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他全身癱瘓,僅憑一只左眼,「寫」出了全球暢銷書

2024-01-07影視

今天要講的是一個轟動世界的真實故事,關於一個風流倜儻,事業家庭雙豐收的法國時尚圈名流。

他是法國版的「蔡磊」(身患「漸凍癥」的京東副總裁),是法國版的「霍金」。

他用一只左眼寫出的著作一經出版就成為了世界暢銷書,感動了全球無數人。

下面我要和大家聊的就是由他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潛水鐘與蝴蝶】。

故事

1995年12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襲向了法國頂流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法國時尚圈的紅人——讓•杜明歷•波比。

他的腦幹突然中風,繼而引發極其罕見、概率極低的閉鎖癥候群。罹患此癥的讓•杜明歷全身癱瘓,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動。

讓•杜明歷正值盛年,意氣風發。在這場意外來臨之前,他的仕途一片坦蕩,順風順水。他和前女友有三個可愛的孩子,身邊美女成群,從來不缺情人。不久前,他剛剛買了一輛豪華跑車,可謂人生得意。

一夜之間,他的全身不能動彈,已經無用的右眼被醫生縫了起來。他無法再進食,大小便、洗澡都需要由他人來幫助完成。這對心高氣傲,自尊心極強的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與折磨。他每天沈浸在痛苦與遺憾中:

如今看來,我的人生是如此的失敗。那些我無法去愛的女人,那些沒有把握住的機會,那些不曾珍惜的幸福時光,那些早已能預見到結局的比賽而我卻偏偏下錯賭註…我是瞎了還是呆了?亦或是只有在殘酷現實中,人的本質才得以體現?

盡管他的全身癱瘓,但是他的大腦依然靈活,思路清晰。於是,他的治療師想出了一種方法與他溝通:她將字母表打亂順序,按照使用頻率排列。她會依次讀出字母,讓•杜明歷會在治療師讀到他需要的字母時眨一下眼,就這樣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湊出讓•杜明歷想說的詞,再組成他想說的話。

讓•杜明歷拼湊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去死」。然而他卻連死都做不到。

在前來看望他的老友和前女友的鼓勵下,他慢慢接受了現實:

除了我的眼睛外,還有兩樣東西沒有癱瘓,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記憶。只有想象和記憶,才能令我擺脫潛水鐘的束縛。

他的身體已無法動彈,但是思緒卻如蝴蝶般自由高飛。他用頑強的意誌力,天馬行空的豐富幻想和對人生的無限哲思延續著生命。

逐漸振作起來後,他做了一個震撼所有人的決定:要用左眼寫作並出版書籍,書寫人生的價值。

他聯系了出版社,請來了一位助理。每天,助理都會透過字母表與他交流,記錄他的所思所想。

最終,他的作品【潛水鐘與蝴蝶】成功問世,而他本人卻因為肺炎,在作品出版10天後就離開了人世。他的著作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級暢銷書。

在書的最後,他這樣寫到: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開啟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應該要去其他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

影評

影片運用了大量第一人稱主觀視角呈現,非常獨特。模糊的視線,狹隘的視野,就帶給人巨大的感官沖擊和心靈上的震撼,迅速將觀眾拉入主角的軀體之內。

而且,它不同於主流勵誌電影,以敘事為主,帶領觀眾在主角大起大落的人生之路上馳騁,熱血激昂。這是一部略有些沈悶,但是飽含詩意,藝術感很強烈的勵誌電影。松弛有度的台詞,恰到好處的留白,布魯斯、鋼琴曲組成的絕妙配樂,法式的溫柔與浪漫被完美融合到了其中。

但是這種詩意在我看來卻是一體兩面的。它的視聽美感和對氛圍的營造的確動人,凸顯了主角的樂觀堅強,將重點放在主角對於人生的種種感悟上,如此沈重的故事卻不至於讓人感覺窒息,不會導致觀者產生過多對命運無常的恐懼和無力感,反而會從心底誕生戰勝苦難的勇氣和對生活的珍惜與熱愛。

原著的確就是這樣的,文字平淡、流暢、唯美,沒有過多地強調苦難。這麽看影片似乎是非常忠於原著的。但是這樣的詩意只是浮於文字表面的風格,是作者在已經歷經內心的千萬重折磨後重振旗鼓才創作出的。

潛下心細細品味自然會發現,平淡如水的語言下面是無數黑夜之中驚濤拍岸般的心緒波瀾,暗藏著巨大的力量。而影片只註重對蝴蝶在陽光下振翅而飛進行濃墨重彩的刻畫,卻對蝴蝶破繭而出的艱辛和波折輕描淡寫,用平淡的內心獨白匆匆帶過,使得影片的感染力遠不及原著的文字。

而且,影片過於註重對主角的「感受」的強調,似乎被它所束縛,沒能很好地呈現出主角輕盈的思維和廣闊的胸懷。比如,影片對於主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表現僅限於幾句原著經典語句的羅列以及主角與多位美女情人的香艷場景。但其實在原著中,主角的想象要比影片中豐富絢爛得多:

我可以一次又一次在西那希露台待上一整天。在這裏,我成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演。取城市的一角,我重新拍攝奧森·韋爾斯的電影【邪惡之感】的近景鏡頭。在沙灘上,我為約翰·福特的【驛馬車】再拍一次遠鏡頭。在漫漫大海上,我又為弗立茲·朗的【月光艦隊】創造一場吹襲走私犯的狂風暴雨。或者我把自己融入鄉村景致裏,我和這個世界的聯系,就只有一只友善的手輕輕撫摸著我僵硬了的指頭。我是瘋子皮耶侯,臉上塗得藍藍的,頭上盤著一長串炸藥。想要劃一根火柴的欲望,像雲一樣地飄過我的心頭。是夜幕低垂的時候了,是最後一班火車駛向巴黎的時候了,是該回我房間的時候了。

所以,我個人不太推薦這部影片,但是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原著,更加唯美動人,字裏行間充滿了能量。

再聊聊整個故事。其實很難不承認,由於人性使然,他人的苦難體驗本身就是一種勵誌故事,無論他如何面對,結局如何。大多數人在一聲哀嘆後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互相對比,或反思自己,或慰藉自己,然後對自己的人生采取正面的態度和行動。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殘忍的行為,所以我很難在他人遭遇了苦難的時候聯想到自己何其僥幸,進而如何珍惜當下。我只會感到無盡的悲涼。

但是,盡管這是一部關於苦難的故事,結局也是悲劇,我卻得到了治愈與鼓舞。

主角不幸嗎?一個如此意氣風發的人突發這樣罕見的疾病,成了一個毫無自理能力的人,自然是不幸的。但是命運也並非如此狠毒,他還可以喘息,他引以為傲的思想依然是如此富足,還有一只眼可以用來交流並從事他最愛的寫作事業,這怎能不算一種萬幸?

在幸運與不幸的糾葛中期盼著一個奇跡,在喜怒哀樂的變幻中尋覓著一種心靈的平衡,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事。不必在與他人的對比中尋找自我,不用自怨或自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

並非苦難促使他堅強,「助」他成就自我,苦難只是苦難,是一種客觀現實。他能夠對命運如此釋然,在大眾不平等的目光裏堅守個體尊嚴,獲得生命的平靜,悉心捕獲細微之處的美好,用無序的字母種出盛放的花朵,因為他看透了苦難的本質,看破了生死與紅塵,如哥倫布般開拓出了人生的曠野。

這些全部都可以從他的文字中清晰地感受到。閱讀他的著作是真正鼓舞人心,療愈人心的,不摻雜一絲憐憫,忘卻苦難的背景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