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透視無人作戰發展演變

2024-03-19軍事

無人作戰作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樣式,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發展演變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階到高級的過程,並且隨著其在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中的充分運用,目前仍在快速發展演變中。縱觀無人作戰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明顯不同而又相互聯系的發展時期。

探索嘗試時期

二戰結束至20世紀80年代末為無人作戰探索嘗試時期。早在二戰時期,現代意義的無人作戰就已經出現。空中作戰主要表現為,運用轟炸機改裝的遙控炮彈飛機攻擊陸上目標;陸上作戰主要是,運用無線電遙控坦克和履帶式爆破車摧毀坦克、堅固工事;水上作戰主要表現為,運用無人艇以自殺方式攻擊水面艦艇,以及運用無人踩地雷艇實施灘頭破障等。二戰結束後,無人機、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等都得到一定發展。但由於技術限制,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無人裝備都處於緩慢發展狀態。當時的無人裝備多是利用有人裝備改裝而來,作戰功能相對比較單一,沒有得到系統化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無人系統的效能才得到提升,功用類別增多,為無人作戰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的無人作戰行動,主要體現在越南戰爭以及第四次、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無人作戰的運用以無人機作戰為主,同時存在運用無人艇進行踩地雷等行動。無人作戰行動主要包括對地攻擊和轟炸、偵察監視、佯動和欺騙、踩地雷排爆等。比如,第四次和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利用無人機作誘餌,進行佯動,欺騙對手防空火力開火,從而迫使對手暴露目標或消耗彈藥,為有人戰鬥機實施攻擊創造戰機。

由於無人裝備技術水平的限制,這一時期的無人作戰行動規模小,發揮作用有限,僅僅能承擔一些作戰輔助任務,因而屬於探索和嘗試時期。但這一時期的無人作戰行動為後來的無人作戰提供了經驗,同時也促進了反無人作戰的發展。

規模擴大時期

20世紀90年代為無人作戰規模擴大時期。無人作戰開始被主要軍事強國重視起來,無人裝備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有了較大發展。空中作戰能力較以往有了很大變化,行動樣式也更為多樣,無人機除了執行偵察監視、誘騙幹擾、電磁幹擾、通訊中繼等任務以外,還承擔起了戰略空襲前對目標的轟炸引導指示、戰場評估、氣象探測和心理戰。地面作戰無人車和機器人在化學、生物及核輻射汙染的土地上進行化驗、消除、踩地雷排爆時作用發揮明顯。無人水面艦艇和無人潛航器的運用雖然相對較少,但在瀕海地區的踩地雷排爆、開辟航道中起到一定作用。伴隨著高技術局部戰爭登上歷史舞台,電子技術、資訊科技、控制技術、隱身技術等高新技術引發無人裝備和樣式發生重大變化,作戰上形成了陸海空天一體,各軍兵種無人裝備開始更多地運用於聯合作戰。

這一時期的無人作戰行動,主要體現在海灣戰爭、車臣戰爭、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比如,海灣戰爭爆發後,美軍先後部署6個RQ-2「先鋒」無人機連,執行即時日夜偵察、監視、目標捕獲、戰損判定、戰場管理等任務;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曾將激光指示系統安裝於無人機,透過照射對手軍事目標,指引轟炸機進行精確打擊。

高新技術大量套用於無人裝備之後,無人作戰行動規模開始急劇增加,與聯合作戰的聯系日益緊密。一些軍事強國開始大力發展各型無人裝備並拓展其作戰功能,雖未形成直接攻擊目標的作戰能力,但為後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功能拓展時期

21世紀的前10年為無人作戰功能拓展時期。無人裝備的數量種類、效能質素發展更趨完善。在空中,無人機進入直接攻擊時代,精確打擊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發生較大改觀;在地面,無人戰車、機器人集偵察監控、即時攻擊和支援保障於一體,成為復雜地形戰場態勢感知的關鍵武器裝備;水面、水下無人作戰運用頻次也越來越多,遠距離環境測量和復雜水域辨識定位等新功能被開發利用。隨著無人技術資訊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根據作戰需求和特點的不同,無人裝備已經成為主體作戰裝備的重要組成部份,既可獨立作戰,亦可協同作戰,且獨立承擔打擊任務的占比越來越多,為無人作戰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了支撐。

這一時期的無人作戰行動,主要體現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中。無人作戰行動主要包括「斬首」行動、目標定位、毀傷評估、物資運輸、踩地雷排爆等。如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使用MQ-1「捕食者」無人機擊殺基地組織重要頭目;伊拉克戰爭中,美聯軍使用了20多種型號的地面無人系統,執行排爆、踩地雷、清障、施工等任務,運用多型無人潛航器對復雜水域進行探測、辨識、定位和踩地雷。

這一時期,無人作戰在聯合作戰中的地位愈發重要,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戰場形勢乃至戰爭行程,與之相適應的無人作戰理論日益成為戰爭制勝的關鍵,反無人作戰也逐漸得到重視與發展。

智能自主時期

自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起,無人作戰進入智能自主時期。無人裝備的資訊化程度更高,向智能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無人作戰行動在局部戰爭中作用更加突出,正在顛覆傳統的作戰模式。無人機智能化、小型化、模組化特征更加凸顯,集群攻防、跨域協同作戰不斷演進,達成了「平台無人、系統有人」「前線無人、後方有人」「行動無人、指控有人」的特點;陸上、水面、水下無人裝備亦是如此。與此同時,無人作戰理論不斷向前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作戰概念,如「分布式」「母艦」「忠誠僚機」等;一些軍事強國著力組建無人作戰部隊,開展系統化訓練、演習;隨著無人技術的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軍隊也相繼開展無人作戰的相關研究工作。

這一時期的無人作戰行動,主要體現在敘利亞戰爭、納卡沖突、新一輪巴以沖突等戰爭實踐中。比如,納卡沖突中,交戰雙方在戰場上投放大量各型無人機,使這場沖突成為大規模無人機戰爭。據不完全統計,阿塞拜疆軍隊對亞美尼亞軍隊的攻擊75%以上是由無人機完成的。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深化發展,使得戰爭形態正加快從資訊化向智能化過渡,無人作戰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樣式。可以預見的是,無人作戰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凸顯,或將引發世界範圍的軍事大變革。(唐謙 孫雪)

(來源: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