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知青往事:時隔半個多世紀,至今難忘在陜北度過的第一個元旦

2024-01-02軍事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似乎就在轉眼間,半個世紀的光陰就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即逝了。一晃又到了2024年的元旦,這讓我又想起了五十四年前在陜北插隊落戶時度過的第一個元旦,當年我們九名北京知青一起「喝餃子」歡度元旦的情節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1969年1月25日到達陜北延安地區的賀家溝大隊插隊落戶的,那天是陰歷的臘月初八,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當時因為隊裏沒有可供我們九名北京知青一起吃住的地方,賀懷中隊長就讓四名女知青住在了隊部那孔有土炕的窯洞裏,我們五名男生住在了牲口棚院子裏的一孔土窯裏,大家暫時到老鄉家裏輪流吃派飯。

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年的大年三十,當時我和何景超正好趕上在賀隊長家吃派飯,那天的三頓飯也是我們來到陜北後吃的最好的三餐。

早晨我和何景超吃的純白面饃饃,還有豬肉燉粉皮。賀隊長的婆姨和女兒竟然吃的是外麪包了一層白面皮的高粱面饃。午飯吃的餃子,胡蘿蔔羊肉餡的是白面餃子,還有酸菜薯仔餡的玉米面餃子(燙面的),是黃色的。玉米面餃子我和何景超一人就吃了兩個,那是賀隊長的婆姨給她自己包的。晚飯炒了豬肉燉了雞肉,還有油炸糕,我和何景超也是第一次喝酒,那天我倆都喝暈乎了,陜北的燒酒太烈,至少六十度以上。

大年初一我倆是在社員劉立群大叔家吃的派飯,早飯是餃子,素餡的,沒有肉。李大叔家的餃子竟然三種顏色,有白面的,有玉米面的,還有一種餃子是黑色的。我和何景超碗裏的餃子以白面餃子為主,兩個玉米面餃子和兩個黑餃子是讓我倆嘗嘗味道的。那種黑餃子雖然不好看,但味道還不錯,是薯仔面的。長到十八歲,我那是第一次吃薯仔面餃子。

那天的午飯吃的是早晨剩的餃子,還有除夕剩的菜。晚飯我和何景超吃的是白饃,劉大叔陪著我倆喝了兩盅燒酒,劉大叔的婆姨和娃娃都沒吃晚飯。那時陜北老鄉在冬季農閑時節都吃兩頓飯,好像沒有吃三頓飯的習慣。

後來我們才知道,當時陜北鄉親們的生活很苦,他們不是沒有吃三頓飯的習慣,是因為口糧不夠吃,冬季農閑少吃一點飯,把糧食省下來留到農忙時節吃。因為農忙時節勞動苦累,吃不飽飯就沒有力氣幹農活。鄉親們的日子雖然很苦,可他們把家裏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給我們北京知青吃了。每當看到鄉親們吃菜團子吃糠團子的時候,我們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滋味。

春耕春播生產開始以後,賀隊長手把手教我們幹農活,讓我們幹最輕松的農活,他還吩咐社員們多關愛我們北京娃娃,不許為難我們。鄉親們都很淳樸善良,總是把最輕松的農活讓給我們,隊裏為我們知青評了高工分,鄉親們也都沒有意見。

春耕春播結束後,地裏的農活不那麽忙碌了,賀隊長就帶領兩名社員把隊裏的那孔冷窯拾掇出來,在窯裏搭建了土炕,壘砌了竈台,我們男知青也搬到隊部裏吃住了,就不到老鄉家吃派飯了。在老鄉家吃了五個多月的派飯,鄉親們的關愛和善良,讓我們倍感溫暖。

一晃就到了1970年的元旦,元旦的前一天,我們買了三斤豬肉,買了豆腐、白菜和蘿蔔,準備好好慶祝一下元旦佳節。當時的陜北農村,元旦根本就算不節日。

元旦那天吃過早飯,我們就商量著怎樣過元旦,一名女生自告奮勇說她會包餃子,我們都說餃子好吃,都同意包餃子。

圖片來源網絡

說幹就幹,我自告奮勇切蘿蔔剁餡子,李寶琴說她會和面,大家都動手,想過一個革命化的元旦,也順便犒勞一下肚子裏的饞蟲。因為白面不多,要留下過春節蒸白饃吃餃子的面,李寶琴和面時就摻了一點玉米面。

快中午的時候,燉好了豆腐白菜和豬肉,餃子也包好了,十印的大鐵鍋裏加了大半桶水,很快就開鍋了。李寶琴掀開鍋蓋,把兩蓋簾(秫稭梃做的)餃子慢慢倒進沸騰的鍋裏,還像模像樣地用勺子攪動了幾下。等鍋裏水沸騰起來,澆了半瓢涼水,再次沸騰後,我就端著那個洗菜的搪瓷盆等著李寶琴撈餃子。

萬萬沒想到的是,等準備撈餃子的時候,才發現鍋裏的餃子竟然沒有一個囫圇個的,變成了一鍋片湯。

看看自己的傑作,李寶琴躲在一邊抹起了眼淚。

我看李寶琴不好意思了,就寬慰她說:「過元旦了,要高高興興的,餃子煮成了片湯,不能吃餃子咱就喝餃子。」

聽我這麽一說,劉偉第一個拿著碗過來往碗裏盛片湯,他帶頭喝了一口,很高興地說:「好!味道不錯,這餃子真好喝。」聽了劉偉的話,大家都爭先恐後地過來「喝餃子」。

過後我們把「喝餃子」的事情說給賀大嬸(賀隊長的婆姨)聽,賀大嬸說玉米面燙一下能好一些,還有面太軟了也不行,煮餃子時間也要掌握好。

那年過春節的時候,賀大嬸來到我們知青點,手把手教我們和面,教我們拌餡子,教我們包餃子。特別是最後一環煮餃子,賀大嬸說的很詳細。春節的餃子有模有樣,幾乎都完好無失真。

那個元旦和春節,也是我在陜北度過的最後節日。1971年冬季回北京探親過春季,1972年冬季,我應征入伍,胸前戴著大紅花離開了賀家溝大隊,賀隊長和同學們一直把我送到公社武裝部。

圖片來源網絡

時隔半個世紀,當年在陜北插隊落戶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特別是當年「喝餃子」的經歷,我印象最深刻。還有陜北鄉親們的淳樸善良和熱情,更是令我感動和溫暖。知青歲月,是我一生都難忘的記憶。第二故鄉,是我永遠都眷戀的地方。

作者:草根作家(朗讀程式:王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