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日老兵賣煤球艱難維生,20年後事跡才被挖出,英國首相登門感謝

2024-08-25軍事

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10萬余人進入緬甸後,英緬軍隊卻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經常不戰而逃,對日軍幾乎產生了心理陰影。由於印度才是英國的戰略核心,緬甸只是保護印度一個屏障,當時英國人已經打算放棄印度。一路沿伊洛瓦底北撤,企圖逃回印度。

孫立人一戰成名獲頒英帝國勛章

日軍一路尾隨追擊英緬部隊,1942年4月14日,英緬第一師和裝甲七旅7000余人,被日軍兩個聯隊約2000余人堵截在緬甸西北部的仁安羌油田。由於英緬軍隊缺彈缺水,士兵士氣非常低落,已有投降打算,情況十分危急。英緬軍司令緊急向中國遠征軍司令部求援。

遠征軍司令部史迪威和羅卓英商量後決定派出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前去解圍。劉放吾部於4月17日到達前線,與日軍發生接觸。師長孫立人認為一個團兵力過於薄弱,另外再派了一個團第二天出發。 同時電話請示司令部要求到前線指揮作戰。但在這之前,蔣介石已經當面向他交代,要求駐守曼德勒不得輕舉妄動。 羅卓英拒絕了他的要求,他仍不死心,要到司令部找羅卓英當面匯報。羅安排參謀長跟他見面,勸孫駐守曼德勒。孫立人拋下「願承擔一切責任」乘吉普車於18日到達前線。

孫立人到達前線時,劉放吾已經率主力迂回到日軍右側,兩人未能見面。此時攻擊陣型已經擺開,也不好再作調整。 孫立人到前線的作用大概也只能是了解情況,給大家加油打氣鼓舞士氣。 19日中午,戰鬥結束。此戰救出了7000多名英緬士兵,以及500多名美國記者和傳教士。由於這些記者親歷此次戰役,因此大多有報道,對中國軍隊以及孫立人加以贊美,從此孫立人揚名海內外。

新三十八師跟隨史迪威退到印度以後, 英國政府還向孫立人頒授了一枚「英帝國司令」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蔣介石授予他四等雲麾勛章。 而此次戰役最直接的參與者與指揮者一一三團團長劉放吾獲國民政府頒發的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證書,卻始終未見獎章。

誰才是真正功臣

劉放吾是湖南桂陽人,畢業於黃埔六期,早年就跟隨孫立人參加稅警團,參加過上海抗戰。仁安羌大捷之後,日軍繼續快速向北推進切斷了中國退回國內的道路。軍長杜聿明下令放棄曼德勒向國內撤退,新三十八師負責墊後,最終這個任務由交到了劉放吾手上。孫立人本來命令劉放吾掩護友軍撤退以後迅速向師部靠攏,隨他一起撤入印度。期間副師長齊學啟接到命令趕回師部,但不幸於途中被日軍所俘,抗戰勝利前夕被日軍殘忍殺害。

劉放吾部在掩護完友軍撤退以後,一路向西追趕師部,途中不斷遭到日軍圍追堵截。為了安全起見,只能退入密林之中,晝伏夜出。全團缺糧少彈,一度以蕉根充饑。一路風餐露宿,士兵大多染病。劉放吾只能決定冒險由軒寧、南先慶之間偷渡過清得溫大江,擺脫日寇追擊,退入印度。

渡河前他向師部發了最後一通電報:「成功成仁在所不計。」 士兵們在竹林裏砍著一根根長長的毛竹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悄悄地飄過了河,僅有最後一個批渡河的人被日軍發現,損失十余名士兵。由於渡河的時候電台進水,無法與師部聯系,孫立人一度以為該團已經殉國。劉放吾的妻子聽到這個訊息一度昏厥。

直到6月4日,劉放吾部才到達印度,由當地英軍邊防守備軍幫忙聯系上師部。孫立人知道訊息後非常高興,親自到營地迎接。劉放吾由於積勞成疾已經躺在擔架上了,見到師長卻如同見到了親人,立刻爬了起來。

孫立人第一句話卻是:「你懵了頭了,為什麽跑步出來?」此時劉放吾感受到莫大的委屈,淚水奪眶而出,回答說:「我是在作戰呀,不是旅次新軍。」營長楊振漢嘆息道:「團長你看師長的勛章,已經掛滿胸前了。」仁安羌大捷直接指揮者和參與者都是劉放吾,如果要論功行賞,最大的功臣也應該是他。

兩袖清風的老兵賣煤球為生

劉放吾心裏大概明白,孫立人把齊學啟的被俘多少歸結於他沒有全力保護。齊學啟是孫立人的清華同學,兩人到美國後又同時轉入軍事學校學習,情同手足。齊學啟被俘,孫立人自然會難過而帶有情緒。 但劉放在仁安羌戰役以及掩護友軍撤退時立下的功勞全因此而被掩埋,成了他一生的心結。 後來他又因為部隊的薪水發不出,跟孫立人發生了爭吵。傷心之余,申請離開部隊到陸軍大學去學習了。

劉放吾從軍多年,卻是兩袖清風,回到國內念軍校不得不為生計發愁,為此他不得已寫信給孫立人請求保留職位:「年來全賴幾鬥軍米勉強維持生命以度活,今職若他撥之傳聞屬實,而職妻兒所持以生存者一旦斷絕,則際此困難嚴重物價高漲數百倍之今日,闔家大小惟有束手以待斃而已。」

1943年到1946年,劉放吾在軍大學學習,畢業以後輾轉多部。1948年接到孫立人命令,跟隨他到台灣練兵,此後一直在台灣任職。此時國軍已是兵敗如山倒的形勢,這種時刻更不好提當年仁安羌立功的事情。一直到1954年,孫立人被軟禁前夕,作為孫的舊部遭到清洗,被迫退役。隨即孫立人被軟禁33年,劉放吾也沒有機會提及此事。

退役後,劉放吾不得不想辦法解決一家人的生計。剛開始想開文具行,但手中又沒有資金只能作罷。最後在舊部楊振漢的幫助下,學做煤球,並且在屏東了一個煤球行,取名將軍煤球。每天打煤球、送煤球,送得一身黑,沒有人能把這樣一個人能跟當年叱咤戰場的抗日英雄聯系起來。劉放吾雖然苦,但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內心卻已滿足。從此隱身於市井之中,絕口不提當年往事。

假將軍引出真英雄

1963年8月24日,香港各大媒體均爆出一則冒牌將軍林彥章因招搖撞騙被捕的訊息。這事又得從當年的仁安羌大捷說起,當時被圍的一名英軍炮兵團長菲士廷,已預感自己九死一生,沒想到被中國軍人解救。後來菲士廷做了英國駐港的三軍司令來到中國,於是想跟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上一面。

這時候林彥章得知了此訊息。此人曾在國軍服役過,也湊巧聽一位親歷者說起過此事。於是他就假冒當時解救英軍的團長跟菲士廷聯系,得到他不少照顧。林又拿著跟菲士廷的合照,借助他的名聲到處招搖撞騙,最終東窗事發。媒體報道這一訊息以後,也產生了一個疑問,真正的英雄在哪裏?後來台灣一個媒體經過多方走訪,才找出當年解救英國人的團長是劉放吾,並刊登了對他的專訪。

這個時候,英國方面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20年前那枚帝國司令勛章最應該授予的人是劉放吾,而此刻他正在屏東賣煤球艱難維生。 經過媒體報道以後,一位經營煤氣行的商人對劉放吾的經歷非常佩服,幫他改行經營更輕松又更賺錢的煤氣,這樣劉家的經濟狀況才慢慢改善。

劉放吾晚年隨子女移居美國,繼續過著默默無名的生活。直到1992年4月,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際,不少媒體再次報道那場戰爭,此時劉放吾已經93歲高齡。

1992年4月1日,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親自接見了劉放吾,對他說:「 今天,我代表英國政府和人民,對您表示我深深的感謝之意。 」劉放吾50年以來,第一次聽到如此溫馨的話語,感動得流出淚水,他回答道:「我是軍人,打仗是我的職責,英軍是並肩作戰的友軍,當友軍遇到危難的時候,解救他們,也是應該的。」

7月27日,時任美國總統布殊也致函劉放吾:「我願意再代表國家,感謝你解救五百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及數千英軍的英勇行為。」

而台灣方面也在「立法委員」洪秀柱的催促下給劉放吾補發了當年那枚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遲到50年之後,劉放吾終於拿到原本屬於自己的榮譽,也算了卻了畢生一大遺憾。1994年6月29日,劉放吾在美國洛杉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