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什麽是兵家必爭之地?

2024-04-03軍事

這個也就有所謂的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就是在某些作戰行動中,某些戰略需求中,無法繞開,必須要奪下的地方或者節點城市。

或者說,避開這些地方所付出的代價,會遠遠超過其攻擊這些地方的成本。

其實,現代衛星地圖、地形圖很直觀的能感受到這些。

襄陽,也就是一個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

進攻長江防線,想想是一個必須的進攻點。

或者說,打下襄陽以後,其後續進攻會更容易。因為襄陽是漢江上的重要節點,無論是從關中出來,還是從中原,只要想利用漢江,就必然不可能繞過襄陽。

因為襄陽城正卡在最關鍵的節點上。

難得的兩個山脈中間的平地,更關鍵的是一條大河穿城過,而這條大河最後進入長江。

這裏要在科普一個知識點,就是古代戰爭的後勤,其難度是遠遠超過現代戰爭的。

陸運糧食消耗的簡單計算(以遼西走廊為例)

遼西走廊全長約185公裏,一天走30公裏,那就要走7天。

假設前線錦州有一萬人,那麽一年就要吃73000石主食,副食待遇好的話,要消耗118000石副食。為方便計算,這裏只算主食消耗。

而這些主食需要73個輜重營的有效運輸才能完全運完。

若輜重營沒有護軍和偵查兵力,也就是800人和640頭馬騾。走完全程需要消耗492.8石物資(往返合計14天,士兵消耗主食224石,騾馬消耗豆料268.8石)。有效運輸量是507.2石+48石主食(輜重營士兵內建三天口糧)。

也就是說,實際需要132個輜重營才可以一次性運完前線一萬人一年所需的食物。也就是10萬5600人保障10000人。

綜上所述,古代糧食的運輸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陸路運輸,哪怕是僅僅七天的路程,都會消耗近一半的運輸物資。而作為替代方案的海運雖然十分便利,但也有著種種限制。

所以大軍行進路線,一定要便於軍糧運輸,這個是最最最基本的條件。

回到襄陽的地理位置,如果自北向南進攻,其東線跨淮河、長江防線。而西線,最佳方式就是透過漢水,順流而下進攻武漢。

江漢平原就是沒有天險了。

漢江是很好的運輸通道,順江而下非常方便。

如果不占襄陽,就要跨越山區,大軍本身行進困難,而後勤補給更是困難重重,這個也是任何一個軍事將領在考慮進攻路線時候必須要選擇的點。

反過來,關於從荊州出,打下襄陽,就可以緊逼武關,威脅關中,或者威脅中原,基本從南陽盆地出去到當時曹魏政權首都許昌也是沒有大的關隘了。

這個就能說明為什麽關羽拿下襄陽以後,華夏震動,曹操甚至放出話來要遷都(這個有點虛了)。

而重要關口,以明朝最重要的生死要地山海關為例。

這裏我們看看山海關。

在燕山山脈和大海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在這個走廊最狹窄的地方,就是山海關。

如果東北的漁獵民族要進攻漢文化圈農耕區,不過三條路。

繞行張家口,這距離遠,也有張家口作為重要節點城市。

或者穿越燕山山脈中的數條小路,比如著名的古北口也只一個重要關口。

最近的,就是順著山海之間的狹長通道,過了葫蘆島,山海關就進入農耕區,路短好走,當然就要打下山海關。

至於說山海關為什麽在明以前沒什麽,因為明以前農耕民族主要的敵人是西北的遊牧民族,東北的漁獵民族還不構成威脅。

那有沒有什麽不爭之地?確實也有,一般物資產出不豐富,不能養兵。不是交通要道,不是戰略通道。其地形還不利於進攻作戰,這些地方,就是不爭之地。

比如福建。

這個地方,山多地少,資源也不豐富,中原王朝即使南下,也可以走湖南甚至廣西,反正這個地方在古代戰略價值太低,所謂的自古兵家不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