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影史上無法超越的1994年,【委托人】成遺珠之憾!

2024-01-20影視

1994年,是世界公認的影史輝煌之年。

那一年,電影即將迎來它的百周年誕辰。

全球各地的電影人們仿佛是為此慶賀一般,獻出了包括【東邪西毒】、【重慶森林】、【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等在內的一系列經典之作。

然而輝煌背後,必有遺珠。

1995年第6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肖申克的救贖】與【阿甘正傳】焦灼對戰。

而無人在意的角落裏,已獲三次影後提名的實力派女演員蘇珊·薩蘭登憑借律政驚悚片【委托人】第四次入圍這一獎項。

左為代表作【末路狂花】中的蘇珊·薩蘭登

不同於前面兩部充滿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大爽片,【委托人】在重重懸疑刺激包裹的之下,著力於為觀眾 展現一場真實的司法審判 ——

比起一味地追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過程的正義性亦不容忽視。

【委托人】 鳳凰衛視電影台

2月11日 21:15 即將播出

「正義不僅應得到實作,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作」, 這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就是在強調「程式正義」的重要性。

然而在實踐中,為了獲得「實體正義」(結果的正當合理性與道德性),兩者間常常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

不是所有的取證都能光明正大地進行,不是所有的證人都能無愧於自己的宣誓,甚至不是所有的目擊者都能主動報警......

1964年發生於美國紐約的 基蒂·吉諾維斯案 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1964年的一天,基蒂·吉諾維斯在她經營的曼哈頓酒吧營業結束後返回公寓,她的公寓在皇後大街一個安靜的中產居住區內。

當她下車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時候,遭到了一個陌生持刀男人的惡意襲擊。

在案發的30分鐘內,共有38個鄰居聽到被害者的呼救聲,許多人還走到窗前看了很長時間,但沒有一個人去救援,甚至沒有人打電話報警,致使一件不該發生的慘劇成為現實。

研究此案的專家曾以 「責任擴散」 現象來解釋皇後大街居民們的「冷眼旁觀」。

在突發事件中,旁觀者越多,人們心裏越會萌生一種 「有人會去幫助他的,我就不必去了」 的想法,引發幫助行為的壓力也越小。

也就是說, 正是由於觀看事件的目擊證人太多而降低了個體提供幫助的意願

和那38個看熱鬧的鄰居不同,【委托人】中的少年馬克所面對的情況要更為棘手。

雖然馬克只有11歲,但糟糕的家庭環境已經迫使他長成一個小大人。

他的母親年紀輕輕就嫁給了他的酒鬼父親,生下了馬克和弟弟裏奇。

失意者的家裏總是不得安寧的,父親從未盡過做父親的責任,反而常在醉酒後對妻子和兩個孩子施暴。

馬克看不慣母親的逆來順受,也不願意敏感膽小的弟弟再受欺負,就帶著母親與父親對簿公堂,這場災難般的婚姻也終於以離婚告終。

母子三人獲得了短暫的安寧。

馬克很善良,但卻不算是個乖孩子。

事發的那天,他就帶著弟弟在家附近的一片樹林裏偷偷抽煙。

兩個小孩子吞雲吐霧間,一輛私家車駛入了那片樹林,駕車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黑幫律師W·哲羅姆·克里福。

馬克不知道來者何人,更不知道克里福為什麽會出現在這。

但當他看到克里福企圖使用汽車排氣管向密閉的車內輸入一氧化碳自殺,不忍陌生人「做傻事」的馬克幾次三番上前阻止,卻被克里福抓住想要「同歸於盡」。

一番博弈之後,聰明的馬克僥幸逃脫,但克里福在臨死前向他吐露的黑幫驚天秘密卻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路易斯安娜州參議員博伊德·博耶特在不久前死於謀殺,但屍體下落不明。

謀殺者正是臭名昭著的黑幫頭目莊尼·蘇拉利的侄子巴瑞·馬爾達諾,此人花名「劍客」,也是個窮兇極惡之徒。

克里福自殺前曾為這叔侄二人提供法律「服務」。

而「劍客」大膽謀殺參議員並將其拋屍在克里福家的車庫就是為了恐嚇其「離死亡有多近」。

負責調查這一案件的是熟讀聖經、人稱「教長」的羅伊·福泰利格。

「教長」是赫赫有名的大律師,在他的計劃裏,替警方打贏這場官司將成為他實作政治野心的最佳彈板—— 找到屍體,抓住兇手,他將成為下一任州長。

如果失敗,那麽一切野心都成泡影。

對於旁觀者而言,馬克作為本案的唯一證人,向警方交代實情理所應當。

但被迫卷入這場黑幫與政治鬥爭中的馬克卻無法輕易下定決心。

如果他說出實情,「劍客」會被繩之以法,但他背後的黑幫組織必會追殺馬克一家到天涯海角,到時候功成名就的新州長可不會管他們一家三口的死活。

但如果馬克隱瞞實情,「教長」升不了官事小,殺人兇手逃之夭夭事大。

但話又說回來,有罪之人,該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他一個旁觀者,一個試圖見義勇為的好人,又有什麽錯呢?

為什麽此刻良心被放在火上炙烤的人卻是他?

面對「教長」和「劍客」兩方的咄咄相逼,走投無路的馬克花1美元請來了女律師列治娜·洛芙幫忙。

洛芙剛執業不久,主攻方向是離婚訴訟和撫養權官司,甚至還曾是馬克最討厭的「酒鬼」,她會答應「受雇」於馬克是有正義感作祟, 但更多地是出於她對孩子的惻隱之心。

多年前,她努力掙錢供養的丈夫在成為醫生後出軌了年輕漂亮的模特,丈夫不僅狠心離婚,還帶走了他們的孩子。

在洛芙人生最低潮的時刻,她開始以酗酒的方式自毀。

也是在那個時刻,她多麽希望有人能向孤立無援的自己伸出一雙手。

所以當有人勸告她別淌進馬克這攤渾水的時候,洛芙會說 「這個孩子只有我了」, 並堅定地留在馬克身邊。

陷入兩難境地的並非只有馬克一人。

洛芙從來不是一個為了錢就能顛倒黑白的「法律操縱者」, 她是一名律師,而做律師就要捍衛法律。

洛芙既希望馬克可以在庭上袒露實情,讓真兇歸案,又希望可以保護馬克和他的家人免於黑幫尋仇。

早在接手馬克案件的開始,洛芙就以「非正常渠道取證」為由質疑警方所取得的生物樣本作為呈堂證供的合法性。

沒有馬克的DNA樣本,警方就沒辦法確認馬克當時是否上過克里福的車,又是否與他對話過。

唯一能證明馬克經歷的只有他自己的證言。這一輪,洛芙把屢戰屢勝的「教長」狠狠拿捏。

接著, 洛芙教馬克在庭上參照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內容來拒絕「教長」的詢問。

【第五修正案】自誕生之日起便被賦予了「防止政府公權力濫用」的期許。

即便馬克未成年也一樣受其保護,可以選擇用沈默抵擋對方的唇槍舌劍,且法官和陪審團也不得因當事人參照【第五修正案】而假定被告是有罪或清白的。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 洛芙堵死了「教長」想要盡快解決問題的捷徑。

若還想要升官發財,「教長」必須同她們合作——合作的代價是,「教長」必須依照洛芙加碼後的【證人保護條例】給馬克一家新的名字、新的身份、新的家——新的開始。

不過要想達成這一交易,洛芙與馬克必須先親身前往克里福家去確認藏屍地點是否正確。

如果克里福說的是假話,那兩人不僅要搭上性命,還沒辦法懲治真兇。

在克里福家的車居里,前去確認屍體的洛芙與馬克撞上了前去毀屍滅跡的「劍客」,你追我趕過後,馬克撿到了「劍客」的手槍並將槍口對準這個惡棍。

真兇就在眼前, 是「親手」解決了對方的性命,還是冒更大的風險維護程式正義?

在洛芙的勸說下,馬克最終選擇了後者。

他不想變成和「劍客」一樣的人。他也不能讓實體正義淩駕於程式正義之上。

訴訟的目的在於實作訴訟結果的正義,而程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結合,才能真正實作訴訟結果之正義。

單獨強調實體正義就會為了實作實體正義而不擇手段,「刑訊逼供」成為常事,人權遭到踐踏, 一個沒有法治的社會,勢必會走向動蕩不安。

在去年底熱映的國產犯罪片【三大隊】中,張譯飾演的刑偵大隊隊長程兵就和他三大隊的兄弟們在一樁惡性刑事案件的偵破中 「犯了大錯」。

即便眼前的嫌疑人王大勇曾參與淩虐並殺害受無辜少女,但三大隊的警察們作為公權力的化身也絕不可以在未定罪的情況下對其濫用私刑。

嫌疑人的同夥弟弟王二勇逃之夭夭,三大隊的兄弟們脫下警服變囚犯。

看到此情此景,作為觀眾的我們可能會有一刻的「不忍」,甚至怨恨輿論的咄咄逼人、上級領導的「冷血無情」。

畢竟三大隊濫用私刑只是想要盡快破案。

但如果私刑被容忍甚至被縱容,如果真兇不是眼前人,那麽這一切對於被屈打成招的「罪人」來說該是怎樣的滅頂之災?

現代刑法的 「疑罪從無」 原則即是對這一叩問的回答——既不足以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應推定其無罪。

畢竟,冤獄比放過有罪的人更不公義。

【委托人】雖然沒有像開頭所述的那些大片那樣撼動影史,卻也留下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片在1994年超高水準的商業片和藝術片雙重夾擊下,依然取得了全美第13名的票房成績(僅次於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以及業界公認的好口碑。

其中最受贊譽的是準奧斯卡影後蘇珊·薩蘭登的精湛演技以及憑借本片出道的童星布拉德·蘭弗洛的天賦異稟。

和片中角色一樣早熟的蘭弗洛

蘭弗洛和片中的馬克一樣,經歷了不幸的童年。 他的父母早年離異,將還在蹣跚學步的蘭弗洛丟給年邁的外婆照顧。

蘭弗洛與他的外婆

疏於父母管教的蘭弗洛早早就成了少管所的常客,但他也因此被執著於尋找 「很小就被迫成熟,經歷過各種復雜情緒的問題少年」 的導演舒麥加選中成為【委托人】中的小男主。

但就如同導演舒麥加在早期的采訪中所說,他知道這個機會將永久改變蘭弗洛的人生,但他不能確定是變得更好,抑或是更壞?

舒麥加與蘭弗洛在【委托人】片場

在進入娛樂圈之後,這位小童星的人生的確是走向了更糟糕的方向。

工作時,他的表演天賦備受認可,被視為好萊塢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曾經收獲無數少女粉絲的翩翩少年

但私下裏,由於工作環境的復雜性,本就疏於父母管教的他過早地在派對上接觸到了酒精和毒品,並因此一次次出獄入獄。

被警方抓捕的癮君子蘭弗洛

因為耽誤劇組拍攝進度並難以獲得保險,蘭弗洛能選擇的角色越來越少,他的生活每況愈下,直到2008年,年僅25歲的他死於過量攝入毒品。

對於他的離世,奧斯卡拒絕在每年懷念過世影人的環節放出他的名字和照片。

但那些曾經和蘭弗洛共事過的人們無一不用「友善和真誠」來回憶他——

他不是一個「壞孩子」,他只是一個情感上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可憐人。

【真情世界】中眼神仍清澈的蘭弗洛

很多人都曾想向蘭弗洛伸出援手,但他們不是基蒂·吉諾維斯案中那38個目擊者,一通報警電話救不了蘭弗洛,父母的遺棄對他造成的或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從一開始就不可逆。

基蒂·吉諾維斯案後,「責任擴散」現象成為專家們的談資。

【委托人】後,程式正義與實體正義間的辯證性討論還將繼續,但無論這個平衡再難獲取,法律總歸還是有規律可循。

罪案的目擊者會得到正確的引導,一通報警電話即可挽救一條生命。

但那些目睹蘭弗洛人生悲劇的目擊者們呢? 那些因為缺乏精靈而在人生路上迷了路的年輕靈魂,又該何去何從?

【真情世界】中的蘭弗洛

恐怕沒人知道。

實踐程式正義確實「麻煩」,但相比起人生中那些無解的、無能為力的事情,這些「麻煩」的規則值得我們拼盡全力去維護和堅守。

文|Remi

編輯|福爾魔歌、R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