在歸入大海後的心魔難平。

這樣的追兇故事,這一年還有一部便是 【三大隊】 ,都在表明 時間本身對人的淩遲 ,只是這一次換作了警察。兩部影片的主人公,即大鵬和張譯,他們的妝容都有了顯著的前後差異,而他們的身份也因各自的罪責得到了一次更新。

【三大隊】是可以跟早些年的【白日焰火】,以及2023年最熱的網劇【漫長的季節】參照。 均為準編外人員深度參予案情時的即得即失,都指向了廣泛人群習慣性的對體制的向往。

【三大隊】更將其總結為一種 制度誘惑 。這些身處制度之外的邊緣人,顯然不完全是對刑偵本身有著少年熱血般的好奇,或正義滿懷得不到釋放後的一腔孤憤。 他們奮不顧身的一往無前,只是為了更好地回到那個迷人的「從前」。

他們是邊緣人,而高居權力結構上流區域的執掌者,又是怎樣的一副情形呢?幾易其稿,數年擱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堅如磐石】,在很多人眼中,它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個高官常常獨自一人在霓虹閃爍,行走在西南大都市的街頭,這是全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組畫面。

張藝謀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跟 權力系統 有關。他樂於講述行刺,同時他也質疑這種行刺,只是更改門庭的過渡。他也樂道於子一代對父一代的顛覆,但他也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另一種繼續。這些,在【堅如磐石】裏,都能讓我們看到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張藝謀。

中國電影的根系,本質上就是對權力系統的愛恨交加,也是各類形態的欲迎還拒或欲拒還迎。

3

POST WAVE FILM

2023年的單片片票房總冠軍,在年初就塵埃落定,那還是一部屬於張藝謀的電影 【滿江紅】 。它同樣是因一起命案,而牽一發動全身地波及到另一起冤案,即嶽飛之死。 和【堅如磐石】一樣,【滿江紅】也關乎資訊的傳播。

兩部影片都在尋找一種聲音,都在一種聲音裏,讓兩股勢力有了共同卻又短暫的停擺。 我們聽到什麽,好像就能看到什麽。 我們的想像才能與所謂的真相來一場相遇。對於某些人而言是及時的,對另一些人來涚,它還是遲到了。

具體到【滿江紅】,它的狂賣,與其說是愛國主義在推波助瀾,毋寧說是 小人物讓權貴連通自己的意誌,盡情高誦出與他本意不符的聲音 。正如上層建築常要求眾生所發出的異口同聲一樣,如此這般的一報還一報,仿似有了狂歡的可能,但它並無普天同慶的意味。 歷史的真相告訴我們,【滿江紅】流傳之際,恰是南宋小王朝即將亡國之時。

這一年,張藝謀有兩部電影,讓他再度站在潮流之端,成為國民級的大導演。 而2023年,香港導演邱禮濤一口氣拿出四部電影。

【掃毒3】 【暗殺風暴】 毋需多言。而 【絕地追擊】 是我個人的年度首選。 不是天意與人心的大沖撞,而是將人為化作更不可知的天力。 在這裏,誰是誰,誰又能成為誰,好像並非首要。準確說,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不是具體的每個人或某群人,而是天氣抑或天命。它心情不好,誰的心情也好不起來。只有它能創造一切,也能終結一切。

【莫斯科行動】 以警方為主視角,可以說,全片不在於誰在看,而在於他們能看到些什麽?在看之前,影片先讓我們去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樹】和【卡秋莎】應是國人最熟悉,也是傳唱度最高的三首蘇聯歌曲。兩次圍捕不利,都與當地的國情有關。 一是特權的存在,二是民怨的沸騰。 最後的轉軌,也有著可一再思量的寓意。

邱禮濤用視聽書寫隱喻的能力越發爐火純青,最近,他更是以迥異於他者的懷舊色彩,彈奏著屬於他的,相當別有用心的時代曲。而在本片裏, 兩個急需轉型的大國,在同路不同軌的鐵道上,響徹著各自的呼嘯。

邱禮濤的電影常常將粗放與細致纏結到一處,更能將直接就是和隱有所指共冶於一爐。 他極其欣賞法斯賓德,認為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傑作。法斯賓德最重要的美學特征也就因陋就簡,但他的粗陋和際遇上的破敗能相映成趣。邱禮濤的粗放有時是力所不逮,有時是不得已而為之,有時則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你只有接受他的粗,才能欣賞他的細,他的用心良苦,他的不屈表達。

4

POST WAVE FILM

最後想說一下 【涉過憤怒的海】 ,曹保平這次回到了第五代導演最為熱衷的 弒父情結 。只是原生家庭的傷害,還是流於簡單粗暴。這一點,在林超賢極其過火的電影【爆裂點】中,一樣有著極為生硬的表達。

曹保平這部同樣被束之高閣多年的電影,從工業化程度還是視聽營造,都達到了曹保平目前的最高水準。 但我不知道他是想塑造一個終於反思的父親,還是一個對愛不擅經營,更不懂表達的老男人。又或者說是因對愛的不同理解,而造成了父女之間的天然鴻溝。 女兒在戀愛中,一直以她的方式在苦覓愛的證據,而獨獨不願尋找父親愛她的證明。這是最讓我費解的一點。

其實我想說的是,愛絕不僅僅是精打細算的展現,而是控制不住的非如此不可的流露。 但這也許就是一個重展現,輕流露的時代。愛要讓人看見,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都要清晰明確如黑袍上的白布、雪地上的紅花。說穿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涉過憤怒的海】也可說是一部 尋找 的電影, 【河邊的錯誤】【最後的真相】 也是如此。還可說2023的犯罪電影,皆有這樣的狀貌。

「我」很重要,而不是「我們」,這倒是一個好的起點。接下來就看,由無數的"我"組成的"我們",能走多遠了。

作者丨賽人

愛電影,更愛生活。因為生活在電影之前,已經來到。

排版丨涼茶

媒體統籌丨佐爺靈魂販賣館

「註:本文部份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