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美國創造條件,讓以色列能使出這些意想不到的殺人技術

2024-10-01軍事

黎巴嫩上周連續發生駭人聽聞的大規模通訊器材爆炸事件,造成近3000人傷亡。美媒稱相關器材為以色列制造的「現代特洛伊木馬」,是針對真主黨武裝醞釀已久的復雜襲擊計劃。

這種無差別攻擊平民與武裝人員的駭人之舉,已經突破了大多由西方國家設立的武裝沖突國際規則底線,更讓電子產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國社會陷入不寒而栗。

觀察者網與美籍編輯、三大洲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黛博拉·委內齊亞爾進行線上對話,交流了她對此次襲擊事件的看法,及其對以色列政府、美國政策的批判。

觀察者網與黛博拉·委內齊亞爾女士對話影片截圖

【整理/觀察者網 郭涵】

觀察者網:能否形容一下您得知這次襲擊後的第一反應?

委內齊亞爾: 首先我感到非常震驚,這種無差別襲擊絕對是駭人聽聞的。但下一刻我又意識到,它並沒有那麽令人震撼。在我看來,以色列從來就是一個恐怖主義國家。這個政權存在的全部理由就是對巴勒斯坦人施加恐怖,幫助保護美國在中東的石油利益,以及作為帝國主義的橋頭堡和武裝緩沖帶。

關於猶太人曾經如何在世界各地遭受歧視、應該建立自己的祖國之類的說法,我們可以聊上很久。但這並不是事實。我也是一名猶太人,有許多在海外的猶太人,除了信奉同樣的宗教外,與他們(以色列政府)的所作所為沒有半點關系。我們透過這次襲擊看清楚了他們的作為,那就是繼續給該地區的各民族帶來死亡與淪陷。

這次之後,人們不應該再對以色列的所作所為感到震驚。自從踏上這片土地以來,猶太復國主義者就在殺戮巴勒斯坦人以及任何試圖阻礙他們的人。這些人在美國接受了最出色的訓練,因為美國人想出了奴役數百萬黑人的辦法,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他們創造了以色列。

因此,我們不應該再大受震撼了,現在應該做的不是強調自己的感受,而是開始采取行動,對那個恐怖主義國家展開真正的宣傳攻勢。

觀察者網:在您看來,可以采取哪些行動來表達對這次襲擊的譴責?

委內齊亞爾: 除了組織工會與學生的運動外,我們有許多開展抗爭的方式。我認為,如今最能代表全世界進步主義立場的國家是中國,中國也明確表達了反對恐怖襲擊的立場,這非常重要。先別說要求哪個國家必須采取什麽行動、支持某一方。但各國能做的、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最好方式就是堅定且果斷地站出來,告訴真正熱愛和平的人們,這樣的行徑是不可接受的。

我也希望借這個機會與中國讀者們交流,向大家發出呼籲,全世界的勞動人民應該團結起來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我們需要一個領導者。盡管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領導人和進步主義團體,但中國是最具代表性的領導者。在這場鬥爭中,中國發出的聲音意義重大。中國代表了美國給全世界所造成影響的一種替代方案,很顯然,這是一種不建立在剝削的基礎上、主張平等與社會包容的替代方案。

如果從這個視角看問題,為什麽以色列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他們過去就在定期對巴勒斯坦人、中東地區的其它國家發動恐怖襲擊,為什麽現在的烈度、頻率都上升了,甚至在黎巴嫩發生了如此惡毒的、可怕的無差別襲擊平民?

當地時間9月18日,黎巴嫩貝魯特一家醫院,一名受傷男子在傳呼機爆炸後接受手術路透社

如果美國透過以色列令中東局勢遲遲不能穩定下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就無能為力。中國不可能介入這場沖突,中國在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維護和平,這項工作可不容易,尤其是美國不斷利用各地的緊張局勢制造恐慌。他們透過要求服從與羞辱來阻止人們認識到真正的目標,那就是削弱中國的影響力。在全球南方,中國提供了從政治、社會到經濟的一整套替代方案,我把它稱之為類似「端到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這對全世界來說尤其重要。

這才是真正的鬥爭,在黎巴嫩發生的只是它的一種表現形式。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做法就是告訴全球進步主義運動、中國以及當地的民眾,以色列是美國的代理人,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以色列會不擇手段。

觀察者網:如何看待這次爆炸襲擊無差別傷害平民的做法,打破了大多由西方國家設立的武裝沖突國際規則(包括保護與鑒別平民)?這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

委內齊亞爾: 以色列政府制造的暴行非常之殘忍,遠遠超出了底線,不管你是否相信這種底線真的存在。實際上,在許多國家的首都,對於別國所采取的暴行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接受底線。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所作所為嚴重突破了底線。

以色列國防軍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他們如今的目標就是消滅巴勒斯坦,透過這樣做讓中東地區的其他民族學會服從。雖然在中東還有小股的抵抗力量,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也站出來表達反對,但在全球北方,人們基本上是沈默的。

美國在二戰後制定了「基於規則的秩序」,可自己並不想遵守任何別國設立的規則,因為他們自視有權力不遵守,應該是其他國家遵守美國的規則。而有些「流氓國家」,特別是以色列,一直在學習美國,借著美國的名義打破規則。美國自己長期破壞規則,如今當他們談到」基於規則的秩序「時,甚至都無法保持言行一致。

美國創造了條件、提供了特許,讓以色列可以一直破壞規則。對以色列政府來說,沒有規則可言。他們可以開發出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殺人技術,包括引爆傳呼機與對講機。我昨天在一份西方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作者居然為以色列發動的襲擊感到驕傲。原話是這樣說的:「這是電子元件武器化的重大進展,我們為以色列同胞能夠開發出這種水平的技術感到驕傲。」

開發出一種無差別殺害平民的技術,你能想象嗎?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在開發者眼中)平民的生命根本不重要。顯然,以色列政府就是要消滅任何反抗者,尤其是巴勒斯坦人,但也包括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的人。

如果我們坐視巴勒斯坦被摧毀,以色列會得寸進尺,將繼續向黎巴嫩、約旦、敘利亞和沙特阿拉伯進軍。如果我們不阻止他們,全世界人民都會遭殃。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看待這個問題。

觀察者網:美媒 援引情報界人士稱 ,他們早就知道以色列為這種襲擊籌劃了15年,但是美國情報機構不願意采取類似的做法,理由害怕「傷害無辜」。您怎麽評價這種看法?

委內齊亞爾: 美國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向以色列提供資金和武器,他們認為這樣自己的手就沒有沾上鮮血,但這是荒謬的開脫。美國人說以色列是盟友,我們需要支持盟友,而盟友用美國的援助做什麽事情就跟我們沒有關系了。那是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不是美國的政策。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1日,以色列軍方宣布,對黎巴嫩境內真主黨目標發動新一輪襲擊。 視覺中國

以色列相當於美國部署在中東地區的一支軍隊。沒有美國(援助)就沒有以色列,後者從美國的「對外援助」中獲得的資金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多。很明顯,以色列的所作所為都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反映。

這就是當前的困境。美國人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以色列的,對吧?他們依然認為猶太人曾經遭到迫害,很可憐,理應獲得一片能夠安身的家園,諸如此類的話。我說老天啊,反猶主義是如此糟糕,在歷史上導致了可怕的後果。

但如果追溯再久一點,猶太人曾經和阿拉伯人、穆斯林和平地一起生活。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被認為是閃米特人的後代,只是信仰不同的神而已。他們能夠相互通婚、促進民族融合,也有十分類似的宗教法律。正是因為兩者之間的關系曾如此密切,帝國主義者才無法容忍,尤其是當後者發現了中東地區的石油之後。所以歸根結底這是帝國主義始終面臨的一個矛盾,即生產關系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我昨天同女兒一起散步,她講了一個故事,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接受媒體采訪。對方在與華爾街人士的電話交流中表示,美國無論如何都贏不了與中國的經濟戰,必須停止這場競爭。他認為,美國應該重新走回過去的發展制造業之路,埋頭苦幹發展重工業、提高生產力。但美國永遠無法達到中國那樣的規模,只能一直在後面追趕。所以他認為,雖然美國有巨大的市場,但基本上已經可以認輸了。我當時想,哇,那些CEO們終於承認了他們曾經反對的事實。

我認為美國確實意識到競爭不過中國人,沒有辦法像中國那樣建設工廠,缺乏相關的技術和熟練的勞動力。美國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發展軍工產業。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情況,美國高度的帝國主義化,對世界上的各種問題都采取軍事化的回應方式。

觀察者網:就這次的襲擊事件,如果您有機會面對以色列總理與下一位美國總統,您有什麽話想對他們說?

委內齊亞爾: 我想我不能在鏡頭前表現地太無禮。我會對內塔尼亞胡說,歷史不站在你那一邊,你註定會失敗。巴勒斯坦人會取得勝利,而你將被掃進歷史的余燼堆裏,這一天越早到來越好。

至於下一位美國總統,一位是個瘋狂的人,另一位也讓人看不清楚。我對他們說的話起不到多少作用,我寧願對美國的工人階級說:你們屬於一個有能力改變一切的階級。如果團結起來,你們就能推動真正的改變。資產階級民主從來就不屬於你們,沒有給你們提供任何自由,而是一直以來用於控制你們的工具。

我懇請美國的工人階級站出來阻止這一切,包括發動抗議。我也希望世界各國的民眾繼續支持巴勒斯坦的鬥爭。但我相信,美國的工人階級能夠真正結束巴勒斯坦人遭受的屠戮。

除非美國采取行動建立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除非工人階級獲得國家權力、真正改造美國,這場鬥爭都很難取得勝利。我並不是說全球南方的人民做不到,他們當然可以、也能夠做到解救巴勒斯坦人,因為美國現在還做不到,而美國的工人階級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帶來改變。

我認為,真正能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只有全球北方。事實上,正是全球北方的國家,尤其是美國,為以色列提供了能繼續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的一切資源。只要這種情況不停止,你就沒法阻止悲劇繼續發生。巴勒斯坦人會繼續他們的抗爭,直到最後一刻,但除非美國和西歐國家改變他們的社會制度與社會關系,這種情況就會持續下去。

我們需要從源頭上斬斷這一切,阻止本屆以色列政府並不代表解決了問題,因為美國會再尋找、創造下一個以色列。我們必須與帝國主義開展鬥爭,否則,這些悲劇會繼續在世界各地上演。不幸的是,如今中國被視作美國的眼中釘。中國是全世界進步主義人群的希望,我們期待著中國扮演領導角色,並從中尋找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