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M19遺骸確認為崔海治烈士

2024-01-27軍事

M19遺骸確認為崔海治烈士

「三叔啊,我終於找到你了!」看到親人復原後的樣子,崔玉岐流下了眼淚,這一刻,他等了很多年。

△崔海治烈士復原像(右)與其哥哥照片(左)對比。

崔玉岐口中的三叔名叫崔海治,中國共產黨黨員,一九四七年一月在汾孝戰役中負重傷,在醫院救治無果,犧牲時年僅23歲。

父親臨終前,特意囑咐:「一定要把你三叔找到,這是我的一樁心事啊。」退休後,崔玉岐便踏上了漫漫尋親路,只為找到這位素未謀面的三叔。

△崔玉岐在尋親途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根據崔海治生前的部隊資訊,崔玉岐來到了山西呂梁南村,並在復旦大學副教授文少卿及其團隊的幫助下,確認了南村烈士墓編號為M19的遺骸就是崔海治烈士。

為了讓親人能夠再見烈士容顏,文少卿團隊透過顱面復原技術還原了崔海治烈士的面容。當崔玉岐看到三叔和父親年輕時

相似的樣貌對比後,眼淚奪眶而出,「謝謝你們,也替我父親謝謝你們……」

△復旦大學副教授文少卿在田野發掘現場。

為無名烈士遺骸鑒定,文少卿堅持了近八年。支撐他一路走來的不只是來自烈士親人的一聲聲感謝,更多的是來自現場的一次次震撼和感動。

△團隊在呂梁南村墓地進行遺骸發掘工作。

今年3月,文少卿和團隊來到呂梁南村墓地。他們在這裏整理出49具烈士遺骸,那一幕幕令人扼腕嘆息的景象,大家永遠無法忘記。

一具遺骸在頭骨眼窩上方有處穿透式的彈孔,從體質特征綜合判斷,這位烈士在20歲左右;一具遺骸右腿股骨處有平整的切痕,應該是在當時簡陋的環境下接受了截肢手術。一具遺骸的骶骨和髖骨上共發現4個彈孔,彈孔周圍分布大量碎骨,可見當時戰鬥之慘烈。

△烈士遺骸上彈孔清晰可見。

△南村墓地發現多例截肢個體。

21歲的蔣紫溪是團隊裏最年輕的隊員,每次發掘時她都極力壓抑著內心深處的悲痛,「大多數烈士犧牲時還沒有我大……」

南村烈士墓出土的49具遺骸,平均壽命僅20.5歲,最小的大約只有14歲……

△復旦大學考古隊隊員在工作中。

根據考古科研慣例,文少卿團隊將無名烈士的遺骸從M1至M49進行編號,並將尋親行動命名為「點亮方案」。若後人與烈士的DNA匹配成功,烈士墓碑上的編號就會變成他的名字。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這項事業,讓無名烈士都能找到親人,都能回家。」

△復旦大學考古隊隊員會在一天工作結束後寫日記記錄心路歷程。

去時少年身,歸來英雄魂。今天的歲月靜好,只因你們當年的奮不顧身。找到,看見,記住。歷史不會忘記,英魂永留人間。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