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馬克龍,沒有開玩笑

2024-03-03軍事

2024年2月26日,巴黎正在舉行一場「支持烏克蘭國際會議」。在會議上,法國總統馬克龍語出驚人,他說「不排除向烏克蘭派兵」。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的同時,也引來了廣泛的嘲諷。

法國或者說北約,有那膽子,冒著「三戰」的風險向烏克蘭派兵?於是大家紛紛認為,馬克龍要麽是在開玩笑,要麽是喝了太多波爾多葡萄酒。

起初我也這麽認為,不過接下來更多的關鍵資訊被披露後,真相很可能讓人不寒而栗:馬克龍,沒有在開玩笑。

就在同一天,德國總理舒爾茨爆料,英國和法國的軍人已經在烏克蘭。

此前,北約在烏克蘭有一些特種部隊、顧問性質的人員、情報人員和換皮僱用兵,不是什麽秘密。但舒爾茨說的英法軍人,並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而是負責操作「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的人員。

「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由英法意聯合研制,射程500-600公裏,飛行速度0.8-0.95馬赫,標準的亞音速巡航導彈。

去年5月,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證實,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風暴陰影」。此後,「風暴陰影」頻頻取得戰績,先是在8月初損壞了瓊加爾大橋,暫時中斷了克里米亞到赫爾松的交通,12月又擊沈了俄軍黑海艦隊的一艘登陸艦--滿載排水量4000噸級「新切爾卡斯克」號。

(被擊中起火的「新切爾卡斯克號」)

「風暴陰影」導彈和烏軍的無人艇一起,構成了俄軍黑海艦隊的兩大噩夢。而舒爾茨的原話是,兩國士兵負責操縱「目標控制和伴隨目標控制」,這話有點費腦筋。

簡單粗暴一點,你可以這麽理解,巡航導彈從發現目標、到發射導彈、跟蹤目標,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烏軍是沒法完成的,這些活是英法的人員在幹,烏軍頂多就是發射時負責按一下按鈕。

相比於僱用兵和顧問這些淺層介入,幾乎全程負責操作導彈,已經是深入介入了。

這時候再回到馬克龍所說的「不排除派兵進入烏克蘭」,顯然不是派不派的問題,而是早就派了,馬克龍的真實意思恐怕是多派一點,再大膽一點。

由於外界普遍以為自己在開玩笑,所以過了四天,馬克龍再次表態「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為什麽馬克龍會突然如此激進呢?

與俄烏戰場的最新進展有關。阿瓦迪夫卡中,烏軍的頹勢已經十分明顯,這一點,我在【俄烏戰爭兩周年回顧】裏已經詳細論述,這裏不再重復。

而阿瓦迪夫卡戰役後,烏軍原本的計劃是撤到西部幾公裏處的村鎮堡壘群重新構築防線,但是俄軍的攻勢很淩厲。

從別爾蒂奇到塞維爾內的村鎮堡壘群防線,還沒構築好就被打穿了,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還是次要,主要是無論人力還是物力,烏克蘭都趨於枯竭了,很難再支撐太久,越拖下去對烏克蘭越不利。

(頓涅茨克戰場最新進展圖)

這對西方來說,就是個比較難辦的事。

要知道,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這兩年來給烏克蘭的援助總額,實際上都在千億美元以上,投資了兩千多億美元的專案,不能就這樣打水漂了,總得回籠一部份資金。

如果烏克蘭能在西方援助下獲勝,或者扛住俄羅斯的攻勢,達成比較有利的停火條件,那麽這些投入的未來回收前景就不用擔心。

可是現在烏克蘭明顯扛不住了,普京已經不急於談判停火了,這些投入的未來回收前景就值得擔憂了。萬一烏軍出現比阿瓦迪夫卡更大的崩潰,比如像剛開戰時期,南線烏軍那樣的大面積崩潰,或者俄軍在哈爾科夫那樣的崩潰,都會大大提振普京的信心,投資回收無望。

烏克蘭雖然整個國家已經被打爛,但潛在的油水還是非常多的,比如,西部的喀爾巴阡礦帶,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中部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後面簡稱:第聶伯羅州),是一個世界級的資源寶庫,該州著名的尼科波爾錳礦區,一個礦的儲量就占世界錳礦儲量的半數以上;

著名的克里沃羅格鐵礦,雖然開采了多年,但迄今為止,可工業化開采的儲量依然超過100億噸,是歐洲第二大鐵礦區,僅次於俄羅斯的庫爾斯克這個世界最大鐵礦區。

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礦藏,這些資源的價值合計,遠遠超過西方對烏克蘭的投入,是很大的誘惑。

不過,烏克蘭西部雖然不擔心俄軍打過來,但是戰爭狀態下無法開采,屬於看得見摸不著;

而位於中部的第聶伯羅州,東邊就是頓涅茨克州,按現在的勢頭,俄軍遲早拿下頓州,等拿下了頓州,大概率是要「得隴望蜀」的,到時候第聶伯羅州豐富的資源,就不一定能進入西方口袋了。

(第聶伯羅州)

為了保證資源歸西方,減少專案投資損失,最好的辦法就是北約直接下場,當然,不是派出大量的地面部隊到前線和俄軍作戰,那樣風險太大了。

而是派兵到烏克蘭的西部和中部,事實上控制這些地區,同時擺出一副撕破臉的架勢,給俄羅斯極限施壓,如果普京不想打「三戰」,願意談判停火,計劃就成功了,這些資源就能進入開采階段。

除了彌補投資的裏子損失,面子問題也很重要。

俄烏戰爭後,在美國的主導下,西方表面上進行了空前團結的制裁行動,起初大家都以為,俄羅斯輸定了,哈爾科夫兵敗和華格納兵變時,更是強化了這種印象。

但時隔半年,形勢倒轉了過來,俄羅斯由輸定了變成了贏定了,甚至有一定的機率贏得太多(烏軍出現崩潰的情況下),這是西方完全不能接受的。

最好的辦法是繼續援助烏克蘭,擋住俄軍,等到大家打不動了,再談判停火,西方全程提供協助即可。

可現在,由於去工業化太厲害,援助的數量明擺著上不去,美系盟國們也都盡力了,像南韓,已經給烏克蘭供應了超過一百萬發炮彈,可對烏軍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隨著時間的推移,烏軍崩潰的機率在不斷增加。要是西方全力援助下,烏克蘭不僅沒打贏,還打輸了,甚至出現了崩潰,西方將會威信掃地。

廣大發展中國家會覺得,不過如此嘛,西方對世界的統治成本就大大增加了。實際上,這一點法國的體會是很深的。

尼日爾、布基納法索和馬里三國,為什麽敢在去年挑戰法國?實際上這三國都沒有多少兵力,兵力最多的馬里,全國軍隊數量還不到一萬人。

但他們就是敢掀桌子,關鍵就是西方沒能搞定俄羅斯,沒能殺雞儆猴,讓他們膽子壯了,僅靠少量兵力和民意支持,加上一些華格納僱用兵,就敢硬剛法國。

要是烏克蘭出現戰場崩潰,壯起膽子的國家會更多。這種情況必須避免發生,而且沒有多少時間了,因為11月就是美國大選,誰也不敢確保川普會不會卷土重來。

因此最好在美國大選前實作停火,保住面子。方法也是上面說的,由北約出兵,控制烏克蘭的西部和中部,強壓俄羅斯實作停火。烏克蘭的資源由西方主導開采後,還能培養一批利益集團,制約那些試圖結束烏克蘭的美國政客。

2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眾議院的聽證會上說,「如果烏克蘭戰敗,我真的認為,北約將與俄羅斯開戰」。

一個馬克龍,一個奧斯丁,足以說明西方對於派兵進入烏克蘭是有客觀需求的,不是馬克龍的酒後口嗨,所以我才說,馬克龍不是在開玩笑。

(圖源:參考訊息)

也許有人說,馬克龍不是戴高樂主義者嗎,前兩年還在說北約「腦死亡」,怎麽變卦得那麽快,其實這是個常見誤區。

戴高樂當年反美不假,但戴高樂也只是為了在西方框架內爭奪更多話語權,沒有脫離西方框架的意思。

而且,戴高樂對於殖民地起義的鎮壓,從來都是不手軟的,光是暗殺非洲開國領袖,就搞了好幾次。

那麽高舉「戴高樂主義」大旗的馬克龍,看到非洲活躍的華格納,和在俄羅斯幫助下,脫離自身控制的西非三國,難道不會恨得牙癢癢?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曾說過,「沒有非洲,法國將淪為第三世界國家」。沒有非洲的供養,法國人就會失去今天的高福利生活,其重要性無可替代。

所以俄羅斯在非洲的動作越大,兩國利益沖突越嚴重。

當然,有客觀需求不代表立刻執行,派兵進入烏克蘭的收益雖然很大,但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是成正比的。面對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引發「三戰」的言論,大部份北約國家選擇了批評馬克龍。

但批評歸批評,既然馬克龍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自己是認真的,奧斯丁也做出了類似的表態,我們就必須認真對待,評估包括「三戰」在內的各種可能性。

也許螢幕前的你會覺得「三戰」很可笑,畢竟我們的教科書不斷強調「和平與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題。然而回到兩年前,又有多少人相信俄軍會大舉進攻烏克蘭呢?

回到一年前,又有多少人相信新一輪巴以沖突會打得如此慘烈呢?歷史的行程往往就是出人意料的,沒必要當埋沙鴕鳥。

「和平與發展」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主題,亂紀元的時代主題是:活著。

2019年,從【文在寅的復仇】開始,有幾百萬讀者關註我們,我在文章裏帶大家解析了當今國際局勢和中國的崛起之路。

如今,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掃碼即可加入

40000+人都在盧克文工作室

看國際風雲詭譎,時事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