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都說聯合國就是美國的一個傀儡,中俄為何不結束,另起爐竈?

2024-10-04軍事

網上常常有一個觀點,說聯合國根本不能主持公道,就是一個美國的傀儡,中俄應該一起結束,另起爐竈。那麽,這個觀點有道理嗎?

咱們先看看一個「另起爐竈」的真實案例。俄羅斯被國際奧委會禁止參賽後,在今年6月份自己辦了個金磚國家運動會,還邀請了全世界的運動員來參加,包括西方國家。結果來得最多的,是同樣被國際奧委會制裁的白俄羅斯運動員,中國只是派出了奧運選拔賽淘汰的選手,最後金牌還不到白俄羅斯的一半。其他國家也基本都和中國差不多,都是派二流選手來參賽,因為都不想影響一個月後的巴黎奧運會。至於那些所謂參賽的西方國家運動員,壓根沒有出現在比賽現場。

都說體育應該遠離政治,然而體育恰恰就是和平時期,最能反映國際政治實力的舞台。俄羅斯這場遭到冷遇的運動會,恰恰就是當下俄羅斯國際政治影響力的真實寫照。而中國對這場運動會的態度,也恰恰是對俄羅斯國際政治影響力的真實判斷。所以你說,中俄結束聯合國,再搞第二個「聯合國」,能有多少國家追隨呢?

沒錯,聯合國的確很少能主持公道,但這不是聯合國的錯,而是因為美國太強。所以結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中俄留下來,把自己變強才是正道。普京都說了,「我們為什麽要結束?聯合國和其他聯合國機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確定了二戰結果。」普京這話說得很明白,德國日本這兩個戰敗國都沒結束聯合國,中俄作為戰勝國,自己倒結束了,豈不是否定了自己是二戰正義的一方?

那麽,中俄怎麽才能變強?一方面要各自苦練內功,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強兩國之間的合作。

其實中國對於中俄合作,始終是沒有上限的,關鍵在於俄羅斯。在十年前甚至三年前,俄羅斯對於西方還是抱有幻想的,另外也是擔心中國的影響力過大,導致自己「失去」中亞等地區,所以對於中俄合作,始終是有所保留。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終於徹底「向東轉」,不僅默許了中吉烏鐵路的開工,為了擺脫西方制裁的影響,還在全國各地建設經濟特區和工業區,並出台了 「減少稅收」、「能源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中企進入。而且在最近,俄羅斯還開始允許中國使用「北極航線」,商船到歐洲阿姆斯特丹港,比走蘇伊士運河縮短了5000公裏,節省了四分之一的運輸時間。

俄羅斯加大向中國的開放力度,效果可謂立竿見影。最近這兩年,中俄貿易屢創新高,2023年甚至突破了2400億美元。與中國的貿易,有效緩解了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的影響,也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一個不小的市場,這是互利互惠的,有助於增強中俄兩國各自的綜合實力。接下來中俄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加強兩國經濟的一體化行程,最好能實作零關稅,搞成類似RCEP的自貿區,實作投資的便利化,這樣才能充分借助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實作遠東地區的深度開發,打造俄羅斯新的經濟增長極。

當然,僅僅是經濟上的合作還不夠,中國還要加強科技合作,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之前中俄曾合作研發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但因為主導權問題而不了了之。現在俄羅斯遭遇西方的全面封鎖,科研經費又大量被軍費擠占,想要繼續保持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實力,保證人才不斷檔,唯一的出路就是與中國搞合作研發。但如此一來,合作專案就必須由中方主導,比如整體設計,生產線也必須在中國,俄方只負責部份子系統的研發和制造。未來,如果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環境進一步惡化,俄羅斯還可以考慮用核潛艇技術,換取中國的電子技術,互相補齊對方的最後一塊短板。

中俄透過經濟和科技上的合作,增強彼此的綜合國力,就可以更好地在外交領域緊密聯動了。比如在亞太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海空軍的聯合演習和戰略巡航,在中東推動地區和平行程,在非洲攜手驅逐新殖民主義勢力。透過在全球的戰略協作,一點一點削弱美西方的勢力範圍,中俄才能逐漸提高在聯合國的話語權,將聯合國變成真正為國際社會主持公平正義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