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破墓】可真是火了!剛一上映就在南韓狂賣千萬張票,簡直就是全民都去看了一遍。在國內的網上熱度也很高,畢竟我們這邊拍不了這種題材的片子,所以只能看南韓的同款代餐了。
說實話,我之前對恐怖片沒啥興趣,一般都是些低成本制作,劇情老套,嚇人手法也很單一。不過【破墓】這部可不一樣,它把恐怖元素和南韓的傳統文化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大開眼界。
一開場就是兩個上班族坐飛機去美國出差,乘務員說的卻是日語,這就給人一種南韓處處都有日本影子的感覺。到了美國,一個嬰兒被關進長方形的箱子,活像棺材一樣,寓意新生代也無法擺脫歷史的陰影。
接下來就進入了南韓本土,四個年輕人組團捉鬼,他們的名字都來自抗日誌士,連車牌號碼也暗含8月15日這個日子的訊息。導演處處在渲染"恨日"的氛圍,把觀眾的情緒一點點勾了出來。
最精彩的當屬華林那一段請神儀式,金高銀可是學了一整套薩滿舞的動作呢!看著她在那裏忽閃忽閃,跳得比咱們廣場舞大媽還勁爆,我當時就被徹底震撼住了。
說到【破墓】的導演張在現,他可是南韓電影界的大腕兒!之前拍過不少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比如【與神同行】系列。
這次【破墓】他又在類別片領域大展身手了。不過跟樸贊郁、奉俊昊那些"類別革新派"相比,張導的風格就顯得更加主流商業化了。
從頭到尾,【破墓】都在緊緊抓住觀眾的恐懼點。一開場就是飛機上的詭異場景,接著嬰兒被關進棺材箱,嚇得你頭皮發麻。
進入南韓本土後,四個年輕人的"獵鬼"行動又將劇情推向高潮。他們的名字都來自抗日誌士,車牌號碼暗藏"8.15"日期,處處渲染"恨日"氛圍,讓人渾身冒雞皮疙瘩。
最高潮當屬華林的請神儀式!金高銀可是學了一整套薩滿舞的動作,在鏡頭前忽閃忽閃地狂舞,比咱們小區大媽的廣場舞還勁爆。看著她的瘋狂表演,我當時就被徹底震撼住了。
不過,【破墓】的後半段就有點走樣了。隱藏的日本大boss現身後,氛圍開始逐漸消散,劇情越來越"電鋸驚魂"化,動不動就是掏肝剖腹的血腥場面。
美術設計和動作指導在這種"獵奇"類別片裏也顯得有些單薄,缺乏創意和想象力。反觀前面的南韓民俗元素,則處處洋溢著東方神秘主義的獨特魅力。
我覺得導演應該繼續深挖這些民族文化的內核,而不是跟風好萊塢那些老掉牙的"獵奇"路數。南韓電影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能將本土情懷融入到商業大片之中。
說到【破墓】的最後一個小時,我個人觀感就一直在下降。前面透過跳大神、遷墳、捉鬼等環節,營造出了濃厚的恐怖氛圍。可是一旦隱藏的日本大boss現身,這種氛圍就越來越淡了。
後半段越來越"電鋸驚魂"化,動不動就是掏肝剖腹的血腥場面。從美術設計到動作指導,在這種"獵奇"類別片裏也顯得有些單薄,缺乏創意和想象力。
反觀前面融入了大量南韓民俗元素,處處洋溢著東方神秘主義的獨特魅力。我覺得導演本應該繼續深挖這些民族文化的內核,而不是跟風好萊塢那些老掉牙的"獵奇"路數。
南韓電影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能將本土情懷融入到商業大片之中。從這個角度看,【破墓】的成功恰恰在於前半段對民族文化的呈現和渲染。
不過這部片子最終還是屬於主流商業電影的範疇。南韓有位評論家將21世紀的南韓電影美學分為四大流派:民族現實主義、歐洲現代主義、類別革新派和主流電影。
【破墓】被拿來和【哭聲】相比,但兩者風格迥然不同。【哭聲】屬於類別革新派的代表作,而【破墓】的導演張在現應該歸入主流電影那一卦。
90年代南韓開放電影市場後,本土電影人開始全面學習好萊塢的拍片方式,用他們的手法來表達本土文化和民族情懷。類別革新派和主流電影都是從這條路走出來的,只不過類別革新派導演的個人風格會更加鮮明些。
總的來說,【破墓】這部片子成功之處在於抓住了南韓觀眾的民族情緒,將抗日主題和恐怖元素完美融合。前半段渲染氛圍、呈現民俗文化的部份拍得相當出色,可惜後面有些跟不上。
不過就算有瑕疵,它也算是南韓電影在商業大片領域的又一次成功嘗試。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的抗日題材電影往往過於正劇化,缺乏新意,難以打動年輕觀眾。
或許未來我們也可以借鑒【破墓】的做法,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流行類別之中,讓抗日主題不再只流於表面,而是真正紮根於觀眾的情感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民族精神真正代代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