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1991年,劉家良與徐克交惡:我十萬洪拳弟子都笑掉大牙

2023-12-21影視

劉家良生於傳奇武術世家,自小在中國南方的武館長大,日日面對練武弟子,夜夜聆聽前輩講古道傳奇。

祖上有南拳宗師的光環加持,父輩是洪拳傳人的身份象征,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使他心中自信與驕傲日益膨脹。

在青蔥歲月劉家良已立誌弘揚中華武學,拜師習藝後又東渡重洋來到了香港這片熱土。

為了發揚祖上衣缽,他開始在電影圈發揮抱負與造詣。

80年代中他以武術指導的身份參與多部動作武打片,將南派功夫融入熒屏之中。多次上台領獎時,劉家良總會意氣風發地強調自己作為黃飛鴻的徒孫這個光榮血統。

1991年徐克邀他為新版【黃飛鴻】任武術指導,本是傳承發揚的好機會。然而理念分歧讓劉家良情緒激昂,在拍攝途中憤然離去。

分歧的焦點在於徐克想打破舊有模式,而劉家良希望傳統形象和動作更符合當年真實。這激發了他骨子裏對原本武學的堅持,這種堅持源自家傳武學的根基,是中華文化熏陶的結果,所以難以妥協。

徐克這位香港電影界的鬼才,在籌備拍攝新版【黃飛鴻】時,最初釘選的主演人選竟然不是後來確定的李連杰,而是周潤發與邵氏巨星狄龍。

徐克的構想是讓時年45歲的狄龍出演黃飛鴻這個角色,周潤發出演好友梁寬一角。期望能延續兩人在【英雄本色】中的金盆雙絕之勢。

但好景不長,【英雄本色】大紅大紫後,周潤發與黑色風衣造型已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銘印。讓徐克不得不重新考量起這樣的人選是否合適。

轉念後,他將黃飛鴻一角轉給了曾與自己合作過的李連杰。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李連杰可謂是撿了周潤發留下的便宜,但多年後,命運的齒輪轉動,李連杰與這個角色擦肩而過,它再次回到了周潤發手中。

為了這部武術大片,徐克不惜重金請來了當紅武指劉家良。本想借助其家學淵源與南派功夫造詣,讓電影動作更油然而生。

可還未正式開拍,兩人便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矛盾的焦點在於徐克想要突破原有的模式,給予黃飛鴻這個經典形象全新的解釋。

而劉家良的理念更加保守,他認為應該傳承原本的武術真諦,風格和動作應當符合歷史記載的真實。

理念分歧讓劉家良忿忿離去。徐克只得繼續尋找。他先後換來數位知名武術指導,可近乎完工之時,李連杰卻不慎摔斷了腿。

這讓徐克幾近崩潰,他不得不使出最後一招,向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發出了求助。最終,在袁和平的點撥調教下,這部顛覆性的新作終於殺青。

1991年,在多番波折後,徐克執導,李連杰主演的新版【黃飛鴻】終於正式上映。出人意料的是,這部顛覆先輩印象,全新的解釋黃飛鴻這個經典IP的作品,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

2967萬港幣的票房成績,讓【黃飛鴻】成為當年香港票房的第八名。市場的回饋充分證明了徐克新穎獨到的藝術視角和商業價值。

同時,這也是李連杰成名後的第一部代表作。該片一舉將還在上升期的他推向了事業巔峰,奠定了「功夫皇帝」的地位。

徐克的鬼點子與李連杰的全力演繹,讓兩人攜手共贏,各自在電影圈占據了無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1992年第十一屆香港金像獎上,【黃飛鴻】橫掃多項大獎。徐克奪得「最佳導演獎」,編劇黃毅英奪得「最佳編劇獎」。

徐克也憑此片第三度入圍「最佳導演」。這無疑預示著徐克職業生涯的最高峰正式來臨。

與電影本身的巨大成功相比,主動結束拍攝的劉家良可謂是這場勝利中最大的失落者。他因堅持而失去了與佳作與大師合作的機會,讓人不免唏噓,也難掩些許遺憾。

在與徐克的合作中分道揚鑣後,劉家良很快便找到了新的機會。成龍決定自導自演拍攝【醉拳】的續集,邀請劉家良擔任武術指導。

本想借助其在南派功夫上的造詣,讓動作更淋漓盡致。

起初,劉家良對這個機會頗感興趣。畢竟【醉拳】第一部的成功,已經讓「醉拳」這個IP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認為成龍的風格與南派拳法也較為契合,合作空間很大。然而好景不長,拍攝進行到中期階段,劉家良再次面臨了理念與風格的沖突。

癥結仍舊在於,成龍這個當紅影帝也希望透過這部續集打破舊有的成功模式。他嘗試在故事和動作上做出一些小小的革新與突破。

而在劉家良看來,這已然偏離了南派拳法的原貌,讓人無法接受。最終,情緒激動的他再一次選擇了離開。

當電影後半段精彩對決鏡頭出現在大銀幕上時,所有人才知道劉家良是在什麽時候離開的。與穩重內斂的前半段動作風格迥然不同,後半段充滿了忽高忽低、探花拂柳的華麗變幻。

這無疑是成龍與盧惠光鬼點子的體現。至此,劉家良再次因無法妥協而錯失了參與成功之作的機會。

縱觀劉家良的兩次遭遇,我們不難發現,造成他兩次選擇離開的原因竟是如此相似。簡單來說,就是對武術風格和理念的堅持,與導演對完美作品的執著之間的矛盾。

劉家良出生於專業武術世家,對中華傳統功夫有著近乎狂熱的情感。他視南派為生命的一部份,視改變和突破為對自我的背叛。

而徐克和成龍都希望在成功基礎上有所創新,這與劉家良保守的理念格格不入。最後分道揚鑣,也就在情理之中。

當我們看到【黃飛鴻】和【醉拳2】取得票房佳績,無數觀眾被精彩打鬥鏡頭征服時,也許難免會問,劉家良的選擇是否太過極端。

他兩次孤註一擲般的犧牲與大師們合作的機會,就只是為了對原本風格的堅持。放眼電影產業的發展方向,這種保守的堅持是否過於理想化。

要知道,電影制作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想要優秀的作品面世,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同樣重要。

這就需要導演和參與者之間高度的信任與理解,在創意上達成統一。如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原地堅持不懈,不做妥協,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打折扣。

當然,劉家良的堅持也非毫無道理。他視自身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也值得人敬重。只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一味固步自封終非上策。

真正的弘揚,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這樣才能讓中華武學的精髓發揚光大,讓更多觀眾有機會領略它的精妙。

綜上所述,對於成功與卓越的作品來說,開拓精神、包容心態和適當妥協都同樣不可或缺。這需要各方面放下成見,本著推動事業發展的共同願景而相向奮鬥、相互支持。

這也是劉家良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