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談談,法國,脆弱的東部邊境!

2024-03-12軍事

1、事實上法國人在阿登高原也派了兵,不多,但是如果德國人敢走這,足夠拖住德國人一段時間,然後德國人就會在森林外被兩邊法軍圍攻,這其實屬於萬無一失的計劃。但是法國人沒有想到德國人把坦克運用到了戰爭中,一戰時的坦克就是一個鐵皮裝甲車,用來掩護士兵沖擊戰壕的。德國人直接開坦克進的森林,導致法軍嚴重低估了德國人的行軍速度,於是兩邊本來可以夾擊德軍的法軍,反而被德軍從中間撕開了。不過,法軍早就推演過德軍在約60個小時內突破阿登森林的防禦抵達色當這一情況,而他們的結果是法軍仍可在德軍渡過默茲河之前重組防線。完成這一行動的前提是法軍有可供使用的機動預備隊,法軍有嗎?有,第七集團軍。這是法軍的總預備隊,然而在開戰之前的作戰規劃裏,這個集團軍的任務卻是開戰後第一時間跑進荷蘭,這就是法軍所犯的很嚴重的問題。等到德軍真的如同推演的那樣,在60小時內穿過了阿登森林,而法軍指揮層卻發現自己沒有預備隊來堵住這個缺口,最終釀成戰敗的結果。法軍自己也有裝甲師和機械化師,不是不知道坦克的能力,純粹是整場戰役的規劃和應變出了問題。

談談我最熟悉的亞爾薩斯-洛林-萊茵蘭吧,從法國防禦或者進攻德國的視角。

2、亞爾薩斯比較簡單,和對面巴登同屬上萊茵,自古以來就是商業要道,沿萊因河北上是最優方案。但前提是你得有這塊地。。亞爾薩斯和法國東部其它地方被佛日山脈這個天然屏障隔開,亞爾薩斯-洛林地區的人又都以德語方言為母語,德國側黑森林幽暗深邃地形多變,德國推法國更容易。

3、洛林接壤的地區,也是我最最熟悉的:

薩爾蘭是橋頭堡,歷史上德法之間一旦有事,必定先搶薩爾蘭。德國進攻法國方向,一旦拿下薩爾布魯根,一路往西平A到巴黎就是一馬平川,ICE兩個小時就能到。反過來也是,會稍難一點,但是壓著普法爾茨森林北邊走,打到曼海姆和法蘭克福依然是無險可守。這條路最好走,基本是直路,比納黑河谷、摩澤爾河谷都好走。北邊,納黑河谷(影片中轉譯為納赫,我一般叫納黑河)非常非常狹窄、峻峭、多彎,更方便的肯定是摩澤爾河谷,公鐵運輸也更發達。況且,納黑河谷東端是賓根,往法蘭克福便利,但要渡萊因河,往北是同樣狹窄陡峭的萊因河谷。摩澤爾河谷,橋頭堡就是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時期的首都特利爾。但要走這條路得把盧森堡推了,單從地形看並不容易。這條路比納黑河谷寬一些,公鐵標準更高,但彎也很多也不好走。盡頭是科布倫茨。我當初千裏轉進就是這麽走,從盧森堡推過來,夤夜抵達科布倫茨,沿萊因河向北進軍。分享一張自己拍的午夜德意誌之角上方高懸的北鬥七星。

4、盧森堡以北:列日-亞琛-科隆是個比盧森堡更好的選擇。起伏石頭路好過盧森堡的高山深谷和摩澤爾河的蜿蜒。

5、德國進攻法國就要容易很多,無論往亞爾薩斯,往洛林,還是往北取道比利時,都是通天大道寬又平,北邊利爾那邊更是完全無險可守。況且離巴黎太近了,還是那句話——從薩爾布魯根坐ICE火車去巴黎才兩小時,比去法蘭克福近多了。而如果法國打德國,折騰一天可能還沒到黑森。

6、光從地理角度來看的話,波德平原會成為非常好的目標,畢竟德國南部過了萊因河還有大片的丘陵才能到法蘭克福,史特加和巴伐利亞,但是這樣的話,要從比荷盧繞過去。如果繞到這裏的話,主目標就是德國的西部沿海和萊茵工業區,但是這給予了德國充分的反應時間,比德國進攻法國,法國的準備時間來說更加充足。假設在這裏有戰術優勢和裝備優勢,這裏被推掉了,但是德國還有薩克森,波蘭登堡,巴伐利亞,波美拉尼亞,還有漢堡,因為德國的發展比較均勻。至於法國,利爾,法蘭西島,諾曼第地區沒了,基本上法國就癱瘓了,鐵路樞紐經濟中心,政治中心,糧食產地,而且還基本都在巴黎盆地,幾乎全是平原,富有的只剩裏昂和普羅旺斯了……

7、有一說一 馬奇諾防線區從軍事角度來看,是完全成功的。本來從各個方面來看就是成功的,完全完成了它的設計任務——即縮短防禦線。馬奇諾成功讓德國人無法直接從亞爾薩斯諾林直接入侵,選擇繞路比利時,這就是成功的,一道五十米的防線你還想擋住一百米的敵人?法國人真正失敗的地方在於一沒修完馬奇諾,二沒更新戰爭理念。不僅是軍事意義上很成功,而且還在戰略外交角度也很成功,它的意義就在於直接從戰術意圖防止法德邊境的第一波大規模突擊(類比於巴巴羅薩),外交角度上由於法德邊境戰術攻擊的高難度,導致法德交戰德國只能從低地國家發動進攻,從而逼迫低地三國加入法國陣營作為與德國的緩沖區與橋頭堡,以給法國反應時間。事實證明兩個目標都完成的很好。

8、法軍並不是沒更新作戰理念,機動作戰這個理念並不是只有德軍知道的。事實上,法軍的高層,甘末林和魏剛非常重視對軍隊的現代化,他們在軍備這一塊上的花費極大,馬奇諾防線的總造價都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都不到。而法軍所裝備的坦克在效能上都是碾壓德國的坦克的。但是在戰前,法國政壇一片混亂,工團的罷工活動導致法國的軍用品的產量受到極大影響,而且法國沒有精力再維持一支強大的空軍,喪失制空權嚴重影響了前線法軍的狀態,他們沒法在飛機的轟炸下集結坦克進攻。

9、法軍最失敗的地方在於戰爭一開始就把全部機動兵力扔進了比利時。這讓德軍從阿登森林裏鉆出來後暢通無阻,對著法軍的後方直接一勺燴。

10、這有點類似中國古代南方割據政權一樣,想要維持統治單單依靠長江是不夠的,長江雖然水流較急但是可用渡口有好幾處,而且首都金陵離長江太近無險可守,所以必須要掌控淮河,就有了「守江必守淮」的說法。關鍵是長江流域以南被山脈湖泊阻隔無法及時轉移,淮河地區卻非常平坦切有好幾條大河方便運輸物資,淮河守不住輸就是時間問題。長江以南分為成都,武漢,南京三個核心,之間有山脈阻隔,而江對面的北方卻是一個整體。守江必守淮是經過歷史證明的,不論是淝水之戰還是順昌大捷甚至是近代日本侵華,這些決定一個王朝生死的戰役或者戰爭最後都是靠淮河擋住了敵人。而且當年的朱棣也是在鳳陽被擋,然後繞道揚州南下長江。淮河並不寬,但是淮河區域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水網密布,像我們阜陽,境內就有很多淮河的支流。這種地形不利於大軍展開,當年金兀術打到順昌雖然帶了十幾萬人,但是因為順昌城依河而建,實際上金軍能擺出來打仗的士兵只有上千,所以打起來就是幾千人幾千人的對拼。而且不同於長江和黃河的泛濫,淮河的水位很少會引起洪災,很多沿岸城市都是依河而建。這在古代就給進攻方帶來了巨大的難度。實際上淮河只是安徽段是這樣的,江蘇段就不那麽錯綜復雜了。雖然說淮河是生命線,但是問題是建業最後一道防線就是今天鎮江到今天馬鞍山這一段,看地圖這一段江對岸是沒有大河的,而好多江南重鎮對岸都有大支流可以走水軍,就這一段沒有,馬鞍山南邊還是山區,只要南方水軍還占有優勢一般情況下要打過江還是很難的。

11、其實作在來看,沿河防守還是在防禦性地形裏面比較差的那個,山地跟沙漠比河流厲害太多了(尤其是沙漠,西奈半島才是真正的天險啊草)。渡河作戰的危險就在於渡河後無法立刻組織戰鬥隊形以及重武器裝備運輸不方便,河流除了渡口容易渡河其余地區也不是不能渡河,而山谷防線卡住山口,除了輕步兵外真沒多少能沖破防線,沙漠主要是補給問題,沿途補給點就那麽多。渡河怕的不是敵人,而是友軍。渡河之後就是背水一戰,一旦失利,就必須過河拆橋(經典炸橋賣隊友),不然敵人來一手防守反擊,整個防線都會崩潰。但凡腦子正常的指揮官都不會主動渡河, 分分鐘上軍事法庭。所以俄一開始失利換指揮官屬於正常操作,渡過第聶伯河作戰,足夠槍斃了。 其他不利地形如沙漠山地叢林沼澤雪地,指揮官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沙漠之狐隆美爾也無法解決北非補給稀缺的問題。裝甲師碰到冬將軍也只能拋錨。

12、法國從拿破侖時代就有的自然邊界論就是在本土的基礎上加上比利時,萊茵蘭地區和荷蘭南部地區,沿著萊因河作為東北方向的國界。這麽搞的好處很明顯,萊茵地區講法語的人不少,萊因河更是作為自然邊界可以阻擋德意誌的進攻,更是給北部的大平原一個緩沖區不至於讓德國直導巴黎。但自從尼德蘭分離出比利時之後低地就一直處於英法德互相制衡的中心因此誰也沒吞並掉其中之一。

13、其實19世紀如果有機會拿到比利時和盧森堡也不錯,能把阿登高原這種重要地區拿到手裏。拿皇時期拿下了,但並沒有因為戰略位置的改善而被很好地防守,一味地追求所謂「安全」只會變得像俄羅斯一樣不斷地擴張「緩沖區」。只有達到一個民族,地緣,經濟上的均衡穩態的邊境才是合理的。從英國人的海權看,低地獨立可以把德意誌鎖死在丹麥水域,即便有基爾運河投射量也是有限只能到北海區,而法國也是鎖在了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沒法投射到北海,杜絕了德意誌和法國的大西洋海權而成為地區性海軍,所以說低地政治上獨立是英國人本土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