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帝國急先鋒:美國驅逐艦發展史(11):長壽星—基林級驅逐艦

2024-08-15軍事

【倫敦海軍條約】規定驅逐艦的最大噸位為1850噸,但是大於1500噸的驅逐艦的噸位總和只能占所有驅逐艦的總噸位的16%。於是在1936年底,德國人便與1937年計劃同期開始討論建造一型噸位較小的驅逐艦,以在名義上符合條約規範。由於德國海軍內繁重的工作,1938B型小型驅逐艦直到1938年底才確定了各項指標。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德國海軍立即調整了造艦策略以能夠更好地服務戰爭。1939年9月19日,雷德爾修改了Z計劃,已經下發訂單的1938B型被全數取消。

1943年,在挪威進行巡邏的Z35號驅逐艦

1938B型驅逐艦

1940年挪威戰役後,德國建成服役的22艘驅逐艦中,已經損失超過半數(12艘)。1942年,在1936A型船體上安裝12.8cm SK C/41型主炮的型號1936C型驅逐艦Z43~Z47五艦相繼動工,不過由於盟軍的轟炸而導致進度很慢。1943年,德國海軍追加了3艘1936C型的訂單,編號Z48~Z50。1942年底,M.A.N公司研發的新型小型艦用柴油機測試成功,於是規劃了一條專門用於測試新機器的驅逐艦——Z51。Z51被定型為「1942型驅逐艦」,並在1943年開工。但戰爭的行程,留給德國人的時間很少了。包括1944年型、1945年型等驅逐艦僅限於設計草圖。於是,德國人下發訂單的最後一艘驅逐艦為Z56,實際開工的最後一艘驅逐艦為Z51,而實際建成服役的最後一艘驅逐艦為Z43。共有15艘「Z字軍」驅逐艦存活到了戰後,她們分別被作為賠償艦引渡給了英、美、法、蘇四國。

1936C型驅逐艦

1942型驅逐艦

Z43

Z43

1939年,由於當時美國西姆斯級,本森級驅逐艦的航速已達到37節,日本海軍要求新的丙型驅逐艦航速達到40節,同時裝備6門127毫米炮和兩座七連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丙型驅逐艦 島風級驅逐艦預算於1941年「丸四計劃」中透過。由於生產不佳,最終只建造了島風號一艘 。可以一次發射15枚93型氧氣魚雷,堪稱是當時日本雷擊火力最強大的驅逐艦,使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危險的驅逐艦之一。海試時航速達到40.9節,這也創下日本海軍除魚雷艇外的大型艦最快航速,至2017年仍未被打破。

島風號驅逐艦

經歷了珍珠港和中途島兩次航母作戰後仍然抱持艦隊決戰思想,再加上驅逐艦在戰場上必不可少,所以海軍方面緊急要求彌補損失。日本人發現美國人在用他們的老舊的早期驅逐艦來做大量次要勤務,避免與敵主力艦正面交戰。因此日本海軍感覺需要一種和以往戰術指導思想完全不同的新型驅逐艦,這就是丁型驅逐艦——松級和橘級。繼秋月級裝備高平兩用炮後松級進一步根據戰場經驗強調防空能力。 裝備多達24門25毫米機關炮。松級改驅逐艦以F55B的計劃番號於1944年3月開始進行基本設計,這就是第二型丁型驅逐艦橘級。至戰爭結束時,日本海軍實際建造完成丁型/改丁型驅逐艦32艘。丁型的出現代表著日本人在戰爭中思維的轉變,但是這個轉變的速度顯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戰敗是一個合理而必然的結局。

松型驅逐艦

橘型驅逐艦

1940年夏季,德國「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在大不列顛空戰中失去了往日威風,其威力讓英國人不寒而栗。當時英國皇家海軍龐大的艦隊,基本上不具備防空能力。1941年,作為「戰時應急驅逐艦」計劃的一部份,首相邱吉爾提出發展一種防空型驅逐艦,以便擔負艦隊防空作戰任務。1942年,這種新型艦艇被稱為「戰鬥」級防空驅逐艦,同年首批艦艇在多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首艦「巴夫勒爾」號於1944年9月14日正式加入皇家海軍服役。「戰鬥」級驅逐艦是二戰期間英國海軍建造的體積最大、效能最好的驅逐艦,其寬大的艦體、奢華的裝備無疑讓二戰中其它「戰時應急驅逐艦」可望而不可及。 是皇家海軍第一批裝備了穩定鰭的艦艇,航行時十分穩健,幾乎沒有什麽震動,並且具有良好的操縱效能,經得起海上風浪,被認為是皇家海軍具有經典戰列艦特點的最後艦艇。

戰鬥級驅逐艦

戰鬥級驅逐艦

山姆納級在設計上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效能,但還是困於航速平庸、航程不足的缺點,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還是有點力不從心。於是美國海軍著手設計航速更快、航程更遠的新型驅逐艦。由於在戰時沒有時間重新設計船體,所以設計師還是以山姆納級驅逐艦為基礎進行改進。

山姆納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二戰爆發之前,美國在建造驅逐艦和潛艇時的批次就可以用巨大來形容,到戰爭爆發後,美軍一次下達的訂單就有幾十艘,多的時候達到百余艘,僅艾倫弗萊徹級驅逐艦就建造了多達175艘。艾倫·山姆納級驅逐艦原計劃建造70艘,最終建成58艘。山姆納級在設計上還是存在航速平庸、航程不足的缺點於是美國海軍著手設計航速更快、航程更遠的新型驅逐艦。對於提升航速和增加航程一箭雙雕的好辦法就是拉長船體提高其長寬比,因此設計人員對動力艙進行拉長4.3米(拉長的部位剛好就是2個煙囪中間)容納額外增加的燃料達到最終增加航程的目標。1942年7月,美國國會批準了新型驅逐艦的建造計劃,「基林」級就這樣誕生了。

基林級驅逐艦

1942年7月9日,美國國會批準基林級驅逐艦第一批31艘的建造計劃。此後,又有7艘基林級的建造計劃被批準。到了1943年7月19日,面對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美國國會決定大振幅增加基林級的建造數量,再建造118艘。基林級從1945年到1949年共有105艘進行開工建造,其中42艘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完工。由於戰爭很快就結束了,大量訂單因此被取消,其實際完工服役的數量只有98艘。

基林號

1944年8月10日,「基林」級的首艦「基林」號(DD-710)驅逐艦在聯邦造船廠開工建造,該級其他97艘分別在聯邦造船廠(DD-711至DD-719)、巴斯鋼鐵廠(DD-742至DD-743、DD-805至DD-808、DD-826至DD-849)、伯利恒造船廠(DD-763至DD-765、DD-850至DD-853、DD-858至DD-872)、托德太平洋造船廠(DD-782至D-790)、統一鋼鐵廠(DD-817至 DD-825、DD-873至DD-890)建造。在「基林」級的眾多生產廠家中,巴斯鋼鐵廠的建造數量最多,達到了30艘,其次是統一鋼鐵廠的27艘和伯利恒造船廠的22艘,聯邦造船廠和托德太平洋造船廠的建造數量較少,分別是10艘和9艘。「基林」級驅逐艦在1944至1952年間下水服役,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在40年代末服役的。

尤金A格林號

沃靈頓號

奧斯本號

佛瑞斯特羅亞爾號

「基林」級驅逐艦與「山姆納」級驅逐艦的外形幾乎一樣,都采用直通甲板,艦體外形壯實。3座雙聯裝的Mk38炮塔承載著6門127㎜主炮,這些火炮分別安裝在三座雙聯全封閉裝甲炮塔內,其中兩座炮塔位於艦艏,一座炮塔位於艦艉。除了主炮,中程防空方面維持著12門博福斯40㎜高射炮,近程防空方面維持著11門厄利空20㎜高射炮負責。配合Mark37射控系統,使該級驅逐艦具有很強的防空能力。「基林」級驅逐艦的魚雷搭載量為10枚,分別安裝在兩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中。「基林」級具有很強的反潛能力,在其艦艉上安裝了兩座深水炸彈發射架及六個K型深水炸彈投擲器。在動力方面,「山姆納」級安裝了四台鍋爐,兩座蒸汽輪機,煙囪為兩根,其輸出功率達到60000馬力,最高航速提升至36.8節。

Mk.38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

Mk.38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

博福斯40㎜高射炮

電子器材也是沿用山姆納級的基礎配置,由SG型對海搜尋雷達加SC對控索索雷達,炮控同樣由Mk37射控系統承擔,聲吶同樣沿用QHB/QGA的配置。也就是說除了拉長4.3米外,就和山姆納級沒有任何差別了。

Mk37射控系統

第一艘基林級1944年入役,但是上前線已經是1945年的時候了,接近戰爭結束才上前線和強大的對空火力也讓基林級很幸運在二戰中沒有一艘戰沈。所以基林級大部份戰損事故都發生在二戰後的韓戰以及越南戰爭。

基林級DD-830拉森號1972年,對岸轟擊支援南越軍隊作戰

二戰後初期,在美軍中服役的基林級驅逐艦實施了強化火力的改裝,艦上新安裝了2座雙聯裝76毫米高射炮和2座單管76毫米高射炮。改裝後的多艘基林級驅逐艦參加了韓戰,這其中就包括1945年服役的恩內斯特·G·斯莫號驅逐艦,舷號DD-838。1951年10月7日恩內斯特·G·斯莫號在北韓水域突然觸發了一枚水雷。,艦首被炸斷;考慮到該艦的慘狀,美國海軍原打算棄艦,不過失去艦艏的恩內斯特·G·斯莫爾號驅逐艦一直到第二天還沒有沈沒,這使得美國海軍改了主意。11月在日本橫須賀加裝臨時艦首,然後啟程前往本土更換艦首,到1952年艦首修復工作才完工。

恩內斯特·G·斯莫號

觸雷後斷為兩節的恩內斯特·G·斯莫號

橫須賀安裝臨時艦艏

1959年被彈藥補給船海地勝利號(T-AK-238)撞擊,闖禍的彈藥補給船海地勝利號(T-AK-238) 反正撞了後除了掉漆沒有任何損傷。DD-713百利號撞完半側都被撞凹了。1965年8月27日DD-883紐曼·K·培裏號與CVA-38香格裏拉號航母發生碰撞造成一人陣亡,一人受傷。

DD-713百利號

彈藥補給船海地勝利號

百利號受損

百利號受損

紐曼·K·培裏號

紐曼·K·培裏號維修艦艏

香格裏拉號航母CVA-38碰撞後受損部位

1972年4月19日,DD-764勞艾德·杜文號與DD-806希格比號正在越南北部灣執行對地火力支援任務的杜文號和希格比號遭到越南空軍923航空團的2架米格17空襲,其中黎春迪駕駛的米格17扔下的250公斤炸彈分別命中了杜文號艦首炮塔和希格比號的艦尾炮塔,造成4名水兵受傷。另外一架由阮文北駕駛的米格17攻擊了火力支援編隊裏的俄克拉荷馬城(CLG-5)導彈巡洋艦造成輕微損傷(是的也就是掉了點漆的程度)。這是二戰後美軍驅逐艦首次因為受到空襲而受損。

勞艾德·杜文號

勞艾德·杜文號

在菲律賓蘇比克灣AFDM-6修理浮動船塢維修的希格比號DD-806

1975年4月29日-4月30日間,美軍實施的大規模撤執行動——常風行動,旨在將在越美國公民、「處境危難」的南越人及其他國籍公民從該國首都西貢撤離。作為行動的主角,美國海軍投入了包括兩艘航空母艦在內的大批艦船實施此次行動。當南越失敗的的局勢逐漸成為定局時,美國海軍於1975年4月18日24日,在港口城市頭頓附近水域聚集大批艦艇,這些艦艇大部來自美國海軍第76特遣艦隊,共編為3個特遣群,由特遣艦隊旗艦「藍嶺」號指揮艦統一指揮。除了這些直接參與兵力,美國海軍第7艦隊還另派來部份兵力,以提供安全保障,由第7艦隊旗艦「俄克拉荷馬城」號導彈巡洋艦負責指揮。這支支援部隊包括2艘坦克登陸艦、一艘船塢登陸艦,一艘導彈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基林級DD-768里察.B.安德森號、DD-783格克號、DD-782羅溫號、DD-845鮑賽爾號參與其中。

里察.B.安德森號

羅溫號

格克號

鮑賽爾號

改裝計劃:

50年代初,紅色蘇聯海軍的潛艇發展戰略就一直深深刺痛著美國海軍的心。經歷了1949年的預算大潰敗後,海軍也沒有什麽資源造新艦來對付海狼戰術,但時間不能等預算,空間和噸位更有改裝優勢的基林級就成為了各種改裝的好物件了,戰後初期。大多數基林級都接受了防空炮和反潛武器的翻新。4 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孔由76mm/50 RF速射高炮取代。數量為2或6門不等,最多為2座雙聯+2座單裝的組合。1條傳統反潛導軌被2座刺猬彈取代。而第一個改裝專案,就是DDE反潛驅逐艦以及DDR警戒驅逐艦了。

MK15刺猬炮

舯部的76mm防空炮

換成2組雙聯裝76㎜高射炮的DD-790謝爾登號

DDE改裝:

DDE改裝 強調反潛作戰,安裝了2座武器「Alpha」(RUR-4)火箭深彈發射器、4根新型單裝533mm魚雷發射器,使用Mark 37型反潛魚雷。根據各艦的狀態分別在B炮位或艦橋兩側加裝Mk15旋轉反潛深彈刺猬炮和Mk10/11固定反潛深彈刺猬炮。防空火力方面中近程防空炮全部拆除,然後在艦尾的Mk15五聯裝魚雷發射管位置,視反潛武器增加的數量安裝上1到3組76㎜雙聯裝防空炮。但其聲吶雷達還是沿用之前的配置。

MK10刺猬炮

完成DDE改裝的麥卡菲號

DDR改裝:

除了標準型配置外,美國海軍還訂購了26艘不帶前魚雷發射器的基林級驅逐艦,在前魚雷發射器的位置上安裝大型雷達對空警戒雷達,稱為遠端警戒驅逐艦,分類為DDR。遠端警戒驅逐艦標準電子器材改裝包括,加裝AN/SPS-8遠端對空高度搜尋雷達,安裝在後上層甲板平台(原來Mk15魚雷發射管),SC型雷達更換成AN/SPS-29型2座標對空搜尋雷達。透過2組雷達合力就可以探測出目標的三維座標,為艦隊提供精確的預警資訊。中部的Mk14五聯裝魚雷管也被拆除改造成雷達艙室,側面同樣各安裝1組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各艦較大的差異在於其76㎜高射炮的配置數量。

AN SPS-29對空搜尋雷達以及AN SPS-10對海搜尋雷達

DD-838斯莫號沿用835加裝76㎜高射炮的配置 AN SPS-8雷達後的小雷達為引導76㎜高炮的射控雷達

DD-835塞西爾號的另一個改裝版本加裝3組76㎜高射炮拆除所有魚雷加裝新雷達的DDR改裝

DDR-831古德裏奇號上的AN SPS-8遠端對空高度搜尋雷達

DD831古德裏奇號完成DDR改裝的外觀(註意後方AN SPS-8雷達天線已經張開)

還有比較特殊的DDE/DDR改裝例如DD-825卡朋特號,更像是武器試驗平台,一開始二戰期間還是比較正常的,然後50年代初經過DDE改造在B炮位換上Mk15刺猬炮,奇怪的地方就是A炮位Mk38雙聯裝127㎜主炮塔被拆除也換上雙聯裝76㎜高射炮,過了沒多久雙聯裝76㎜高射炮加上了炮塔。美國海軍覺得還沒過癮繼續把A炮位的雙聯裝76㎜高射炮拆掉換成了諾福克號DL-1同款的Mk26雙聯裝高射炮,順帶把B炮位的刺猬炮拆掉換成了弗萊徹級專用的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美國人折騰完後就把A炮塔換回原裝的Mk38雙聯裝127㎜主炮塔,B炮塔的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拆除賣給了土耳其。

後來經過FRAM改裝看起來還比較正常的卡朋特號(DD-825)

DD825卡朋特號A炮位的76㎜高射炮裝上來Mk.33炮塔

A炮位莫名其妙換成雙聯裝76㎜高射炮的DD-825卡朋特號 B炮位裝上Mk15刺猬炮

DD825卡朋特號這次A炮位換成了Mk26雙聯裝76毫米70倍徑主炮 B炮位則換裝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

FRAM改裝:

隨著冷戰即將邁入60年代,美蘇雙方都在努力擴張自身的海上艦隊實力。蘇聯將艦隊的發展重心調整到了水下潛艇部隊的建設上。從1950年開始建造的祖魯級(611型)一直到更為先進的羅密歐級(633型)和狐步級(641型)。這些全新建造的潛艇不僅吸收了二戰末期納粹德國U型潛艇的先進技術,更是在數量上對美國海軍有著巨大威脅。美國海軍決定尋求改進現有的二戰驅逐艦的方法。這些驅逐艦數量龐大且艦齡尚短,但其武備已經有些落後於時代。為了使這些老艦重獲新生,FRAM專案便應運而生。

FRAM I改裝的基林級DD714拉什號,註意艦體中部的阿斯洛克

FRAM II 改裝後的DD859諾裏斯號

FRAM II改裝的基林級DD765開普勒號

在改造上,大部份的基林級接受了FRAM I改造,拆除了艦體中央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在原位置加裝了一門ASROC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器。艦體的後半部份進行了拆除和重建,換裝了新的引擎、新的作戰情報中心(CIC),新的雷達和聲納系統,以及支持QH-50無人反潛直升機(縮寫為DASH)運作的機庫和停機坪等。此外還拆除了艦首的二號炮塔來加裝Mk 32型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FRAM II與FRAM I改造的主要不同在於並沒有安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器,此外並未拆除艦上裝備的三座雙聯裝127mm38倍徑主炮。但其仍然安裝了更新式的反潛武器裝備和可變深度聲納。不過FRAM II的主要改修物件同樣包括16艘基林級。總共有95艘「基林」級在1960-1965年接受了FRAM改造。其中的大部份軍艦在改造後都參加了越南戰爭的戰鬥。

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器

艦體中部加裝的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助推魚雷火箭發射器

Mk 32型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Mk 32型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QH-50無人反潛直升機飛行場景

正在安裝魚雷的QH-50D型反潛直升機

QH-50+DASH反潛無人直升機

馬肯齊號FRAM I改裝後,大致是拆除艦首B炮位的127炮,在此位置各安裝一部三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管;

基林級開普勒號(DD-765)QH-50C正在起降

無人機飛行甲板起降休伊是沒問題的

兩艘美國海軍「基林」級驅逐艦在二戰時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經過艦隊改造和現代化專案(FRAM)後的對比。上圖拍攝於1945年8月23日,照片的主角是大約已經服役了三個星期的「薩斯菲爾德」號驅逐艦(DD-837)。她安裝有3台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艦炮,16座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以及一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下圖拍攝於1965年早期,照片的主角是「羅溫」號驅逐艦(DD-782),在她進行了FRAM I改裝後:她裝備了兩座雙聯127毫米主炮、Mk 32魚雷發射管、SPS-37雷達、煙筒之間安裝的ASROC「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器,還有一台無人駕駛反潛直升機(DASH)的機庫和支持其運作的艦尾飛行甲板。

FRAM II改裝

(FRAM)前後的對比

DDG改裝:

DD-712基阿特號服役之後主要在大西洋活動。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安定之後,基阿特號向維珍尼亞州的諾福克基地匯報了東海岸的各種任務。1955年9月26日,基阿特號進入波士頓海軍造船廠,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導彈驅逐艦。除了雙聯裝的小獵犬防空導彈,她還安裝了海軍的第一個丹尼布朗穩定系統,兩個45平方英尺(4平方米)的可伸縮鰭從船中延伸到水線以下,大大減少了海上的縱搖和橫搖。她的舷號於1956年12月1日改為DDG-712。作為導彈驅逐艦,基阿特號花了近三年時間在大西洋沿岸進行了深入的測試和評估工作。1957年5月23日,她的舷號改為DDG-1,以表彰她的開拓性地位。1960年1月28日,她加入了第六艦隊,是第一艘在海外部署的導彈驅逐艦。

DDG-712基阿特號

DDG-712基阿特號

DDG-712基阿特號發射導彈

返回母港的基阿特號,開始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1962年6月29日,基阿特號進入卓思頓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包括拆除導彈系統和安裝新開發的器材,以便進新的實驗工作。1962年10月1日,她的舷號從導彈驅逐艦DDG-1改為常規驅逐艦DD-712,之後基阿特號繼續沿大西洋海岸和加勒比地區,執行巡邏和反潛任務,訓練海軍軍官和士兵,提高海軍的效率和現代化做出了貢獻。1969年,基阿特號退役,1970年6月11日,作為靶艦被擊沈。

RIM-2「獵犬」是一種雙聯的艦用防空導彈

DDG-1

70年代後,「基林」級驅逐艦開始退役,部份被封存起來。1983年10月1日,屬於「基林」級的「威廉·C·羅爾」號驅逐艦正式退役,這標誌著美國海軍中所有經歷過二戰戰火的水面艦艇都已經結束現役。退役的「基林」級驅逐艦除了部份被拆解或是當成靶艦擊沈外,在1973至1980年間,總共有超過60艘「基林」級驅逐艦被美國轉讓給11個國家的海軍,其中幾艘一直服役到21世紀初。

富陽艦

當陽艦

勞艾德杜文號

建陽艦

占士E凱斯號

漢陽艦

1971年開始,中國台灣地區海軍開始接收基林級驅逐艦,總計達到14艘。907富陽艦,原美國海軍DD-838「恩內斯特G斯莫」號,1971年6月移交國軍。911當陽艦,原美國海軍DD-764「勞艾德杜文」號,1972年10月移交國軍。912建陽艦,原美國海軍DD-787「占士E凱斯」號,1973年4月移交國軍。915漢陽艦,原美國海軍DD-833「赫伯特J杜文」號,1974年5月移交國軍。920萊陽艦,原美國海軍DD-790「謝爾頓」號,1973年4月移交國軍。921遼陽艦,原美國海軍DD-832「漢森」號,1973年4月移交國軍。923沈陽艦,前美國海軍DD-839「鮑爾」號,1977年10月移交國軍。924開陽艦,原美國海軍DD-786「里察B安德森」號,1977年8月移交國軍。

萊陽艦

遼陽艦

漢森號

沈陽艦

鮑爾號

開陽艦

925德陽艦,前美國海軍DD-837「薩斯菲爾德」號,1977年10月移交國軍。926綏陽艦,原美國海軍DD-852「雷納爾德馬森」號,1978年3月移交國軍。927雲陽號,原美國海軍DD-718「哈姆納」號,1983年移交國軍。928正陽號,原美國海軍DD-821「約翰斯頓」號,1980年移交國軍。929邵陽艦,原美國海軍DD-788「荷莉斯特」號,1983年3月移交國軍。930資陽艦,原美國海軍DD-873「霍金斯」號級,1983年3月移交國軍。

德陽艦

哈姆納號

綏陽艦

雲陽號

在這14艘驅逐艦中,除「富陽」及「當陽」兩艘是FRAM II艦外,其余十二艘皆為FRAM I 艦,各艦在艦尾皆擁有可停放500MD反潛直升機的小型機庫與飛行甲板。移交時之原始武器裝備為兩座雙聯裝127毫米38倍艦炮,艦首艦尾炮塔各一, 共計四門。艦舯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一座,三聯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兩座等;但「富陽」及「當陽」兩艘FRAM II艦的艦艏則裝有兩座127毫米雙聯裝炮塔,艦舯並未裝備「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器。2005年時僅剩一艘923號「沈陽」艦殘存,但當「紀德」級被台灣當局用天價從美國買回後,「沈陽」號也即將退役,「沈陽」艦的退役象征台灣海軍向長達三十年的「二戰時代」正式告別。

正陽號

邵陽艦

荷莉斯特號

資陽艦

1972年至1981年,南韓陸續接收7艘美制「基林」級驅逐艦 。915「忠北」號1972年接收,原美國海軍DD-805雪弗萊號。916「全北」號原美國海軍DD-830埃弗裏特 F 拉森號。919「大田」號1976年接收,原美國海軍DD-818 紐號。921「光州」號1977年接收,原美國海軍DD-849里察 E 克勞斯號。922「江原」號1979年接收。原美國海軍DD-714威廉 R 拉什號。923「京畿」號1980年接收,原美國海軍DD-883紐曼 K 佩裏號。925「全州」號1981年接收,原美國海軍DD-876 羅傑斯號。這7艘驅逐艦在北韓半島是重量級的存在。雖然是舊式驅逐艦,但對於以魚雷艇和炮艇為主力的北韓海軍,南韓海軍在前期依然占據了明顯的裝備優勢。

「忠北」號

拉森號

「京畿」號

紐曼K佩裏號

「江原」號

拉什號

「光州」號

「大田」號

紐號

「全北」號

「全州」號

1970年代伊朗海軍除了兩艘山姆納級驅逐艦,還購買了兩艘基林級驅逐艦,但僅用於備件。這兩艘基林級驅逐艦是DD-881博特朗號(該驅逐艦在1976年和黴國海軍堅尼地號航空母艦(CV-67)撞擊的事故後退役,伊朗沒有錯過以廢金屬價格購買她的機會。)還有一艘作為備件的驅逐艦是和巴布爾、帕朗同級的DD-713肯尼斯·D·百利號。抵達波斯後,兩艘驅逐艦上所有能用的部件都被拆得一幹二凈,艦體則在帝國海軍的演習中被擊沈。

博特朗號

希臘皇家海軍在1952年接受了第一艘美國援助軍艦,一艘坎農級護航驅逐艦博斯特威克號,此後美國又陸續提供了許多軍援軍艦,這些艦艇構成了希臘海軍冷戰時期的主力。1970年代初期,美國還提供了一些經過FRAMII改裝的老式驅逐艦,將希臘海軍拉入了導彈和現代化時代。共有法蘭·諾克斯號(DD-742)、格克號(DD-783)、科尼號(DD-817)、米里斯·C·霍士號(DD-829)、查理·P·塞西爾號(DD-835)、魯伯圖斯號(DD-851)、阿諾·J·伊斯貝爾號(DD-869)、戴耶斯號(DD-880)、斯迪克爾號(DD-888)等9艘基林級驅逐艦進入希臘海軍。

希臘海軍鐘愛加裝OTO76㎜速射炮+2組雙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的組合

希臘海軍的基林級驅逐艦金絲雀號

魯伯圖斯號

查理·P·塞西爾號

法蘭·諾克斯

土耳其於1971年接收了10艘基林級驅逐艦,一部份加入艦隊,一部份留作配件供應之用。其中兩艘基林級驅逐艦,改名D346號和347號,原為美國基林級DD-825卡朋特號(1981年賣給土耳其,改名Anitepe),DD-886奧列克號(198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Yucetepe),分別於1981年和1982年向美國購買。按計劃土耳其將對該級艦進行改裝,加裝STIR雷達和垂直發射海麻雀系統。

DD-886奧列克號

土耳其D346號

土耳其D347號

1971-1983年轉讓給土耳其,另外有共計11艘基林級驅逐艦轉讓土耳其,原為美國基林級DD-872弗羅斯特·羅亞爾號(1971年賣給土耳其,改名阿達特佩號)、DD-861哈伍德號(1971年賣給土耳其,改名 科卡特佩號)、DD-765開普勒號(197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Tinaztepe)、DD-853卓思·H·羅恩號(1973年賣給土耳其,改名費夫齊·恰克馬克元帥號)、DD-859諾裏斯號(1974年賣給土耳其,改名Kocatepe)、DD-890梅雷迪斯號(1979年賣給土耳其,改名Savastepe)、DD-842菲斯克號(1980年賣給土耳其,改名Piyale Pasa)。

哈伍德號

諾裏斯號

開普勒號

DD-822羅拔·H·麥卡德號(1980年賣給土耳其,改名Kilic Ali Pasa)、DD-827羅拔·A·艾榮斯號(198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Alcitepe)、DD-789埃弗索爾號(1983年賣給土耳其,改名 加伊雷特號)。 在當時這些3500噸級的驅逐艦是土耳其海軍最好的軍艦。該級艦可分為基林I和基林II兩類,D349,D353和D354為基林II,其余為基林I。

羅拔·A·艾榮斯號

1971年3月27日美國3艘基林級驅逐艦移交土耳其海軍

土耳其海軍加裝了2組厄利孔雙聯裝35㎜GDM-A高射炮

土耳其D354號

土耳其D345號

土耳其D352號

1974年7月,土耳其和希臘為爭奪塞浦路斯,大打出手。21日土耳其人得到情報,一個希臘艦隊在帕福斯(塞浦路斯西南部城市)附近。在此情況下,一支由三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被派向該處檢視。這三艘驅逐艦是阿達特佩號(D353)、科卡特佩號(D354)和費夫齊·恰克馬克元帥號(D351),都是美制基林級的姐妹艦。下午13時,土耳其人決定對希臘艦隊進行空中打擊,第111中隊的F-100D和第141中隊的F-104G相繼飛往戰區。在第一波次的進攻中三艘驅逐艦全部被重創,科卡特佩號於7月21日至22日之間沈沒在阿克羅蒂裏附近。這次誤擊成為了海軍史上著名的烏龍事件。

費夫齊·恰克馬克元帥號(D351)

科卡特佩號(D354)

1980年代開始後,美國海軍將兩艘基林級驅逐艦DD-862「沃格吉桑」號與DD-863「斯坦內克」號移交給墨西哥海軍。墨西哥海軍改名內薩瓦爾科約特爾號和伊爾維卡米納號,兩艦也是極其長壽,前者足足服役到了2014年。在80年代,厄瓜多爾海軍獲得美國基林級驅逐艦DD-819「霍爾德」號,抵達厄瓜多爾後,命名為「Alpha羅總統」號。

「Alpha羅總統」號

墨西哥海軍基林級驅逐艦

墨西哥海軍基林級驅逐艦

墨西哥海軍基林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是美國在二戰末期建造的艦隊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480噸,蒸汽輪機動力,是一種艦隊級快速驅逐艦,想在太平洋戰場上一顯身手已為時過晚。由於設計合理,工藝質素精湛,基林級直到80年代仍是很多國家或地區海軍的主力艦,別看基林級是二戰末期建造,但改裝為導彈驅逐艦以後,面對中國的051級驅逐艦毫無壓力。台軍一口氣買了十四艘此級艦,均以「陽」字命名,被稱為陽字艦。這些老艦在台軍的翻新改進,經過徹底的現代化改裝,實際成為比較先進的側重反潛的導彈驅逐艦,一直用到本世紀初,成為二代艦服役前的絕對主力,台軍最後一艘基林級923號沈陽艦,到2006年才退休。服役時間超過61年,由此可見美國軍艦質素之一流。與此相對比,中國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07型驅逐艦鞍山艦,在中國海軍服役僅38年。

威廉·C·羅爾號

威廉·M·伍德號

基林號

艦長:119米

艦寬:12.5米

吃水:4.4米

排水量:標準2658噸,滿載3520 噸

航速:36.8節

續航:4500海裏/20節

動力:2個西屋渦輪機連線到2個Delaval釘選傳動系雙減速齒輪。2軸,350轉/分,SHP:60000

武器:

最初建成時: 3×Mk.38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魚雷:2×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防空炮:2×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11×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反潛武器:6×「K炮」

1950年時: 3×Mk.38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 ; 防空炮:6×Mk.22 76毫米50倍徑高射炮(2×雙聯裝,2×單裝);反潛武器:2×刺猬彈發射裝置;1×深水炸彈導軌;6×「K炮」

FRAM I改造後: 2×Mk.38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反潛武器:1×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三聯裝Mk.32反潛魚雷發射管(發射Mk.44魚雷),1×QH-50 DASH反潛無人直升機,變深聲吶(VDS)

直升機:法國宇航公司SA316B「雲雀」III直升機或韋斯蘭「超級山貓」Mk 99/100反潛/搜尋直升機(南韓除DD 925號外均裝備);MBB Bo 105CB直升機(墨西哥);麥道MD 500反潛直升機(中國台灣);巴基斯坦海軍該級艦上無此空中支援力量。

MD 500反潛直升機

MBB Bo 105CB直升機

山貓Mk 99直升機

「雲雀」III直升機

人員:350人

服役:總數98艘:DD-710到DD-719,DD-742到DD-743,DD-763到DD-765,DD-782到 DD-790,DD-805到DD-808,DD-817到DD-890

哈姆納號

阿格霍姆號

恩內斯特·G·斯莫號

裏奧納德·F·梅森號

弗雷德·T·貝裏號

佛瑞斯特·羅亞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