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這7部劇火遍全國,拍出續集卻狗尾續貂,【大宅門】最令人生氣

2024-08-19影視

在影視圈中,有一句令人唏噓的定律:"續集毀原作"。這句話背後,隱藏著無數觀眾的失望與制作方的無奈。

那些曾經火遍全國的電視劇,在推出續集後卻遭遇了口碑滑鐵盧,仿佛一夜之間從巔峰跌落谷底。這種現象不僅讓觀眾感到沮喪,也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讓我們以【大宅門】為例,走進這個充滿矛盾的續集世界。2000年,【大宅門】第一部橫空出世,開創了用高清晰度攝影機拍攝電視劇的先河。

這部講述中國百年老字號"百草廳"藥鋪興衰史的電視劇匯集了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何賽飛、蔣雯麗等實力派演員,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角色形象。

從白文氏、白景琦到楊九紅、白玉婷,甚至連一些太監、丫鬟的小角色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劇中貫穿的保家立業故事線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得【大宅門】成為了一代經典。

然而,隨著續集的推出,觀眾們的熱情逐漸冷卻。2003年播出的第二部雖然保留了原班人馬,還增加了一些新角色,講述了白府從抗日時期到解放後的浮沈變化。

但有些觀眾已經開始覺得人物塑造不如第一部出彩。比如李香秀這個角色,在第一部中從一個鄉下來的抱狗丫頭逐漸成長為古靈精怪、活潑可人的小丫鬟。

而到了第二部,換成江珊飾演的李香秀卻變成了白景琦的第四任妻子,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大家長感覺,人設顯得有些平庸。

到了第三部【大宅門1912】,情況更是每況愈下,被觀眾嘲諷為徹底的爛片。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人物形象的崩塌。原本由何賽飛飾演的楊九紅換成了何晴,但何晴的表演卻失去了楊九紅原有的堅毅和智慧,整個人顯得軟弱無力。

張歆藝飾演的留洋女醫生路青青更是被塑造成了莫名其妙的"瘋丫頭",讓觀眾大呼"畫蛇添足"。面對這樣的改變,觀眾們憤怒地質問:"這還是我們熟悉的【大宅門】嗎?"他們感到失望,甚至覺得這是對原作的一種背叛。

許多人開始懷念第一部中那些鮮活的角色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對續集的質素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大宅門】的遭遇並非個例,而是續集困境的典型代表。

它告訴我們,即使是最成功的原作,在面對續集時也可能舉步維艱。這種從經典到爭議的演變過程,不僅考驗著創作者的能力,更挑戰著觀眾的忠誠度。

它提醒我們,續集的制作絕不是簡單的故事延續,而是需要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同時註入新的創意和活力,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在續集制作中,演員更替是一個不可避免卻又棘手的問題。熟悉的面孔消失,新的演員接棒,這種變化往往會引發觀眾的強烈反應。

【少年包青天】和【還珠格格】的續集就深陷這樣的困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部劇是如何在演員更替中迷失方向的。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於2000年播出,講述了少年時期包拯的破案事跡及愛情故事。周傑、任泉、釋小龍、李冰冰組成的四人破案小組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傑飾演的包拯更是成為了他熒幕代表作之一。劇中不少單元故事都堪稱經典,四位主演將各自的角色詮釋得活靈活現,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然而,到了第二部,變故就開始出現。原本周傑是要繼續出演的,但因為對劇本不滿而選擇辭演。李冰冰則因為接拍【少年張三豐】檔期沖突而無法參演。

結果,第二部中包拯一角由陸毅接替。雖然陸毅是位優秀的演員,但他的表現卻難以超越周傑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很多觀眾表示,陸毅的演技不如周傑生動,常常被配角搶了風頭。

到了第三部,情況更是雪上加霜。這次鄧超接棒飾演包拯,公孫策也從任泉換成了趙陽,原班人馬就只剩下了釋小龍。這種大規模的演員更替讓許多觀眾一看到陣容就失去了追劇的興趣。

更糟糕的是,鄧超將原本睿智機敏的包拯演繹成了一個近乎癡傻的角色,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去破案,反而像是去公費戀愛。

這種表演風格的巨大轉變,加上經不起推敲的劇情,讓第三部徹底淪為了觀眾眼中的"爛片"。同樣的困境也發生在【還珠格格】身上。

前兩部風靡亞洲,成為80、90後的集體回憶,被譽為中國電視劇的一部傳奇。然而,2003年播出的第三部卻引發了巨大爭議。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演員的全面更換,原本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變成了一個瘋瘋癲癲的深宮怨婦,而深情睿智的五阿哥則被塑造成了一個"愛新覺羅·書桓"式的絕世渣男。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觀眾無法接受。有趣的是,就連參演的演員自己也不願承認這是同一部劇的續集。黃曉明和蘇有朋在被問到同演一部劇時,蘇有朋極力否認,堅稱他們不是同一部劇。

這種"官方吐槽"更是讓【還珠格格】第三部的口碑雪上加霜。透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演員更替對續集質素的巨大影響。

它不僅涉及到演員的表演能力,更關乎角色的連貫性和觀眾的情感認同。當熟悉的面孔消失,新的演員又無法完美詮釋原有角色時,續集就很容易失去原作的魅力。

這提醒我們,在制作續集時,演員的選擇和角色的塑造同樣重要,需要謹慎處理。續集的另一個重要挑戰在於劇情的延續和發展。

許多原本精彩紛呈的故事,在續集中卻變得平淡無奇,甚至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神醫喜來樂】和【大宋提刑官】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

【神醫喜來樂】是一部廣受好評的古裝傳記電視劇,第一部以懸壺濟世的民間郎中喜來樂的跌宕人生為主線,講述了清末社會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

這部劇不僅獲得了金鷹、飛天等多項電視劇大獎,更因其動人的情節和豐滿的人物塑造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老戲骨李保田飾演的男一號喜來樂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悉,編劇當時寫這個角色就是為李保田量身客製的。盡管劇本幾經周折,導演也換了幾次,但李保田一直是主演,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角色塑造的連貫性和深度。

然而,相隔十年後推出的第二部卻被觀眾貼上了"敗筆之作"的標簽。雖然李保田仍然擔任主演,甚至還帶著兒子李彧一起參演,但劇情質素卻大不如前。

第二部不僅沒有突出展現神醫的醫術,人物性格也發生了較大改變。除了李保田的演技依舊線上外,其他演員的表演普遍被認為過於浮誇。

整體情節給人一種註水的感覺,失去了原作的精髓。【大宋提刑官】的情況也十分相似。第一部由何冰、羅海瓊、範偉等人領銜主演,講述了法醫鼻祖宋慈破案的傳奇故事。

該劇以巧妙的情節設定和懸疑叢生的案件吸引了觀眾。何冰飾演的宋慈和羅海瓊飾演的英姑成為了一對深受歡迎的"斷案CP",兩人將角色詮釋得立體飽滿。

但第二部的變化卻讓觀眾大失所望。首先是主演的全面更換,何冰和羅海瓊的組合被王慶祥和劉敏濤取代。更關鍵的是,劇集結構從原本的單元劇模式改為了一個大案件貫穿始終。

這種改動本意可能是想讓故事更加連貫,但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觀眾普遍反映故事變得拖沓費力,難以像第一部那樣引人入勝。

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續集在延續原作精神的同時,還需要註入新的創意和活力。如何在保持原作風格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避免陷入平淡乏味的境地,是每個續集創作者都需要深思的問題。

否則,即使有再好的演員陣容,也難以挽救失去靈魂的劇本。電視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鮮明的人物塑造。

然而,在許多續集中,我們常常看到原本深受喜愛的角色變得面目全非,這種人設的崩塌往往會引發觀眾的強烈不滿。

【歡樂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展現了如何在續集中讓觀眾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轟然倒塌。【歡樂頌】第一部是一部口碑不錯的都市劇,成功塑造了五個性格各異、背景不同的都市女性形象。

劉濤、楊紫、蔣欣、王子文和喬欣飾演的五個角色各具特色,贏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每個角色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成長軌跡,讓觀眾在追劇的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然而,到了第二部,幾乎所有角色都遭遇了人設崩塌的尷尬處境。原本精明幹練的安迪突然與"油膩"的小包總陷入戀愛,這種劇情設定讓許多觀眾感到難以理解和接受。

邱瑩瑩的智商似乎持續下線,做出了許多令人費解的決定。樊勝美仍舊擺脫不了"恨嫁苦命"的標簽,沒有展現出任何實質性的成長。

更讓觀眾失望的是,曾經最受歡迎的兩個角色曲筱綃和關雎爾也失去了原有的魅力。這兩個角色在第一部中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但在第二部中卻變得平淡無奇,甚至有些讓人反感。

這種全面的人設崩塌不僅辜負了觀眾的期待,更是對原作精心塑造的角色形象的一種背叛。觀眾們不禁要問:"這還是我們熟悉和喜愛的那些角色嗎?"許多人感到,續集仿佛是為了制造戲劇沖突而強行改變了角色的性格和行為模式,完全無視了第一部中角色的成長軌跡。

這種情況提醒我們,續集在延續故事的同時,更要尊重角色本身的成長邏輯。角色的發展應該是自然而合理的,而不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生搬硬套。

當一部劇的核心角色全都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即使有再精彩的情節,也難以挽回觀眾的心。面對續集的種種困境,我們不禁要問:是否還有可能創作出優秀的續集?答案或特許以從【亮劍】系列中找到一些啟示。

【亮劍】原作是一部融合了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的主旋律作品,成功塑造了李雲龍這個令人難忘的角色。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被譽為中國式的"巴頓將軍",深入人心。

這部劇以其緊湊的情節、飽滿的人物塑造和鮮明的"亮劍"精神贏得了觀眾的喜愛。然而,【亮劍】的續作卻未能延續這種成功。

被稱為【亮劍2】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沒有引起太大反響,而有【亮劍3】之稱的【雷霆戰將】更是慘遭失敗,甚至被下架。

這些續作的主要問題在於打著抗戰的幌子卻不尊重歷史,還強行加入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偶像劇橋段。結果就是人物塑造拉胯,情節顯得無腦。

【亮劍】系列的經歷告訴我們,續集的創作不能僅僅依靠原作的IP,而是需要在傳承原作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它既要滿足老觀眾的懷舊情結,又要吸引新觀眾的興趣。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是每個續集創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總的來說,優秀的續集需要在保持原作精髓和創新突破之間找到平衡。

它應該尊重原作的精神內核,同時也要有勇氣突破固有模式,為故事註入新的生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淪為"狗尾續貂"的命運,真正創作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秀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