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為什麽甲午海戰那麽恥辱?中國輸了一場不該輸的戰爭

2024-06-17軍事

甲午中日戰爭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那是近代中國和日本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戰爭結果以中國戰敗、日本戰勝而告終。其實,在這場戰爭前,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去戰勝日本,但卻被一個彈丸小國打得潰不成軍。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們將撥開歷史的風塵,走進那段屈辱的歲月。

日本的近代和中國的近代很相似,都是列強入侵,都是國家受辱,都是透過各種方式實作國家富強。中國為實作國家富強采用的方式是洋務運動,日本叫明治維新。二者運動的方式、目的基本一樣,結果卻大不相同。首先我們說一下洋務運動中國海軍的發展。當時的清政府向西方國家購買了眾多軍艦,其中最重要的是致遠艦和鎮遠艦。可軍艦買回來後一開始並沒有鞏固國防,而是專門給慈禧太後運送南方的水果,直到中國三支近代海軍建立才交付給北洋水師的。不過中華民族是個善於研究的民族,在軍艦買回來後,中國人便開始研究技術,在北洋水師成立後又補充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軍艦——定遠號,其效能並不亞於致遠艦。

19世紀80年代,德國新型戰艦下水並向外出售,時任直隸總督李鴻章向光緒皇帝上書購買這艘戰艦,光緒帝當即同意,可他說話管用嗎?他只是個傀儡。光緒帝把李鴻章的文書交給慈禧時,慈禧堅決把經費用在修築頤和園上,反對了購買軍艦的主張。中國沒有買,給了日本一個機會。日本當時國內特別窮,但明治天皇從自己的俸祿和政府官員的俸祿裏拿出一半的錢購買了這艘戰艦,取名吉野號。

1894年,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北韓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鎮壓,而日本以保護僑民為由也出兵北韓,兩國軍隊在第三國就這麽相遇了,甲午戰爭隨之爆發。我們先看一下戰爭前雙方實力。清政府擁有軍艦78艘,魚雷艇24艘及各種戰艦,總計噸位八萬多噸,而且雖然清政府在此之前向西方列強賠款了許多白銀,但總GDP仍然是世界第一。日本擁有軍艦69艘,魚雷艇37艘及各種戰艦,總計噸位七萬多噸,日本政府因花費巨額購買戰艦,導致國內經濟十分窘迫,雖然日本的吉野號軍艦比中國先進,但其他軍艦相對落後。而且西方國家全部看好中國,認為日本小武士竟敢挑戰中國巨人。

9月17日,清軍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激戰,北洋艦隊被擊沈五艘,日本艦隊被重創5艘,基本失去作戰能力,李鴻章為了避戰保船,下令北洋水師全軍撤退,日軍占領黃海制海權。駐紮在北韓的日軍強渡鴨綠江進攻遼東半島。11月,旅順淪陷,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遇難同胞21000多人。

雖然日軍占領了黃海,但北洋水師主力尚存。日本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國內經濟已經撐不住了。日本明治天皇再次決定每天只吃一頓飯,政府官員都應如此,節省的錢用在軍費上,這時候,只要清政府再堅持一下,日本自然會垮。於是,光緒帝命令北洋水師進攻,但李鴻章為了保護艦隊,讓丁汝昌堅守不出,此時慈禧太後為了給自己祝壽,避免戰爭影響自己的壽辰,她下令清政府與日軍和談。就是在和談之際,日軍占領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自殺,中國戰敗並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光緒帝在甲午海戰中含淚寫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功足壯海軍威!

正是甲午戰爭後,西方國家開始認為日本這麽小的國家竟然能打敗中國,可見中國之軟弱。於是在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簽訂,中國賠償了日本巨額白銀,全國GDP已經跌落,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頭號強國。

關註我,帶你走進歷史!

因工作忙,無法做到按時更新,非常抱歉[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