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殲35能從5萬噸兩棲艦上滑跑起飛麽?大量建造兩棲艦能否替代航母

2024-08-19軍事

在浩瀚無垠的海洋戰場上,航母編隊猶如一座座移動的鋼鐵堡壘,而艦載機則是這些堡壘上最為鋒利的矛尖。每當提及艦載機的起飛方式與能力,人們的目光總是聚焦在那些先進的戰機身上,比如中國的殲35。那麽,當這把利劍與五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攜手,它們又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電磁彈射器。這個裝置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推動艦載機起飛。與傳統的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蒸汽彈射器依賴高壓蒸汽來轉化動能,不僅體積龐大、重量驚人,而且加速過程生硬。而電磁彈射器則完全不同,它由發電儲能、能量分配、直線電機彈射及彈射控制等多個部份組成,加速過程更加柔和且可控,彈射一次所耗費的能量相對較低,費用也更加經濟。

艦載機的彈射起飛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航母需要迎風航行,牽引車將飛機從機庫轉運至升降機,再提升至飛行甲板。機翼展開後,進行加油、掛彈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飛行員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操作,當一切準備就緒後,飛機動力滑行至彈射起飛點,連線彈射拉桿和牽制桿。當發動機節流閥推至最大時,彈射器開始工作,飛機最終達到起飛速度,離艦上升。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關鍵問題不容忽視。一是飛機在彈射過程中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減速的原因,飛行員無法控制飛機。這就像是一個被發射出去的箭矢,在離開弓弦的那一刻,射手已經失去了對箭矢的控制。二是飛機彈射離艦後會有下沈量的問題,這對發動機的推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那麽,如果電磁彈射器出現故障,殲35還能起飛嗎?答案是肯定的。假設彈射器故障,殲35可以進行緊急彈射。此時,牽制桿繼續發揮作用,發動機開加力。當推力升到最大後,牽制桿釋放飛機,開始加速滑行。即使沒有彈射器的助力和斜滑躍甲板,只要保持一定的推重比,殲35在130米的跑道上也能安全起飛。而且,五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甲板距離水面高度較大,即使艦載機下沈量大一些,影響也不大。

從殲35的效能參數來看,它在空機重量加上載荷和載油量等情況下,推重比仍然能夠滿足無彈射器和滑躍甲板條件下的起飛要求。當然,這種情況下飛機的有效載荷會減少,航程和載彈量也會受到較大影響。但話說回來,總比整個載艦失去戰鬥力要好得多。

電磁彈射器對艦載機的出動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它關乎緊急架次率、持續出動架次率、高強度出動架次率等核心指標,以及平均起飛間隔時間、平均回收間隔時間、單機日出動架次率等衍生指標。這些指標是衡量航母或兩棲攻擊艦作戰能力的重要標尺。

那麽,五萬噸的兩棲攻擊艦與正規航母相比,其出動率如何呢?以裝備一條電磁彈射器和20架殲35戰鬥機的五萬噸兩棲攻擊艦為例,其高強度出動架次可達60架次/日,持續出動架次為40架次/日。與尼米茲航母相比,從緊急出動率來看,至少需要3艘這樣的兩棲攻擊艦才能達到尼米茲航母的出動率。而在高強度和持續出動架次方面,則需要4艘五萬噸兩棲攻擊艦才能超過尼米茲航母。

不過,兩棲攻擊艦也有其獨特的優勢。由於每艘兩棲攻擊艦都配備了回收跑道,因此在單波最大出動架次上,它們能夠一次出動和回收更多的艦載機。這就像是一個多功能的「瑞士軍刀」,雖然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專業的「單刀」鋒利,但其多功能性卻讓它在某些場合下更加得心應手。

然而,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由於其多工特點,對艦載機的維護保養能力相對較弱,持續作戰能力也有所差距。這不是單純依靠數量就能彌補的。畢竟,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在作用和功能上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它們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法相互替代。

可以看出,雖然在緊急條件下,集中3至4艘五萬噸的多用途兩棲攻擊艦或許能與航母一戰,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取代正規航母的地位。畢竟,雙方的作用和功能截然不同。在海洋戰場的舞台上,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是不可或缺的「角兒」,它們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共同演繹著海洋戰場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