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個多世紀,老人終於回到了自己熱愛的土地,滿臉笑意地深情看著他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他離開已經太長時間了,竟發現自己曾經最熟悉的地方,竟然變化如此之大。
大到他已經找不到任何能與他記憶重合的地方了。
在回家的路上,工作人員詢問這位老人回到家之後有沒有什麽想吃的。
他想也沒想得脫口而出 :「想吃一碗家鄉的手搟面。」
這位老人名叫王琪,原名王養院,1937年出生於陜西乾縣,在家裏排行老三。
王家只是乾縣的一個農民家庭,雖然算不上富,卻也不算特別窮,平日裏好歹還能吃上飯的。
然而王琪畢竟是在戰爭年代出生的,家裏的條件很快就惡化,所以他從小吃了不少苦。
在他的前二十年的人生裏,他連鹹陽市也沒出過,卻不想後半生他會滯留於遙遠的印度54年,直到白發蒼蒼時才能回來。
王琪的童年時期也算安穩,因為父母不管在生活上多麽的不容易,都不會虧待了自己的孩子。
在家鄉讀完了小學和高中的王琦,到了離家比較近的一所技校念書。
那個年代和重視高等學歷的現在不同,在那時候的農村,家長們的思想觀念裏更重視孩子是否能掌握一門技術。
不過,王琪在技校裏也只上了一年的時間。
在他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因為他的身體素質十分的好被陜西省體委相中了,進入陜西省體委去打籃球了。
王琪因為上過高中又學過一段時間的技術的原因,在他參加在籃球隊的那段時間也很受重視。
但王琪還是覺得發展受到了限制,在籃球隊也只是待了兩年。
那時恰好正在征兵,王琪就報名參軍了。
於是,在1960年的時候,23歲的王琪順利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當時,王琪所在的部隊駐紮在條件比較艱苦的青海。
在學習過相關測繪方面的知識之後,王琪成為了一名測繪兵。
當兵之後,王琪的母親十分牽掛兒子,生怕兒子適應不了部隊的生活。
所以,在王琪當兵的第一年,她就拉著王琪的哥哥從陜西老家出發,不遠千裏地到部隊駐地去看望他。
母親還給王琪帶了一些家裏的特產,告訴他一定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在部隊短短的見面,竟然就成了母子二人這輩子見的最後一面。
直到這位年邁的母親去世,也未能盼到兒子的再次歸來。
1962年,印度按捺不住想要發動戰爭的企圖,在邊界線頻繁對中國進行挑釁。
說起來,由於晚清時期中國積貧積弱,西方列強都打上了中國的主意。
這些國家要麽透過刀槍,要麽透過哄騙,要麽透過暗搶,要麽透過租借,反正就是想方設法要從中國撕下一塊「肥肉」來。
中國近代以來所面臨的邊界問題和糾紛,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
在英屬印度時期,英方透過金錢拉攏的方式,在西姆拉會議上買通了一位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隨即炮製出了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英方全然不顧中國政府代表根本沒有在協定上簽字的事實,就大言不慚地開始吹噓起了「麥克馬洪線」。
印度脫離殖民統治後,按理說應當認識到這條非法的「邊界線」是帝國主義和殖民時代的產物,應該予以廢除的。
可是尼赫魯政府在野心的驅使下,居然繼承了英國人的論調。
緊接著,印軍頻繁地對中國邊界發起挑釁和侵略。
不僅如此,印軍還時常騷擾邊境地區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一次又一次挑戰我方的底線。
1962年10月中國發起的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打響的。
對於印度方面的挑釁,我方保持著高度克制。
為了解決爭端並控制事態,我軍先是啟動了軍事談判,想以這種方式來避免勞民傷財的戰爭爆發。
然而印方絲毫不領情,也沒有透過談判解決爭端的誠意。
我方屢次派出代表進行協商和談判,但都因為印方的不配合而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1962年9月20日,印軍在東段越過「麥克馬洪線」,攻擊克節朗地區的我邊防部隊。
10月10日,印軍又向東段的中國尺冬哨所發起攻擊。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方多次選擇了寬恕和包容,如今換來的卻是印軍的不知好歹。
萬般無奈之下,中央下令進行自衛反擊,透過武力手段維護領土和平。
王琪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後,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開往戰爭前線。
王琪在此戰之中負責執行測繪任務,及時整理數據和繪制地圖,然後向參謀部隊匯報。
他們奉命從青海出發,赴往前線去配合參加戰鬥。
1個月後,我軍擊敗印軍,隨後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全線停火並後撤,對印自衛反擊作戰至此落下帷幕。
然而,失敗後的印度並不甘心,而且一直對中國心懷不滿,邊境的局勢依舊比較緊張。
王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迫滯留印度的。
後來王琪在接受BBC記者采訪時,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大概是在1963年1月份的時候,在一次休息時,王琪想外出走走。
王琪本來是想著一個人在營區周邊閑逛一下就可以了,卻無意識地往森林深處越走越遠。
在天色越來越黑了之後,他才猛然發現自己似乎是迷路了。
對這個地方十分的陌生的他,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於是他就一直往前走。
連續走了好幾天,他都沒有找到可以出去的路,而且由於沒有進食,他已經非常疲憊。
就在快絕望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條車道。
沒過多久,他就看到了一輛似乎是紅十字會的車從這裏駛過。
他立馬上前去尋求對方的幫助,希望對方能夠將他帶出這片森林。
但是這輛車卻把他送進了印度的軍營。
印度軍方對王琪充滿了警惕,認為王琪身上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王琪告訴他們,自己是因為迷路才會到那個地方去,並且是想求助於紅十字會的車將他送回中方營地。
然而印度軍方完全不相信他的說法,堅持認為王琪是我軍秘密派出的臥底,想以此借口來滲透到印軍內部打探情報。
他們以此為由拒絕將王琪送還給我方,並對王琪進行了軍事審判。
審判的結果自然是以 「入侵」領土罪為由,判了王琪7年的有期徒刑。
在接下來的七年當中,他換了好幾所監獄服刑。
在不同的監牢中,王琪的生活都很艱難。
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會因為自己的華人面孔,受到囚犯和獄警們的歧視和特殊對待。
艱難熬過七年後,王琪終於在1969年重新獲得了期待已久的自由。
但是這種自由卻又不是他在獄中朝思暮想的那種自由。
印度方面似乎並沒有打算放過他,不願意讓他順利回到祖國。
為此,印度官方限制了他的出境自由,把他帶到了一個遠離城市的村落,任其自生自滅。
王琪在被安排到這個偏僻農村的時候,也並沒有抱怨和放棄。
他心中一直埋藏著回國的念頭,並且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回去的。
為了生存和攢錢,他在當地的一家面粉廠裏找了一份工作,白天的時候就一直在廠子裏忙碌。
到了晚上的時候,他的思鄉之情一下子就湧了出來。
他經常會一個人朝著家的方向眺望,然後落淚傷悲,悔恨當時自己為何要出去散步。
在這片陌生並且對他充滿惡意的土地之上,唯一能讓他感到溫暖的,那就是在這裏結識了深愛著他的妻子。
這位名為蘇西拉(Sushila)的印度女子,是面粉廠裏唯一幫助過王琪的人。
在長期的接觸下,王琪就和這位善良的女孩產生了感情。
對於遠在異國的王琪來說,這個女孩帶給他的溫暖是無比珍貴的。
在1975年,王琪跟蘇西拉決定結婚,於是便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
在結婚之後,王琪漸漸適應了異鄉的生活,努力學習了印地語,後來更是能夠很流利地說當地語言。
婚後,王琪和妻子兩人共同養育了4個孩子。
然而就算是已經和印度人結了婚,王琪依舊沒有取得一個合法的身份。
王琪只能利用自己空閑的時間,不斷地給自己遠在中國的家人寄信。
但是印度官方對於王琪一直是長期嚴控的,所以在長達5年的時間裏,王琪都沒有收到過一封來自家人的回信。
他就時常會自己發呆,想到遠在中國的家和那些曾經無比疼愛著他的母親和家人。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夠放棄,兩年之後,王琪便主動地開始給當地政府寫信。
王琪請求他們能夠批準讓他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中國,回到家鄉去看看家裏的親人們。
然而每一次寄出的信都石沈大海,除了讓王琪的心裏增添一份失望,再沒有任何作用。
但是王琪就是不死心,一直堅持寫信寄信。
終於直到80年代末,王琪的信終於寄到了家人手中。
在收到久違的來信之後,王琪的家人大喜過望,立馬寫信回復。
在收到家人回信後,王琪更加堅定了回家的念頭。
這時候的王琪,無比希望自己有一個能夠自由出入印度的身份,他開始頻繁地向當地政府提出自己的請求。
但是當地政府並不願意給他一個自由出入境的身份,對王琪的要求當然是置之不理。
在印度的三十多年時間裏,對王琪來說,唯一的安慰就是偶爾能在電話裏聽到母親那熟悉的聲音。
王琪第一次與母親通話,是在2002年的時候。
由於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實在落後,想要和國內打電話,實在是異常困難。
在成功聯系上家人之後,王琪開心了好久。
然而在之後,也就發生了最讓他遺憾和痛苦的事。
在電話裏,他知道了母親離世的訊息,可是他卻無法回到國內和母親見上最後一面。
輾轉多年以後,王琪終於在2013年的時候找到了中國駐印大使館的人員。
當看到大使館的時候,王琪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王琪看到大使館的時候,就像是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家一樣,他知道他終於要回家了。
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在聽完了他的故事之後,很快就對他的身份進行了核實。
在得知王琪的迫切需求之後,使館方面隨即和印度政府部門開始溝通。
王琪在印度的妻兒也非常支持他的回國願望,並且願意陪同他一起回到中國來生活。
經過差不多四年的努力,終於在2017年的元宵節這天,王琪回到了這個離開了54年的家鄉,回到了中國和自己的故土。
在鹹陽機場,當王琪的兄弟姐妹們終於在機場接到自己久違的家人後,他們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看到此時已經是兩鬢斑白的王琪,每個人都有著難以言表的遺憾和辛酸。
已經分離54年的家人,終於再一次迎來了團圓。
王琪恨不得立馬把心中多年的委屈一股腦地傾訴出來。
可是在跟家鄉的人交談的時候,在印度生活了太久的王琪,已經忘記了家鄉的方言是怎樣說的了。
在家人們為他端上他想念已久的老家乾縣的澆湯手搟面時,王琪竟然也已經想不起如何使用筷子。
畢竟在印度,王琪半個世紀裏都是用手來抓飯吃。
在家人的教導下,王琪才算是勉強能夠使用筷子。
王琪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吃著碗中的面條,母親的樣子再一次浮現於他的腦海之中。
他一口氣吃掉了7碗面,因為這個味道,他惦記了54年之久。
不得不說,王琪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
雖然王琪在印度經歷了種種磨難,好在最後回到了祖國,和家人們再一次相聚在了一起。
他的歸來,和國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無疑讓我們感到身為中國人的幸運和自豪。
雖然王琪一直是以俘虜的身份在遙遠的印度生活著,但是在他心裏他一直記得自己身上流的是中國的血液。
他知道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並且終有一日會回到自己熱愛的祖國。
所以,王琪始終沒有加入印度國籍,即使是他會因此受到許多歧視和打壓。
在王琪回到國內之後,有關部門十分高效地幫他辦理了相關的手續。
自此,王琪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以一個合法公民的身份在祖國生活。
王琪的家人也跟著他來到中國生活,一段時間之後,他們表示都非常喜歡中國,也先後送出了入籍的申請。
2022年春節,記者上門采訪王琪時,得知了王琪一家的近況。
他的子女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能夠使用漢語和人溝通,三個女兒留在鹹陽當地,進了工廠打工,每個月也有一些收入。
王琪的兒子準備做中印貿易相關的行業,目前也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
祝願王琪老人一家生活幸福!
-完-
參考資料
1.中國青年網:【老兵王琪的五十年歸途:84歲大哥摸摸他的頭說「你回來了」 】
2.中國網:【被困印度五十余載中國老兵的漫漫歸家路】
3.澎湃新聞:【老兵王琪的五十年歸途:84歲大哥摸摸他的頭說「你回來了」】
4.三秦都市報:【乾縣鄉黨「歡迎老兵王琪回家」 但王琪老人等並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