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20年前中國買了一艘船,有人說不值?最後開啟了中國海軍新大門!

2024-01-28軍事

慢船去中國 ,西方人的一句俗話,表面意思是指古代到中國遠隔重洋路途遙遠,最後引申為漫長的道路。

而有這麽一艘船,當年在來中國的時候, 整整花了4年, 其速度之慢應該要打破世界記錄了。

這艘船就是曾經的瓦良格, 現在的遼寧號。

初見大船

回到30多年前的1992年,中國一位造船專業的教授到烏克蘭進行學術存取,期間一位同行突然問這位老師,想不想看看他們的那艘大船。

這艘大船就是瓦良格號,因為蘇聯剛剛解體,它成了烏克蘭的遺產。在烏克蘭的時候,同行向中國的老師透露,他們已經沒錢繼續建造下去了。

得知此事的教授,回國後立刻匯報了這件事。很快,我方的一支考察團就前往了烏克蘭。

考察團看到了船,發現它有六成以上已經完成了建造,而且整體已從船台下水停靠在碼頭了。在船上,部份大型器材也都已經安裝完畢。

彼時,若是把船拆解當廢鐵賣掉,烏克蘭的收益最多只有500萬美元。如果是技術拆解的話,自己至少要耗費2.5億美元。

賣,不值錢;拆,費錢;繼續建造,沒錢。所以,烏克蘭就想把整艘船賣掉,這樣好歹還能賺一點。

考察團看過之後,覺得整艘船效能不錯,性價比很高,烏克蘭方面也同意賣給我們。可後來由於經費問題,這件事雖然雙方都有意向,但接下來的幾年卻遲遲沒有推進。

直到1998年,澳門的創律旅遊娛樂公司,才將瓦良格收入囊中。然而合約簽好以後,該公司的資金鏈就出問題了。

買下瓦良格的創律徐增平

烏克蘭方面想讓買方盡快把船拖走,而公司又沒錢將船運回來,事情於是又僵持了幾個月。

這期間,由於船已經賣給了創律公司,繼續停靠在烏克蘭的船廠需要繳納費用。每天的停船費就高達5000美元,公司承擔不起,甚至萌生了將船轉賣的念頭。

此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接受了該船,接下來將船運送回國的任務也由集團負責。一切都很緊急,事後前往烏克蘭的大連造船廠副船長唐士源等人的護照,都是提前3天才辦理好的。

唐士源他們是第一次見到大船,此時距離1992年教授第一次看到該船已過去了8年。船上早已成了海鷗、海燕等鳥類的家園。

登船後發現,一些電纜早就不知被誰割去賣錢了,一些零配件不見了,船的大軸也被焊死了。

接下來,中方人員還透過公開征集的方式,盡可能搞到了一批造船圖紙,這些設計圖紙後來都被放在了船下的倉居里。

等一切準備工作就緒,這艘銹跡斑斑的大船就要被拖著回國了。

過不去的海峽

大船本身沒有動力,負責拖運它的,是荷蘭的一家運輸公司ITC。他們的拖船SABLE CAPE號,還在1999年5月就抵達烏克蘭了。不過後來因為創律沒錢等原因,這艘拖船在烏克蘭白等了幾個月後離開了。

此後,ITC又派了另一艘拖船SUHAILI號前來執行任務。原本預計最多兩個月左右就能將船拖回,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接下來竟然耗費了近3年時間。

2000年6月,早已沒了任何動力系統的這艘大船,在拖船的牽引下,緩緩離開了烏克蘭的港口。

在黑海海域向著西南方向出發,3天後就抵達了連線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峽區域,這裏是土耳其的領海範圍。

土耳其海峽又叫黑海海峽,整個海峽區域由三部份海峽組成,海峽兩岸都是土耳其的領土,而海峽也是亞歐大陸的一個分界線。

海峽的大概走向呈東北-西南走向,最先要透過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本以為一切順利,可拖船剛要進入海峽時,土耳其方面卻攔住了。

按照土方的規定, 民用船只可以自由通行,但是軍艦需要向土耳其方面申請才能透過。 就這樣,由於申請遲遲不能透過,大船連同拖船在內,只能在海峽一側的黑海裏停留徘徊。

時間一晃由夏入冬,事情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此時,中國駐土耳其大使姚匡乙接到了國內指示,要他負責解決透過海峽的事情。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曲折且困難重重的交涉工作便開啟了。

其他勢力想阻攔大船透過

中文網上經常調侃土耳其是狗中哈士奇,意思是說他一個小國,總敢在大國的神經線上反復橫跳。沒辦法,掌握了海峽命脈的土耳其確實有這個資本。

同樣在當年,對於阻攔大船透過一事,土耳其方面就是公開的「待價而沽」。不過公開給出的不允許透過理由是安全。

作為大使的姚匡乙,從2001年初開始,正式跟土耳其方面的各路官員接洽此事。其中一位負責海事事務的負責人,明確反對瓦良格透過海峽。該官員是負責人,掌握著是否放行的許可權。

姚匡乙最初跟該負責人會面時,後者一直在嘮嘮叨叨說安全隱患。他說大船長度超過了306米,寬度將近72米,沒有任何動力系統,全靠拖船前進,前後長度超過了550米。

當年透過土耳其海峽時的情況

這樣長度,船容易觸礁擱淺,一旦在海峽實施救援,還容易對兩岸土耳其的珍貴文物造成威脅,損失不小啊。

隨後, 該負責人向姚匡乙說了所謂的解決辦法,要麽把船原路拖回,給它裝上動力系統再過,要麽就把船肢解了再透過。

此後,姚匡乙又跟土耳其方面的其他官員進行了接洽,但是他們的態度都是類似的。所以,這擺明了就是不想放行。於是,我方開始分析土耳其為何要阻攔。

從土耳其國內的情況看,所說安全隱患只是一個方面,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土耳其國內的政治勢力,有支持跟中國合作的,有對跟中國合作持反對態度的。中國大使會見的那名海事部門負責人,不巧就屬於反對派。

而從外部的情況看,自從創律公司將瓦良格賣下,各國媒體就一直有報道說,中國要將其改造成航母,而不是像創律的老總徐增平所說,要將其改造成娛樂城。

彼時,還有外媒跑到澳門去調查,說徐增平的創律公司,根本就沒有在當地經營博彩業的特許證。這樣一來,外界的各種猜測聲音就更多了。

於是,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就開始用各種方式給土耳其施壓,不讓其給大船放行。

有一個細節很微妙,姚匡乙和土耳其海事部門負責人會面當天,美國的大使也跟這位負責人會面了。說是邀請該負責人存取美國,要在海峽上安裝網絡攝影機,監控過往船只。

外界議論紛紛,還有別的國家暗中下絆子,姚匡乙作為大使,一時間很難做交涉工作。

交涉後的情況

就在大使忙著進行交涉的時候,瓦良格和拖船在黑海裏沒有地方可去。第一沒有港口可以停靠。第二大船沒有動力系統, 為了不使其在海上漂流出了岔子,拖船只能拖著它在黑海裏一遍遍轉圈。

在整個等待的過程中,原先拖著它出港的拖船,又換成ITC公司下屬的另一艘船了。這艘拖船的船長是菲律賓人,他曾對媒體表示,這趟航程太過於漫長了。

在無聊的等待期間, 甚至還有一架直升機停在了大船上,並且還在上面寫下了「法國人到此一遊」幾個字。

另一邊,交涉工作還在進行,但是相當不順利。土耳其方面依然拒絕船只透過,最終中國只能再次派出代表團,跟土耳其各部門進行洽談。

2001年時,土耳其還在經受亞洲金融風暴余波的影響。我方後來提出,可以開放中國人赴土耳其旅遊,同時在其他領域也展開合作。

後來,根據土軍方一位人士告訴媒體,軍事領域後來達成的合作,讓土耳其軍方的立場發生了改變。隨即,土耳其政府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姚匡乙後來還保留著跟土耳其各方交涉的談話記錄,土耳其政府態度轉變後,總理直接將指示下發給了海事部門的那位負責人。

該負責人隨後舉行了釋出會,姚匡乙的記錄中也有提及。那位負責說,指示是由總理府等部門發出的,他們只能被迫執行,至於安全通行的條件,則有該部門組成的專家組具體負責。

就這樣,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瓦良格才算是真正踏上征程了。

繼續波折不斷的航程

土耳其方面同意了,然而接下來在透過海峽的時候,卻偏巧趕上了惡劣的天氣。進入愛琴海後,風暴中與拖船相連的所有纜繩都斷了。好在接下來天氣很快好轉,一切有驚無險。

按照原來的計劃,大船接下來走蘇伊士運河,這樣行程能縮短很多。然而 2001年末又趕上伊拉克危機,蘇伊士運河雖然在埃及人手裏,但沒有美國人點頭,誰都不能從這裏經過。

中國駐埃及大使在跟埃方溝通後無果,最終在拖船的牽引下,只能向西出直布羅陀海峽,而後順著非洲西海岸向南。

經過萬裏之遙繞過南端的好望角後,再橫跨印度洋,穿過馬六甲,這趟行程才算基本畫上了句號。

即便如此,在後半段的行程中,惡劣的風浪天氣,船身巨大產生的拖拽難題,依然是最大的隱患。繞行過好望角後,中國又從國內專門派了拖船前去接應。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行過程中 ,包括南非、日本甚至台灣地區,時時拍出飛機或是快艇靠近拖船隊伍拍照。由於沒有構成實質性影響,船隊一般也不搭理他們。

當船隊離開印度洋進入南海後,船隊接到了最終的命令,目的地是大連。

結語

瓦良格經過如此漫長的時日,才算完成了它的換家之旅。對它接下來,這一切僅僅都還是起點。

因為接下來,它要在新家變身,它要從瓦良格,變成遼寧號。

參考資料:

【「瓦良格」號航母艱難中國路:歷經4年遭重重阻力】 北京日報 201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