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美援朝到底贏沒贏?上甘嶺老兵含淚自述,隱瞞70多年的真相

2024-04-18軍事

從1950年的深秋開始,那場聞名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就像一顆巨大的石頭,投入了中國歷史的洪流中。那時的中國,國內狀況可謂是一團糟,百廢待興,人民生活極度困難。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下,我們的誌願軍戰士們挺身而出,他們懷揣著保家衛國的信念,踏上了那片戰火紛飛的土地。

那些日子裏,誌願軍戰士們與美軍進行了殊死的搏鬥。他們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沒有退縮,更沒有畏懼。在冰冷的冬天裏,他們與美軍在雪地裏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較量。在炎熱的夏天,他們又和美軍在叢林中展開了生死搏鬥。他們的英勇事跡,至今仍讓人感慨萬分。

時光荏苒,如今距離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74個春秋。然而,對於這場戰爭的勝負,人們的看法卻依然存在分歧。尤其是美國人,他們認為在這場戰爭中,他們取得了勝利。他們常常拿出傷亡數碼來說事,認為他們的傷亡人數要遠遠少於中國。

但是,真正的勝負,又豈是單純的數碼所能衡量的呢?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勝利的艱辛與意義。在2000年,來自浙江省瑞安市的誌願軍老兵馬發泉。他講述了親身經歷,讓我們對那場戰爭的勝負有了全新的認識。

1951年10月,北韓半島的秋天來得特別早,金黃的落葉在陣陣秋風中翩翩起舞。然而,這寧靜的美景被突如其來的炮聲打破,北韓戰場上的硝煙再次彌漫。

馬發泉心中充滿了緊張和期待。對於戰爭的了解僅限於村裏老人講述的那些遙遠的故事。然而,此刻,他即將親身經歷這場殘酷的戰爭。

他們的連隊接到了攻擊541高地的任務。541高地,一個戰略要地,對於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馬發泉跟隨部隊來到了陣地,他緊張地握著手中的步槍,心跳聲在耳邊回響。

就在這時,他眼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他的大堂哥馬良續,身為偵察班班長的他,帶著幾個戰士沖出了戰壕。馬發泉心中一動,他記得大堂哥在村裏時就是一個英勇善戰的人,如今在戰場上更是英勇無畏。

大堂哥馬良續帶著偵察班的任務,要到541高地前方去探明敵人的火力配備。這是一項艱巨而危險的任務,但他們沒有退縮,毅然決然地沖向了前線。

夜色如墨,星光點點,馬良續和七名戰士如同夜行的獵豹,悄無聲息地潛行在草叢和樹木之間。他們的目標,是前方不遠處美軍堅固的陣地。每個人都背負著重要的使命,心中的決心如同磐石般堅定。

馬良續手中握著一把鋒利的大剪子,這不僅僅是一把工具,更是他們突破敵陣的利器。他眼神犀利,緊盯著前方密集的鐵絲網,那是他們前進的第一道障礙。他深吸一口氣,緊握剪子,身體瞬間爆發出一股力量,幾下迅猛的揮舞,鐵絲網就被他剪開了一個大窟窿。

他回頭,用手勢示意身後的戰士們跟上。他們像靈活的豹子,迅速而敏捷地鉆進了鐵絲網的大窟窿。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移動著,生怕發出一點聲響,打破這寧靜的夜。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過得異常緩慢。大約一刻鐘後,他們的任務順利完成,七名戰士和馬良續準備按照原路返回。然而,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緊張的氣氛打破了夜的寧靜。他們被敵人發現了!

突然,一束刺眼的光芒劃破夜空,碩大的探照燈如同白晝的烈日,猛然間照亮了他們的位置。那光芒銳利而刺眼,仿佛要將他們暴露在敵人面前。緊接著,一陣密集的機槍掃射聲響起,子彈如同暴雨般向他們傾瀉而來。

馬良續瞬間反應過來,他迅速指揮其他戰士尋找隱蔽物。他的聲音冷靜而堅定,仿佛能安撫戰士們緊張的情緒。然而,他自己卻站在了一個相對開闊的位置上,沒有掩體的掩護,他暴露在了敵人的槍口之下。

在那一刻,一枚迫擊炮彈呼嘯著飛來,像是惡狼般兇猛,直接在馬良續的身旁爆炸開來。那股強大的氣浪猶如一只無形的大手,狠狠地推著馬良續,將他推出了老遠。他的身體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最終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靜靜地躺在那裏,不再動彈。

而在後面的馬發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的大堂哥,那個一直陪伴他、照顧他、與他共同經歷風雨的人,就這樣被敵人奪去了生命。他的心如被撕裂般痛苦,眼中充滿了憤怒和悲傷。雖然他們並不是親兄弟,但在戰場上,他們早已是血脈相連、骨肉至親。

馬發泉看著大堂哥那近在咫尺的遺體,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他想要沖出去,將大堂哥的屍首背回來,給他一個體面的葬禮。但是,他剛要起身,就被一旁的班長緊緊地拉住了。

班長嚴肅地看著他,說道:「現在出去,就是暴露我們部隊的火力點,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馬發泉當然知道,他是一名軍人,他清楚部隊紀律的重要性。他不能因為個人的情感而破壞了整個戰局。

馬發泉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咬緊牙關,沈聲說道:「等到總攻的時候,咱們再算總賬!」

這一場戰鬥,誌願軍最終贏得了勝利,這本該是值得歡呼的事情,但馬發泉的內心卻充滿了沈痛。盡管勝利的喜悅在戰場上彌漫,但對他來說,勝利並不能掩蓋失去大堂哥的悲痛。他在沖鋒的路上,不時地看到身邊同伴的遺體,那些曾經並肩作戰、共同面對敵人的面孔,此刻卻靜靜地躺在地上,再也無法醒來。

戰爭的殘酷性,馬發泉體會得比任何人都要深刻。每一次沖鋒,每一次交火,都有戰友倒下,再也無法站起來。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在戰火中閃耀,也看到了敵人的殘忍和無情。

然而,馬發泉並沒有被這種殘酷嚇倒。相反,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每一個戰士的犧牲,都讓他對敵人產生了刻骨的仇恨。他發誓,要用自己的力量,為那些犧牲的戰友們報仇雪恨。

1952年的冬天,寒風刺骨,但在北韓的上甘嶺,卻進行著一場殘酷的戰鬥。那時,美軍司令官範弗利特下令,要對上甘嶺、五聖山一帶的誌願軍陣地展開猛烈的轟炸。那些飛機像憤怒的狂龍一樣,在陣地上空盤旋,投下了一顆顆炸彈。整個山頭仿佛都在顫抖,標高被炸掉了整整兩米,山體都被炸得酥軟,仿佛輕輕一碰就會崩塌。

誌願軍戰士們身處這樣的險境,不得不暫時撤入地下的坑道,暫時躲避那如狂風暴雨般的轟炸。但他們的心中,卻充滿了不屈的鬥誌。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就像出洞的猛虎,突然發起突擊,奪回白天失去的陣地。

戰鬥異常慘烈,誌願軍戰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毫不退縮。馬發泉,就是這些英勇戰士中的一個。他和許多戰友一樣,咬破自己的手指,用鮮血在紙上寫下了誓言。每一個字,都是他心中堅定的決心,每一滴血,都是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

「我向領導保證:守紀律不後退,人在陣地在,重傷不叫苦,輕傷不下火線。」這幾十個字,每一個都仿佛有著千鈞之重,展現出了戰士們堅定的信念和決心。他們不怕犧牲,不怕困難。

很快,馬發泉和他的戰友們,滿編的一個團,剛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就匆匆踏上了這片焦土。他們按照連隊的劃分,像散落的棋子一樣,紛紛進入了各個隱蔽的坑道,為堅守在那裏的部隊註入了新的血液。

但上甘嶺的戰況遠比他們想象中更為艱難。敵人強攻不成,就改變了策略,利用強大的火力封鎖了所有可能的補給路線。無論是糧食還是飲水,都變得異常珍貴。

馬發泉回憶說,那段時間,幹渴成了他們最大的敵人。科學研究顯示,一個人如果不喝水,最多只能撐過三天。然而,上甘嶺上的誌願軍戰士們,卻幾乎每天都在與這個極限搏鬥。

有時,馬發泉會用他那幹裂的舌頭,輕輕地舔一舔身邊冰冷的石頭,希望能從冷凝出的微薄水汽中解得一絲渴意。但這樣的緩解只是短暫的,更多的時候,他們必須尋找其他辦法來對抗幹渴。最極端的時候,他們甚至不得不喝尿來解渴。馬發泉就曾兩次在生死關頭,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在那個特殊的環境下,戰士們的生存智慧得到了極大的考驗。他們不僅要面對敵人的炮火,還要與自然的極限抗爭。

其實,真正讓馬發泉難以忍受的,不僅僅是敵人的炮火和殘酷的戰場,更是自己戰友的犧牲。那些年輕的生命,曾經和他並肩作戰,共同經歷了生死離別,但最終卻永遠地留在了那片血腥的土地上。

他們的部隊在戰鬥中堅持到了最後,但是幸存者已經寥寥無幾。大多數連隊的戰士們,都已經在戰火中化為灰燼,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排。有些連隊更是損失慘重,只剩下兩三個人孤獨地堅守著陣地。

在一次慘烈的戰鬥中,馬發泉所在的班級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短短的十分鐘內,就有8名戰士英勇犧牲,他們的生命在敵人的炮火中瞬間消逝。其余的戰士們也都受了傷,躺在血泊中呻吟著。馬發泉自己也未能幸免,他被敵人的一塊彈片擊中了額頭,鮮血染紅了他的臉龐。如果彈片的位置稍微地變一變,他或許也會成為那千千萬萬烈士中的一員。

而在這次戰鬥中,馬發泉的二堂哥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的腿部被子彈擊中,傷口深可見骨。雖然經過緊急救治,但是他的腿部卻永遠地失去了功能,落下了殘疾。這個曾經健壯的年輕人,如今只能依靠拐杖行走,讓人不禁感到無盡的惋惜和悲痛。

多年之後,當馬發泉老人談及上甘嶺戰役時,他仍然歷歷在目,心有余悸。他曾經看過經典的戰爭電影【上甘嶺】,但是對於他來說,這部電影並沒有真正地展現出戰爭的殘酷性。他說:「如果真的把戰爭場景全部表現出來,恐怕就沒人敢去當兵了。」

2000年,馬發泉老人踏上了前往北韓的旅程,參加了一場特殊的紀念活動——誌願軍出國作戰50周年。在北韓的開城烈士陵園,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座龐大的墓碑,數百名烈士的英魂被共同安葬於此。墓碑上,僅刻著「烈士之墓」四個莊嚴肅穆的大字,仿佛在低語著那段血與火的歲月。

然而,當馬發泉老人回到國內,他發現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社會上正掀起一股西方文化熱潮,而關於我們自己的英雄,那些為國家、為民族浴血奮戰的烈士們,卻鮮少被提及。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故事,正在漸漸地被人遺忘。每當想到當年的戰友們,馬發泉老人的心中都充滿了無盡的哀痛。

為了喚起人們的記憶,為了傳承那些英雄的精神,馬發泉老人決定行動起來。他和一百多位瑞安的老兵一起商量,決定籌建一座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將那些英雄的事跡永遠地宣傳下去。

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重重。作為一群退休的老人,他們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權力,年紀已經大了,疾病也開始纏身。尤其是馬發泉老人自己,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老年病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在體檢時還查出了腫瘤。

然而,馬發泉老人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擊倒。他堅信,就像當年在戰場上打上甘嶺戰役一樣,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於是,他開始利用各種機會拓展宣傳,籌集展品。他走遍了瑞安的大街小巷,向人們講述那些英雄的故事,喚起他們的記憶。他還透過各種渠道聯系到了許多當年的戰友和家屬,征集到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資料。

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2010年,建館所需要的二百萬元資金總算是到位了。這其中包括了政府的撥款、社會各界的捐贈以及馬發泉老人和戰友們的積蓄。有了這些資金,他們終於可以開始著手建設紀念館了。

在接下來的一年裏,馬發泉老人和戰友們親自參與了紀念館的設計和建設。他們精心挑選展品,布置展覽,力求將那段歷史真實地呈現在人們面前。2011年,這座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終於正式落成並向公眾開放。

現在,你看到的下面這所紀念館,可是全國唯一一所由民間力量創辦的抗美援朝紀念館。你可能會想,民間辦的紀念館,能有多少東西呢?但你可別小看了它,這裏珍藏的圖片就有一千一百多幅,還有二百多件實物。更讓人驚嘆的是,這些實物裏,竟然還包括了美國的戰鬥機和中國的高炮。

盡管資金上並不寬裕,但這座紀念館卻一直堅持免費對外開放。你想想看,這麽多年來,它已經接待了八十多萬來自全國各地的訪客。每當有新的訪客到來,馬發泉老人都會穿上他那身軍裝,精神抖擻地擔任起義務講解員的角色。

有人可能會問,抗美援朝戰爭給馬發泉這樣的誌願軍老兵留下了那麽多殘酷的回憶,他們為什麽還要如此不辭辛勞地去紀念那段歷史呢?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深知,正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勇敢和犧牲,打碎了侵略者想要繼續奴役中國的迷夢,為中國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寶貴契機。

可以這麽說,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美國侵略者在戰場上並沒有得逞。他們不僅從美國人手裏搶回了整個北韓,更重要的是,他們搶回了和平,搶回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自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誌願軍所取得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的勝利,更是民族精神的勝利,是歷史的勝利!

這座紀念館,就是他們那一代人英勇鬥爭的最好見證。它告訴我們,歷史是不容忘記的,英雄是值得尊敬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銘記那段歷史,感恩那些英雄,因為正是他們,為我們贏得了今天的和平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