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觀後感/【天氣之子】

2024-01-22影視

【電影概括】與父母不和的男主帆高離家出走,於東京邂逅了內建「恢復晴天」能力的女主陽菜,並萌發了一段感情,但當時的東京處於氣候失控時代,陰雨綿綿,惟有陽菜——「晴女」才能換回東京的晴天,知情後的陽菜願意犧牲自己換回晴天,而帆高卻寧願放棄晴天也要救回陽菜。最終陽菜被帆高所救,重回世間。

即使世界滿是風雨,我只要你

觀看電影後,我想談談個人對電影中爭議較大的地方的看法。

帆高在東京的晴天與陽菜面前,選擇了陽菜,在東京人的好天氣與愛情面前,選擇了愛情, 這電影主題是否太過於膚淺?他的選擇是否是正確的?

而我個人的回答則是:主題挺深刻的,並不像部份觀眾所說的「三觀盡毀」,認為陽菜就應該犧牲自己換回晴天,帆高就不應該用東京的晴天救回她。如果這樣想,我覺得這就等於「道德綁架」了陽菜。

換位思考: 如果我們是陽菜,我們是否能做到像陽菜那樣,偉大地從容地犧牲自己換回晴天?如果我們是帆高,陽菜是自己所愛之人,我們是否能做到在愛人用生命換回晴天時,無動於衷?

願意用自己換回晴天的-陽菜

所以,此電影引人思考,值得一看。而至於帆高的選擇(寧願放棄東京的晴天而選擇陽菜),我則表示中立看法,不肯定也不否定,但是尊重與理解他的選擇。

因為影中帆高奔跑去救陽菜的那一片段,我感覺陽菜成了帆高個人追尋的意義,比起藍天,我更想要你,我寧願用東京的晴天來換回你。 人活在世上本無意義,若哪天突然有了想要追尋的意義,也是自己創造的。 拯救陽菜則是帆高創造的值得去追尋的意義,讓帆高擁有藍天則是陽菜創造的值得去追尋的意義。

至於這個世界,那個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他們無關。 因為陽菜是為了帆高所希望的晴天而最終選擇用自己換來晴天的,而帆高也為了陽菜而寧願放棄東京的晴天。他們都選擇了個人追尋的意義,在這個追尋的過程中,這個世界,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他們無關。 我感覺這才是人的天性,一個人在自然狀態下會做出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麽我到現在也無法真正理解魯迅的那句「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會被許多人所贊譽為類似於為了天下而犧牲小我的那種偉大。魯迅先生他真的是這麽想的嗎?我們有沒有誤解了呀?他會不會只是在表達世界的普遍聯系性而已呀?而不是說在愛人的生命與全天下人的晴天之間,甚至是愛人的生命與全天下人的生命之間,會從容地選擇後者?

寧願用晴天換回陽菜的-帆高

我不清楚他是怎麽想的,但我會跟帆高的選擇一樣, 我做不到那麽偉大,也不想那麽偉大。這就像你問小孩,媽媽和全天下的人,你要哪個一樣?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媽媽,假如可以沒有這種世界的普遍聯系的話。 但顯然不可能,因為沒有了全天下人,媽媽也沒法在世上存活。可是,沒有了媽媽,全天下的其他人,可以繼續存活繁衍。

所以,長大了之後認識到世界的普遍聯系這一點,就很難像小時候那樣,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媽媽。 只會發現它成了一道無法選擇的選擇題,如果考慮到長遠利益,權衡利弊,就真的要選全天下了 ,因為這樣比較劃算。但是絕對不是因為我偉大,偉大到了可以直接選擇天下人。而是 因為沒辦法選擇單個我所愛的人,即使選了也存活不了。但其實內心深處的最真實的選擇是前者,就像帆高選擇了陽菜一樣的。 如果真的拋開一切地想,就會發現心中的邪惡與自私,而且是強烈的激烈的惡,但卻實在真實。

晴天與你,我該選什麽?

還有,帆高創造的活下去意義與陽菜有關,若沒有了陽菜,帆高會不會也不想活了。就像那些抑郁癥患者找不到或喪失了活著的意義那樣,欲離開人世。

「那為什麽要來到這個世界?為什麽要活著?」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我們才去創造意義即回答問題,意義就是問題的答案。可現在卻讓帆高放棄這個意義即陽菜,這可能嗎?多殘忍的選擇題。為了追尋這個意義,帆高不惜幹盡一切壞事,而且在電影中反復重復這句台詞:「 我只想去見陽菜,你們什麽都不懂。 」對他來說,(拋開世界的聯系性)你們這些世上的其他人跟我有什麽關系,我為什麽不能選擇陽菜呢?陽菜比全天下的藍天更重要。 是呀,我也這樣自私地覺得,但是內心會被社會道德給約束了給譴責了。

「我只想去見陽菜,你們什麽都不懂。」

因為我知道這樣太自私了,這樣不對,但是站在影中的初中生帆高的角度,把自己置於自然狀態,直面內心原始的欲望,我發現其實很多人真的會作出和帆高一樣的選擇,會像小孩子那樣回答:「我只要媽媽。」 畢竟那是一個具體的人,我們實實在在親密接觸到的具體的人,而不是「全天下」這樣抽象的人類。而且, 我們也很難說多數人的生命就比一個人的生命重要,因為生命是無價的,又怎能以數量定輕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