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國產爛片之王,別再丟人了

2024-05-24影視

雖說520已經過去,但排雷不能停。

在一眾愛情片中,有一部格外顯眼,那就是——

王千源主演的 【仿徨之刃】

作為該檔期唯一一部犯罪懸疑片。

東野圭吾原作、少年犯罪、私刑復仇、社會現實...

這些標簽讓本片似乎還有些看頭。

雖然,放在國產片這個範疇中,又有些令人不安。

但不死心的魚叔,還是在第一時間走進了電影院。

觀看過程中,總覺得哪兒哪兒都不對勁。

於是反復復盤了好幾天後,還是決定和大家說說。

這片子到底仿徨了些什麽——

【仿徨之刃】

東野圭吾,國產懸疑的資源寶庫。

好像每當不知道拍什麽的時候,就會去人家的文庫中扒拉一下。

只不過,每次的成果都不怎麽好看。

而這次的【仿徨之刃】也算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

之前日本本土改編過兩次,口碑起伏不小。

後來南韓也有一版改編。

正好是南韓類別電影的舒適區,又有李星民、鄭在泳這樣的演技派。

中規中矩,口碑尚可。

這次的國產版,從導演開始就有一種不安感。

陳卓之前作品的口碑基本上都讓人不敢恭維。

尤其是上一部作品,【瞞天過海】。

同樣是改編,還是西班牙的經典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

結果完全成了一部「取其糟粕去其精華」的爛片。

可即便如此,【仿徨之刃】也有不少人期待。

因為故事中的案件與現實產生了共鳴。

李長峰 (王千源飾) 與女兒 李芊 (吳雙飾) 相依為命。

父女二人的生活不富裕,但也溫馨融洽。

可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徹底打碎了這個幸福的小家庭。

一個雨夜,李芊失蹤了。

明明只是和同學出去玩,還剛給李長峰發了自己馬上到家的短訊,但人就這麽不見了。

等李長峰再次見到女兒時,她已經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身上慘不忍睹的傷痕無一不在說明她生前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之後一條匿名短訊又往李長峰破碎的心上開了一槍。

短訊告知了李長峰殺害他女兒的兇手是誰,證據又在哪裏。

於是,一個父親親眼看到了女兒慘死的過程。

三個未成年人綁架了李芊,給她註射了過量的毒品,然後輪奸致死。

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拍攝了影片。

更令人憤怒的,是這幾個男孩將這一場暴行僅看作是「過火的玩笑」。

之所以這般有恃無恐。

不僅是因為他們背後有黑勢力做靠山。

還因為他們有一個「護身符」, 他們是被法律保護的弱者。

沒到18歲就沒事。

對此,身為一名父親,李長峰決定親自讓他們血債血還。

很多人看了這個故事,都會聯想到兩個月前發生在河北邯鄲的慘案。

未成年人犯罪的確存在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

每次案件的發生也都反復戳中社會的痛點。

這也就導致,人們對於這類題材的電影多少會提高包容的閾值。

再加上本片基於保留了原著小說的大框架。

因此,這個故事在豆瓣的評分還是達到了6.5的及格分。

可題材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一部電影的遮羞布。

在我這裏,2分都算高看它。

可以說,【仿徨之刃】幾乎把國產懸疑片能爆的雷全部踩了一遍。

作為一部懸疑片,它幾乎不具有邏輯性。

片中,李長峰與警方同時在追蹤 謝宇 (周政傑飾) ,即李芊命案的主犯。

可是兩方皆是僅僅透過謝宇錄制的強暴影片就準確定位其蹤跡。

沒有花費精力,也沒有任何細節。

就,找到了。

這就好像,因為創作者篤定觀眾知道故事的發展。

所以,只給你結果,而不管過程。

這種敷衍還表現在 人物關系 上。

李長峰在復仇過程中遇到了齊溪飾演的房東何嘉。

面對一個持槍的殺人犯,何嘉象征性地害怕了一下。

但僅是眨眼間,她就因為同情李長峰的遭遇而變成包庇者。

不僅收留了他,還幫他躲避警察的追捕。

要問她的態度轉變為何如此順暢。

從她家中一閃而過的收集的玩具可以推測,許是她的兒子也遭遇了什麽變故,從而讓她產生了同理心。

只是,這種需要觀眾靠推測去建立的情感依據,真的合理嗎?

同時, 電影中所有人物的刻畫都十分刻板片面

警察,就是偉光正的化身,永遠只會講大道理。

壞人,就是新聞中的反面素材,除了狂暴與囂張,沒有任何立體度。

至於李長峰,更是沒有悲痛父親的深層情感體現。

悲傷,就是失聲。

憤怒,就是嘶吼。

王千源的表演更是雞肋。

光是形象上就有些違和。

李長峰說到底只是一個平庸的中年男人。

因為女兒的慘死,才會拼著一口氣瘋狂復仇。

但看王千源的表演,總感覺他才是那個暴徒,好像下一秒就能大殺四方。

而且他有些用力過猛了。

片中有這麽一個情節。

王景春飾演的警察拼命勸說李長峰放棄復仇,交給法律來處理。

然後,王千源突然仰天長嘯:

誰來救救我的女兒!

這種爆發不是不能理解,但就是有一種突兀與別扭。

除此之外,電影還有不少讓我覺得惡臭的情節。

有兩處最為明顯。

一是 李芊被施暴的戲份

明明是想要突出犯罪者的殘暴與少女的悲慘。

但鏡頭卻遊移在少女的雙腿和被扯壞的白裙上。

這種畫面,比起彰顯壞人的壞,更多的是讓我看到對女孩身體剝削而產生的生理不適。

二是, 謝宇母親的一句話

或許是為了展現謝宇年少犯罪與不堪的家庭教育脫不開關系。

所以在面對另一名受害者父親的質問時,她的母親高傲地說了一句:

我們謝宇是被逼迫的,說不定是女生不檢點呢?

然後就走了,沒有任何下文。

我就問一句,這種台詞除了純粹惡心一下觀眾,還有任何作用嗎?

不過,以上所有都還不是最讓我不齒的地方。

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

它一邊吃著題材紅利,一邊卻又不斷扭曲、掩蓋這一題材中應該被人們註意、思考、討論的問題。

【仿徨之刃】當初出版後,在日本社會引起不小的討論。

因為故事中圍繞未成年人犯罪而產生的法理與情理的對抗,確實能夠戳中社會的痛點。

就像邯鄲事件發生後,人們最憤怒點在於:

他們用如此殘暴的手段殺了人,但因為是未成年,法律卻在考慮懲罰前首先談論改正機會。

這對受害一方難道不是一種「蔑視」嗎?

原著也是以此出發點。

從代表司法的警方、大眾他者、受害人本身及加害者多種角度來描繪這背後的復雜情緒沖突,並體現尚有完善空間的社會司法體制。

因此, 比起復仇的「刃」,故事的核心其實應該是「仿徨」的人心

然而你在本片中,完全感受不到一絲仿徨之意。

單看或許還不明顯,但對比之後,其中的虛無便一覽無遺。

導演在路演中數次提起南韓電影,稱本片也是一部「勇敢的電影」。

但在我看來,本片不要說勇敢了,簡直就是 懦弱

因為從頭到尾,這部電影都在忽視、回避社會中的不堪。

電影中,李長峰一共收到了兩條重要的匿名短訊。

其一是告訴他兇手是誰。

其二是告訴他謝宇會出現在哪裏。

在韓版【仿徨之刃】中,父親在收到前一條短訊時,正與警察在一起。

他猶豫了幾下,並沒有告訴警察這一事實,而是決定自我解決。

這一絲猶豫完美彰顯了他對司法的不信任。

畢竟,未成年人始終是受到保護的。

而他收到的第二條短訊,則是警察發給他的。

身為警察,不應該也不能這樣做。

但身為一個人,警察也忍不住理解這位父親的做法。

簡單一個點,就將警方最矛盾掙紮的搖擺與撕扯傳達出來。

可國產版呢?

收到前一條短訊時,李長峰毫不猶豫地就給警察打了電話。

只是因為警察忙於解決這起案件,而錯過了。

而後一條,電影則完全模糊掉了發出者究竟是誰。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處理。

想必也無須魚叔多言了。

另外,就是對少年惡的展現。

韓版【仿徨之刃】中有一個情節。

父親遇到了殺害自己孩子的兇手。

對方因為不認識父親,所以還對其身體狀況發出關心。

也正是因為這個關心,讓父親更加痛苦。

他難以想象眼前這個人畜無害甚至還有點善良的孩子,就是折磨自己女兒的人。

這樣的處理,不僅讓觀眾對這一人物形象的感情變得復雜。

同時也從反面彰顯,少年之惡,能有多純粹。

但在國產版中,謝宇就是單純的惡魔而已。

這樣改編簡直就像是二次傷害。

他們用一種簡單粗暴的美化/惡化方式,掩蓋了這場犯罪中最應該被人看到的部份。

就像片中,警察在勸說李長峰放棄復仇時所言:

你多想想你女兒,如果你女兒還活著,她會希望你這樣嗎?

他們既不去探尋少年犯罪背後的原因。

也不對社會作出任何的追問。

只是用一種道德綁架的方式在受害者的傷口上再撒把鹽,還要把他往絕路上逼。

到了最後,當警察真的一槍擊斃李長峰後。

還要在受害者的墓前,以演講的姿態向觀眾傳輸大道理。

如此高傲又令人作嘔的自以為是的態度,簡直令人發指。

可笑的是,我們的市場上充斥著這樣的作品。

就拿王千源做例。

他近些年拍攝的電影,尤其是翻拍的電影不都是這樣?

這既讓自己成了爛片王,又讓觀眾坐立難安。

更是糟蹋了原著。

要我說,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