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是以核反應堆為動力的潛艇。核潛艇可分為攻擊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還曾裝備過巡航導彈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作戰任務
1.戰略核潛艇:
- 主要承擔戰略核威懾任務,是國家「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份(「三位一體」即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
- 其搭載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可攜帶核彈頭,能在全球範圍內對敵方戰略目標(如大城市、軍事基地、工業中心等)進行淪陷性打擊,目的在於透過擁有這種強大的二次核打擊能力,讓敵方不敢輕易發動核戰爭,維持戰略平衡與和平。
2. 攻擊核潛艇:
- 側重於執行戰術層面的作戰任務,包括反潛作戰、反艦作戰以及對陸攻擊等。
- 在反潛方面,負責搜尋、追蹤並摧毀敵方潛艇,保護己方艦艇編隊、航母戰鬥群等的水下安全;在反艦方面,可對敵方水面艦艇(如驅逐艦、巡洋艦、航母等)發起攻擊;對陸攻擊任務則是使用魚雷、巡航導彈等武器對沿海及內陸的特定軍事目標(如港口、雷達站、指揮中心等)進行打擊。
二,武器裝備
1.戰略核潛艇:
- 核心武器是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如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可攜帶24枚「三叉戟II」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北風之神級可搭載16枚「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等。
- 通常也配備一些自衛用的武器,如魚雷等,但魚雷主要用於自身防禦,並非其主要作戰手段。
2.攻擊核潛艇:
- 裝備的武器種類較為多樣,主要包括重型魚雷,這是其反潛和近距離反艦的重要武器;還會配備反艦導彈,用於遠距離攻擊敵方水面艦艇;部份先進的攻擊核潛艇還具備對陸攻擊能力,可發射巡航導彈打擊陸地目標,如美國維珍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就能執行多種作戰任務,攜帶多種相應武器。
三,效能特點
1.戰略核潛艇:
- 強調隱蔽性和生存能力,以便在敵方發動核攻擊時能夠保存自己,進而實施報復性的二次核打擊。為此,在設計上會采用各種降噪措施來降低潛艇的噪音水平,提高在海洋中的隱蔽性,同時其航行速度相對較慢,以更好地維持隱蔽狀態。
- 由於主要任務是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所以對導彈發射系統的要求較高,需要保證導彈能在各種海況下準確發射。
2.攻擊核潛艇:
- 更註重機動性、航速和探測能力。高機動性和快速的航速有助於其在執行反潛、反艦任務時迅速接近或擺脫目標;強大的探測能力(如先進的聲吶系統)則能更好地發現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
- 相比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的排水量一般相對較小(但也有部份大型攻擊核潛艇),其外形設計等也更多考慮到作戰時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四,外觀及內部布局
1.戰略核潛艇:
- 通常體型較大,因為要容納數量較多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及其發射裝置,所以導彈艙段占據較大空間,整體外觀上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駝背」形狀(用於容納導彈)。
- 內部布局重點在於保障導彈發射系統的正常運作以及艇員在長時間潛航中的生活條件,設有專門的導彈控制艙室等。
2. 攻擊核潛艇:
- 外觀相對較為修長、緊湊,沒有像戰略核潛艇那樣明顯為容納導彈而設定的特殊外形結構。
- 內部布局側重於作戰指揮、武器操作以及探測器材的安置等,以方便高效地執行反潛、反艦等各種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