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金城戰役:鋼多氣多的終局之戰,面對韓軍,誌願軍打得有多豪橫?

2024-08-18軍事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註】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7月13日,暗灰色的天空陰雲密布,燕子斜飛,遠方隱隱傳來沈悶的雷聲,這預示著夏日雨季即將來臨。 隨著夜幕垂下,第20兵團西、中、東三個作戰集團,以及右鄰第24軍,在金城以南25公裏正面同時發起攻擊。

夏季戰役第三階段作戰即金城反擊戰役正式打響。

1、步炮協同的成功戰例

戰役開始時,實施了誌願軍歷次戰役中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一次炮火準備。

各集團火炮密度分別為:

西集團,正面10.5公裏,火炮343門,平均每公裏32.6門;中央集團,正面9公裏,火炮385門,平均每公裏42門;東集團,正面2.5公裏,火炮210門,平均每公裏84門;右鄰第24軍,正面3公裏,火炮221門,平均每公裏73.7門。

如此火炮密度,相對於當面之敵雖只有有限優勢,但對誌願軍來說,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炮火準備始於當日21時。各方向炮火準備時間長短不一,最長的28分鐘,最短的7分鐘,共發射炮彈1900余噸,對韓軍陣地造成嚴重破壞,其表面工事被破壞30%以上,開辟通路地段內障礙物被破壞80%~90%。攻擊部隊利用炮火準備效果迅速發起沖擊,不到1個小時便全部突破韓軍4個師的前沿陣地。

西集團方向,第68軍第203師、第204師分別向韓軍首都師和第6師各一部發起攻擊。

該集團突破地段寬7公裏,共開了15個突破口,全部位於敵方營、連支撐點接合部或其側後,突破重點在灰古介以西公路兩側及直木洞地區,主要攻擊目標是552.8和522.1兩個高地。這一目標的選擇頗有眼力,既抓住了敵之弱點,又將主要力量集中到能迅速割裂敵防禦體系,奪占敵主要陣地,為縱深作戰開啟通道的要害位置上。

從炮火運用的角度看,從灰古介以西公路兩側實施重點突破,既便於軍、師兩級炮兵群實施集火射擊,也便於發揮坦克炮的直射效力,攻擊發起後,右路第203師同時伸出8個攻擊箭頭,僅12分鐘就突破敵防禦前沿。

23時49分,開始向主陣地552.1高地發起攻擊。突擊部隊緊隨轉入延伸射擊的炮火彈幕前進,3分鐘攻上高地,竟無一人傷亡。

第20兵團稱此戰為「步炮協同的最好戰例」。

2、奇襲白虎團

遺憾的是,由於缺乏使用坦克的經驗,配屬該師的8輛坦克在未得到必要工程保障的條件下勉強發起攻擊,一出待機位置,先頭第一輛坦克就陷到泥裏,第二輛又被地雷炸壞,堵塞了道路,不僅使後面的坦克無法前進,而且影響到炮兵部隊跟進,致使攻擊部隊頭兩天失去了炮火支援。

富有傳奇色彩的奇襲白虎團戰鬥,是第203師最出彩的一仗。

在對韓軍主陣地發起攻擊的同時,該師第609團1個營組成穿插支隊,在副團長趙仁虎率領下,沿522.1高地以東公路向南直插。 排長楊育才率先頭偵察班化裝成韓軍,巧妙透過數道哨卡,潛入首都師第1團(即所謂的「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以奇襲手段搗毀團部及附近的炮兵陣地。敵軍頓時陷入混亂。

穿插支隊乘機發起攻擊,殲滅二青洞附近美軍第555榴彈炮營大部,接著又將乘車趕來增援的首都師機甲團1個營大部殲滅,擊斃機甲團團長。 該支隊在敵縱深大膽穿插,3個半小時前進7公裏,歷經大小戰鬥11次,打爛了韓軍首都師防禦體系。

首都師是韓軍一支勁旅,師長宋堯讚,人稱「石頭將軍」,作風剽悍。「白虎團」團部被搗毀和整個首都師防禦體系的崩潰,為西集團完成第一步作戰任務創造了重要條件。

至14日6時,第203師進至下榛峴、北亭嶺、梨實洞、楊谷一線,完成第一步作戰任務。第68軍戰後總結時贊揚第203師在戰鬥中表現最好,1個小時45分鐘即全部突破當面之敵主陣地,9個小時58分鐘全部打到指定位置。

第204師在左路發起攻擊,分5個箭頭直指敵主陣地552.8高地,於14日3時40分占領該高地。

爾後,乘勢向南猛插,在追擊過程,擒獲韓軍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這是金城戰役俘虜韓軍職務最高者,對首都師士氣打擊甚大。 4時40分,第204師進至月峰山一線,但第601團因指揮失誤在山下停頓了8個小時,受到軍的批評。至17時40分,月峰山及其以南諸高地均被第204師占領。

參加西集團第一步作戰的還有第54軍第130師第388團(該師另兩個團為西集團預備隊),其任務是突破後向烽火山方向發展進攻。

由於該團推進途中走錯了路,直到14日10時才進至烽火山地區,而該地守敵已在5小時前撤逃。按戰前部署,第204師有配合支援第130師奪取烽火山的任務,但實際作戰中沒有很好執行,這也是造成烽火山之敵逃脫的原因之一。

總的來看,西集團第一步作戰打得不錯。鄧華評價說,在金城戰役中,第68軍在「次攻方向起到主要作用」。

3、攻占轎巖山之戰

中央集團的首要攻擊目標是轎巖山,攻堅任務由第199師承擔。

轎巖山為韓軍在金城以北的核心陣地。由西、中、東3個山峰組成,主峰為西峰,海拔768.7米。控制了轎巖山,即可瞰制金城川以北、北漢江以西大塊區域,從根本上動搖韓軍在金城突出部的防禦體系。 因此,韓軍極為重視該點守備,兩個較強的韓軍師——第6師、第8師各以1個團兵力據守,在山上構築了堅固工事,組成交叉密集的火力網。

陣前設定的障礙物多達16層,長300余米,加之山勢陡峻,路窄難行,易守難攻。

第20兵團戰後總結時反思,認為當初將轎巖山作為中央集團主攻方向是有缺點的。

中央集團正面,除轎巖山外,在官岱裏、城後裏之間還有一個寬約3.5公裏的地段。如果以2個師在這一地段並列攻擊,集中兵力火力猛突,突破後以1個師直插開野裏、月峰山與西集團會合,另1個師沿雞巖、東山裏、商山裏直插瑞雲裏、細峴裏與東集團會合,而將轎巖山主峰作為輔攻,以1個師從東峰突破,一路與中央集閉會師商山裏、細峴裏,一路直插執室裏,比起從正面硬啃轎巖山,發展會更快些,殲敵會更多些,勝利也會更大些。

第67軍戰後總結則認為:

即使按原定部署強攻轎巖山,主要突破口的選擇也有問題。如果當時不是對主峰(西峰),而是對東峰、中峰實施主要攻擊,結果可能會更好些。因為從地形上看,西峰山大坡陡,守敵兵力達1個團,陣地縱深3公裏,已形成縱深梯次配備;而中峰、東峰山低坡緩,敵陣地縱深較淺,分別只有1公裏和1.5公裏,均為1個營守備。如果開始時集中力量於中峰、東峰,首先達成突破,然後迅速插至商山裏,繞到西峰側後,主峰守敵很可能不打自潰,不至於後來打得如此艱苦。

當然,這些都是事後分析,當時第67軍對上級意圖的理解是:

「攻下轎巖山是戰役第三階段最高的標誌,攻下轎巖山是完成任務的最低標準,因此我們考慮必須首先攻下轎巖山主峰。」

轎巖山戰鬥打響前,第54軍第135師一名偵察參謀失蹤,當時被判定為叛逃投敵。由於此人參過第67軍第200師偵察會議,了解攻擊轎巖山的計劃,他的叛逃,肯定造成作戰意圖的泄露。

再有,中央集團為預先占領有利的進攻出發位置,於戰役發起前3天(7月10日)先行攻占了轎巖北山腳4個無名高地。 這行動又客觀上向敵方印證了叛逃者的泄密。12日,韓軍調整部署,將轎巖山主峰守備兵力由1個營增加到1個團(第6師第2團),並將第8師第10團3個營全部展開於中峰、東峰,致使該地防守兵力密度大增。

韓軍還特別加強了對轎巖山前沿的炮火封鎖,每天19時至24時,即在誌願軍可能發起攻擊的這個時間段內,封鎖炮火尤為綿密。 第199師攻擊部隊在接敵運動時傷亡特別大(12日晚第595團集結地域開進即傷亡133人),使與此有關第67軍戰後總結這一教訓時指出:作戰意圖的傳達不要過早,傳達時要控制在最小範圍;並且,戰前力爭保持戰場平靜,對守敵前沿支撐點必須要打的應早打(發起攻擊10日之前),遲了寧可不打,否則很難取得攻擊的突然性。

7月13日21時,第199師第595團、第596團共5個營,在各種火炮203門的支援下,向轎巖山發起沖擊。

沖擊前的炮火準備持續28分鐘,是金城戰役各方向炮火準備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但因直射火力少,炮火密度不大,夜間射擊精度較差,對工事的破壞程度只有10%~15%;加之組織計劃不夠細致,步兵未能按時到達集結位置,步、炮行動脫節,部隊運動遭敵炮火殺傷甚重。攻擊西峰的部隊僅有9人打進第一道、第二道塹壕,後在與守敵拼殺中全部戰死;打上中峰、東峰的也僅有37人,力量薄弱,後續不繼,不能最後解決戰鬥。

第199師攻擊受阻,最大的威脅來自敵方炮兵。當晚該師主要突擊力量被敵炮火殺傷者幾近二分之一,損失之大,令人震驚。

究其原因:

一是誌願軍壓制炮火數量少,射程近。該方向敵軍有7~8個遠戰炮兵營,另有曲射炮6~8個群(每群4~8門重迫擊炮),而誌願軍方面壓制炮火只有九O野炮10門、「十加」4門、重迫擊炮17門(重迫擊炮彈僅800發),數量明顯不夠,大部份火炮射程夠不到金城川以南敵炮兵陣地。

二是對敵方炮兵陣地的位置判斷不準。戰前判斷敵炮兵陣地配置在尚山裏,而實際上在陵洞、斤洞地區,兩地相距上千米。戰後實地察看,誌願軍壓制炮彈大都落在商山裏附近山坡上,而敵軍實際的炮陣地上只發現2個陳舊的彈痕。

第199師首輪攻擊受阻,遂將二梯隊由轎巖山東側690.1高地方向投入戰鬥,於14日零時44分攻上中峰、東峰。後又陸續投入第597團和第201師第603團,至14日10時攻占主峰,全部占領轎巖山陣地。

攻擊主峰戰鬥中出現了以身體堵住敵碉堡槍眼的黃繼光式英雄李家發。

4、中央集團的攻擊作戰

對轎巖山的攻擊發起後,中央集團將部份炮兵轉向高代裏方向,對第200師的行動提供炮火支援。這是中集團為解決整個攻擊正面炮兵數量不足而采取的一項措施,目的是在無法建立全面炮火優勢的條件下,透過炮火機動來爭取局部的、暫時的優勢。

按計劃,戰役開始時,先集中炮火打轎巖山,規定時間一到,無論第199師在轎巖山是否得手,都要將火力轉移到第200師的官岱裏方向。 實戰證明,這一處置是正確的。雖然炮火轉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射擊精度,但效果要比兩面同時打好得多,因為它保證了炮火的集中使用,既能確保開啟官岱裏的口子,又能從側後對轎巖山形成威脅,對第199師第二日再攻轎巖山提供有力的支援。

13日23時37分,第200師第598團對官岱裏西南高地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第600團(附第599團1個營)沿雞巖、陵洞公路開啟缺口,進入敵縱深作戰,第599團隨即投入戰鬥。14日淩晨5時,第600團打到東山裏,將韓軍第6師防區分割成東、西兩塊,烽火山和轎巖山兩處守敵均因側後完全暴露在誌願軍攻擊拳頭之下而全盤動搖。第200師進攻方向的守敵除少數逃散外,大部被殲。當日8時,第200師2個團南渡金城川,向梨船洞方向突進。15時,全部占領梨船洞以西及西北地區。

至14日18時30分,中央集團完成第一步作戰任務,給予韓軍第6、第8師以沈重打擊。

5、東集團的攻擊作戰

東集團以第60軍為主,在北漢江以西,轎巖山東南,竹洞、陵洞以東地區實施攻擊。

戰役發起前,為掩護和保證金城戰役的準備,牽制韓軍兵力火力不能西調,第60軍於6月26日晚,以第179師6個連,攻占北漢江以東、魚隱山西南一線韓軍第7、第5師2個營陣地,爾後又在此頑強堅守7天,打退敵8個營大小反撲150余次,堅守938.2高地的第536團傷亡高達1080人。 第60軍為保持戰役後備力量完整,以利於下一步進至北漢江以西作戰,始終未將第536團替換下來。

該團的這場惡仗,從時間上說,是在金城戰役正式發起之前打的,但在第60軍戰史上,仍被記為該軍夏季戰役第三階段作戰的起,點。7月上旬,第60軍將北漢江以東防務全部交給第21軍,隨即轉進至北漢江西岸,與第21軍2個師,以及第33師、第202師第605團,組成東集團,參加金城以南反擊作戰。

由於戰前跨江進行部署調整,東集團各部戰役準備時間只有7~10天,比東集團和中央集團要短得多。

7月13日晚,東集團按統一號令,分路向當面韓軍第3師和第5、第8師各一部陣地發起攻擊。

東集團攻擊正面相對狹窄,又是橫越山脊進攻,一線展開兵力有限,也不便於穿插,加之攻擊部隊不同建制單位過多(先頭2個團又2個營分別來自3個軍、2個師),指揮、協同、保障均有困難。

當炮火準備完畢時,各攻擊部隊都還沒有到達沖擊出發位置;攻擊發起後,擔任主要攻擊任務的部隊又走錯了路,在敵炮火攔阻下傷亡較大,致使13日當夜未能解決戰鬥。 後經重整力量,將後續梯隊投入戰鬥,於14日4時分別占領龍虎洞西南山梁、登大裏、廣大洞,與中集團一部在梨船洞東北會合;至18時,肅清金城川以北殘敵,並以部份兵力向南渡過金城川,攻占金城川與北漢江匯合處的461.9高地。

至此,東集團也完成了第一步作戰任務。

6、韓軍的慘像

當第20兵團在金城以南地區全面展開攻勢的同時,第9兵團所屬第24軍按誌司命令配合作戰。 13日21時,該軍以第72、第74師,在221門火炮的支援下,向以註子洞南山為中心的當面韓軍發起攻擊。

第24軍將主攻目標放在註子洞南山:

一是該地較為突出,突破後受敵兩側威脅小,便於鞏固陣地,並可以以此為依托繼續向縱深發展;

二是該地位於韓軍首都師與第9師的接合部,突入後可將韓軍在該方向的防禦體系撕開一個寬達2公裏的大缺口,便於後續部隊投入交戰。

攻擊發起前3天,第72師第215團突擊連一名班長叛逃投敵,暴露了該部攻擊意圖,韓軍迅速調整部署,前調第9師第28團1個營增強守備。

第24軍仍按預定計劃實施攻擊,突擊部隊動作迅猛,很快沖入陣內與守敵短兵相接,經3小時激戰,全部占領註子洞南山、杏亭西山等陣地。

至14日9時,殘敵除少數逃脫外,大部被殲。當日午後,第24軍部隊占領楊谷、蘆洞以北諸高地,控制了金化之敵向東增援的去路,達成了保證第20兵團右翼安全的任務。

金城反擊戰役發起僅一晝夜,誌願軍使全部攻占當面韓軍主陣地,推進到西起新木洞(金化東北約5公裏),東至金城川與北漢江禮合點之線,向南最遠推進了近10公裏,突破了當面韓軍第一防禦地帶,一舉削平了金城以南「聯合國軍」防線的突出部。

當面韓軍被迫全線後撤,首都師、第3師和第6師均被打殘,不得不結束一線進行整補。

韓軍戰前制訂的防禦作戰計劃,有態勢不利時組織部隊撤退的預案。

因此,韓軍在主陣地被攻破時的後撤總的來看是按計劃進行的,動作比較快,這在金城川以北尤為明顯。

誌願軍發起攻擊翌日拂曉,當面韓軍主力就撤到金城川南岸。後撤時,留有少數步兵、工兵、坦克作掩護,其中,步兵依托要點,邊打邊退;坦克搶占要道、路口,阻擊追兵;工兵於沿途設定鐵絲網、地雷等障礙物,破壞橋梁渡口;同時以航空兵轟炸誌願軍縱深,攔阻其後續梯隊前進。起初,韓軍部隊還能按預案有組織地行動,但由於誌願軍攻勢迅猛,沖亂了韓軍的陣腳,有組織的撤退很快就變成了狼狽不堪的潰逃。

美國記者對韓軍撤退時的亂象有如下報道:

士兵們有的坐在卡車和吉普車上,有的攀爬在坦克上,有的跪騎在大炮的炮身上,還有成千上萬的士兵靠穿著帆布膠底鞋且起了水泡的雙腳向南步行。這些人一拐一拐地向前走,精疲力竭時就在路旁泥地裏倒頭就睡,顧不得傾盆大雨。在退卻的韓軍中間還夾雜著一些美軍的大炮和坦克,他們也被迫向南轉移,因為韓軍步兵的撤退使他們暴露在敵軍的炮火下。很多美國兵撤退時沒有攜帶裝備,在撤退前也沒有顧得上對丟棄的裝備采取任何破壞措施。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註】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