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張鈞甯化身黑暗使者為女復仇,【默殺】豆瓣評分8.0,到底憑啥?

2024-07-04影視

【默殺】來了,比預期的時間晚了整整一年。然而,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終究是好的。

首映日是暑期檔的第3天,票房就突破 4300 萬。看過的觀眾,都給出了超過 80 分的好評。

校園霸淩是「最時髦」的話題,也是「最沈重」的話題。時髦,是新聞裏不斷出現被虐待致死的孩子,還有被拆散的家庭。

沈重,無論是學生和家長,包括學校都在反思自己,但是受害者的命運和人生沒有辦法逆轉。

所以,當我們看電影【默殺】時,除了對一再反轉和燒腦的劇情感到驚嘆時,更會感慨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裏會怎麽樣?

除了後怕外,我們還要反思。

如果我們和孩子都不畏懼,不躲閃,是不是校園霸淩事件會越來越少?

因為沈默,所以受害者會越來越多,施害者會越來越肆無忌憚。

電影【默殺】講述了一個校園霸淩引發的一系列罪惡事件。但是,被害者的反殺卻不僅僅是施暴者,還有所有看到卻沒有發聲,保持沈默的人。

其實,家庭與學校都是孩子施暴,或者被害後保持沈默的根源。就像電影中的李涵,張鈞甯飾演的母親,表面隱忍和無奈,其實骨子裏卻是隱藏著極度的暴力傾向。

她看到女兒被同學欺負和虐待,也只是默默剪掉女兒被粘住的頭發。還有,她只會躲在女兒懷裏哭泣。

作為母親,她有幫助女兒反抗校園霸淩的機會,也有逃出魔鬼之手的機會。但是,她選擇了沈默,也等於幫助女兒放棄了逃生的機會。

【默殺】的結局很慘,因為所有人都不該死,所有施暴者和沈默者都是冤魂。可是,自從第一個受害者出現開始,連環殺人和復仇的腳步就無法停止。

有時,復仇也是執念,也是黑暗的源頭,就像那個舉起斧頭的父親。

看了這部電影,我們可能會想起那句古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這裏的「我」至死可能都沒有明白,自己到底為何而死。而就算他們知道了,上天也沒有給他們悔過的機會。

今年春節檔時,張藝謀的【第二十條】涉及到了校園霸淩,也給出了正確處理問題的「教科書式」答案。

但是在現實社會中,這還是過度理想化的結局。有多少受害孩子會不沈默,多少旁觀者會選擇不逃避?

還有多少為人父母會關心孩子在學校受到的委屈,鼓勵孩子站出來反抗,維護正義,保護自己和他人?

有時,人世間的冷漠更可怕,因為那個自私和貪念的黑洞,會越來越深,越來越黑暗。

終究會有一天,洞口圍觀的人,會被黑暗反噬。

用導演柯汶利的話來說:「我覺得兇手當然可惡、殘忍,但是我覺得,真正的元兇是沈默的這一群人,集體的沈默是會殺人的。」

當年,他看過一篇報道。一個女孩被殺在自家的樓棟裏,很多鄰居都聽到了女孩的求救聲,卻沒有人出手相救。就算女孩母親挨家挨戶詢問時,依舊沒有人說出當天的實情。

柯導看到這個報道也沈默了,只不過他沈默的方式是用自己的電影來喚醒那些沈默的人。

十幾年前就有的構思和劇本,遲遲未能搬上大銀幕。直到他靠著【誤殺】和【唐人街探案】等一系列電影,為自己贏得了榮譽和機會。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部具有黑暗力量的電影。但是黑暗之上,就是光明與希望。

我們都有凝淵之眸,只有透過黑暗,才能看清這個世界。才能拯救自己和受到傷害的孩子。

沈默就是黑暗之手,是你,是我,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