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他曾橫跨兩大根據地,擔任過三個軍的軍長,卻因何落選軍事家?

2024-01-02軍事

在土地革命時期,曾有這樣一位將領,他先後在湘鄂西與鄂豫皖兩大根據地擔任過三個軍的軍長,也一度是徐向前的上級。

與他一起戰鬥過的、同樣級別、同樣英年早逝的紅軍將領段德昌、許繼慎、曾中生與蔡申熙,在上世紀末都入選了36位元軍事家,而他卻遺憾落選,引無數人紛紛不解,這是因何?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事兒。

曠繼勛早年在舊軍隊服役,1916年在他十九歲時便參加了川軍,先後擔任過川軍第七混成旅團長、旅長。

1923年,曠繼勛的部隊曾歸時任東路討賊軍第1路指揮官的劉伯承指揮。 在劉伯承與朱德等人於1926年發動瀘順起義後,他是川軍中第一個發去電報聲援的人, 他也在同年入黨。

1929年6月,曠繼勛率川軍全旅4000多人在四川蓬溪起義,豎起了「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的大旗,擔任總指揮,並在蓬溪縣建立了四川首個蘇維埃政府。

不過這次起義已過了紅軍初創期,最終也失敗了,也沒在軍中留有余脈,因此影響力不是很大。

起義失敗後,曠繼勛到了上海中央機關從事了「特科」工作,加入了陳賡領導的「紅隊」(鋤奸隊)。

曠繼勛機智勇敢,武藝超群,加上又有一手好槍法,他和「打狗隊」的同誌一道,打死了叛徒、鏟共委員會主任白鑫,還打傷了青幫頭子黃金榮。

特科工作雖然也很重要,但作為軍事將領來講是一種大材小用,也會影響個人的軍事成就,陳賡就是個例子。

當陳賡在特科工作時, 那些日後的元帥們正在全國各根據地的建軍大業中幹得如火如荼,飛速進步。

當兩三年之後,上海中央遭受破壞不得撤離,此時的陳賡也被迫離開特科去往鄂豫皖重拾軍事時,已經有點晚了,別人都已進步了,坑也都填滿了,而且別人還幹得很出色。

所幸曠繼勛在特科沒待多久,三四個月後,他被派往了湖北從事兵運工作,帶領策反的三個連加入了洪湖地區的紅軍。

1930年春,曠繼勛出任了紅六軍軍長,這是他的首個軍長任職。

紅六軍的前身是周逸群去鄂西後建立的遊擊大隊。它先是發展為段德昌與段玉林、彭之玉的兩支遊擊隊,後經周逸群集結合並為鄂西遊擊總隊,周任總隊長,段德昌任參謀長。

不久遊擊總隊升編為中央紅軍獨立師,周逸群任政委,段德昌任師長,下轄兩縱隊。

1930年2月,獨立師正式升編為紅六軍, 孫德清任軍長,政委是周逸群,段德昌任副軍長。孫德清也是中央派來的, 不久便 因病離職,由鄺繼勛接任。半年後,曠繼勛離開回上海,段德昌接任。

曠繼勛在任六軍軍長半年期間,率部攻克了嶽口、仙桃、天門,監利縣等城鎮,為洪湖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過,他畢竟是外派幹部,而且待的時間很短,紅六軍最大的功臣是周逸群,其次是段德昌。

段德昌,1925年入黨,黃埔四期畢業,參加過北伐與南昌起義,是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他與賀龍、周逸群是湘鄂西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

紅六軍從無到有,後來也經過多次番號改變,不論是前期初創遊擊隊,還是後來任副軍長,還是接替曠繼勛軍長以後,段德昌始終是軍魂,他也是後來紅二軍團的主要戰將。

段德昌軍事理論也非常了得,他與周逸群一道,提出「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的遊擊戰術,與1930年12月毛澤東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遊擊戰術原則有同曲異工之妙,在湘鄂西地區有「常勝將軍」之美名。

所以說曠繼勛的角色相當於紅二十五軍的程子華,雖是中央派來的,位高但威望與實際作用並沒有徐海東高,而且,從時間上來說,程子華在二十五軍還待過兩三年之多。

因此,在湘鄂西與紅六軍的代表性方面,曠繼勛無法與段德昌、周逸群相比相比。而段德昌與周逸群相比,軍事成色更足一些,周更偏向政工方面。

曠繼勛又回到了上海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科科長,此時劉伯承正擔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短暫停留一段後,1930年底,曠繼勛又被派往了鄂豫皖根據地,1931年2月出任新成立的紅四軍軍長。

1931年7月中旬,曠繼勛因受到老張打壓,被降職為13師師長,徐向前取而代之,不久他又到了新組建的25軍任軍長,這是他的第三個軍長任職。

這個紅二十五軍是老的紅二十五軍,不是徐海東後來的那支新二十五軍。它是由地方赤衛隊與遊擊隊等地方部隊升格而來。

它最初只有一個73師,是主力師,享譽「二十五軍軍魂」的吳煥先任師政委,後來才擴編為三個師,但73師一直隨總部行動,這個二十五軍架子很大,但實力不是很強。

來年也就是1932年的7月,因霍邱之戰失利,曠繼勛被撤職,由蔡申熙接任。兩個月後,曠繼勛接替受傷的陳賡擔任紅12師師長一職,不久又因為棗陽新集戰鬥貽誤戰機被撤職。

曠繼勛的最後一個職務是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3年6月,曠繼勛因寫信鼓動川軍舊友支持紅軍,而被老張以「通敵」名義秘密處死於通江縣洪口場。

縱觀曠繼勛在鄂豫皖期間的貢獻,他歷經多次戰鬥。在四軍,他領導了一、二次反圍剿,指揮了麻城、新集、雙橋鎮、磨角樓等經典戰役;任二十五軍軍長期間,在徐向前的領導下,參與指揮了商潢戰役與蘇家埠戰役等。

後來在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任上,他積極籌備成立工農民主政府,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不少工作。

可以說曠繼勛為鄂豫皖、川陜根據地以及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壯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不過,他與同樣英年早逝的許繼慎、曾中生與蔡申熙比起來,方方面面還是稍遜了一籌。

曠繼勛來紅四軍擔任軍長的時間是1931年2月,而此前的1929與1930年兩年,是鄂豫皖根據地正式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他遺憾錯過了。

我們知道,鄂豫皖的源頭是1927年發生在鄂東的黃麻起義,起義後誕生了第一支武裝~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後先後整編為第七軍、第十一軍31師,徐向前就在這個部隊,他是1929年接替了師長吳光浩。

後來豫東南與皖西先後發動了商南與六霍起義,又誕生了紅十一軍的32師與33師。

這三個師起初各自為戰,缺乏有效聯系。1930年3月,許繼慎與郭述聲、曹大駿來到了鄂豫皖蘇區,比曠繼勛早來了半年。

他們來之後成立了鄂豫皖特委,將三個師統一整編,成立了紅一軍,許繼慎任軍長,徐向前任副軍長,自此實作了鄂豫皖紅軍的統一指揮。

不久,三個師又進行了人員混編,部隊有了向心力與凝聚力,鄂豫皖根據地飛速發展。

許繼慎率領紅一軍從6月到8月,先後攻克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許多城鎮,斃傷俘國民黨軍7000多人。

紅一軍由組建時的2300多人很快發展到5000多人,相繼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鬥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許繼慎的早期經歷也很出色。他1924年入黨,是黃埔一期生。在校期間革命活動很是活躍,當時在軍校是頗有影響的進步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受其影響,曠繼勛當年在川軍時也曾追隨這個組織,成立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

黃埔畢業後,許繼慎參加過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與北伐。北伐時任葉挺獨立團營長,後任葉挺麾下的團參謀長、團長。

後來紅一軍與蔡申熙的紅十五軍合並,成立了紅四軍,下轄兩個師,曠繼勛出任軍長,接替了許繼慎的軍事指揮員角色,許繼慎與蔡申熙分任兩師師長,徐向前任參謀長。

第二次反圍剿期間,許繼慎率第11師一個團與第10師一個團全殲獨山守國民黨一個團,殲國民黨2千余人,恢復皖西根據地,對鞏固、發展鄂豫皖根據地和壯大紅軍隊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遺憾的是,1931年11月被肅反殺掉。

由上可以看出,許繼慎比曠繼勛來鄂豫皖根據地時間要早,貢獻也大。

我們再來將曠繼勛與蔡申熙比一比。

蔡申熙1924年入黃埔第一期,同年入黨,北伐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4軍的營長、團長。

他參加過南昌起義與廣州起義兩大起義,分任11軍24師參謀長與廣州公安局局長,起義失敗後到上海中央軍事部工作。

可以說蔡申熙早期的資歷也是相當耀眼的,不輸曠繼勛。

接著,他先後任江西與長江軍委書記,又趕赴鄂東南,指揮陽新、大冶和蘄(春)、黃(梅)、廣(濟)地區的武裝鬥爭。

在這裏,蔡申熙建立了紅十五軍。這支軍隊是由陽新縣沿江遊擊大隊與紅8軍的第4、5縱隊組成,下轄兩團2000人。後接到命令,開赴鄂豫皖與許繼慎的紅一軍合並,成立紅四軍,擔任10師師長。

蔡申熙經歷了鄂豫皖根據地的四次反圍剿,率部參加過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他指揮機智、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在一次戰鬥中負傷致殘,曾短暫離開過一線,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校長。

後來,曠繼勛領導25軍在霍邱失利後被撤職,由蔡申熙頂替出任軍長。他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區與各路進犯敵軍展開激戰,予敵以重大殺傷。

1932年10月9日,蔡申熙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戰鬥中壯烈犧牲。

可以看出,蔡申熙早期資歷很深,有創軍之功,來鄂豫皖是帶15軍來的,用一句不恰當的話來講,是「帶資入股」,這是後來空降的曠繼勛所不能比的。

我們最後再來看看曾中生。

曾中生,1925年入黨,黃埔四期畢業,參加過 北伐,也曾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回國後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常委,中共南京市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武裝工農部部長。

可以看出,他的軍事生涯開始得特別早,在三十六位軍事家中也能排到前列。

他也比曠繼勛來鄂豫皖要早,1930年9月份就來了。在老張來鄂豫皖前,曾中生是根據地一把手,他成功指揮了第一、第二次反圍剿,把紅軍隊伍發展到2萬多人,根據地擁有180萬人口,為根據地與軍隊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理論家,其撰寫的【與川軍作戰要點】【遊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多篇軍事著作,是四方面軍部隊的學習教材,影響深遠。

曾中生在老張來後,降任紅四軍政委,後又降為獨立師師長,後在川陜革命根據地任西北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因多次反對老張,1935年在長征途中被老張秘密殺害。

從上可以看出,曾中生更不是曠繼勛所能比過的。

曠繼勛不僅資歷與貢獻與段德昌、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相比稍遜以外,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也欠缺一點。

比如磨角樓之戰,本來徐向前他們建議少部圍點,重點打援 ,但曠繼勛卻反了過來,重點圍點,打援力量卻不夠,最後成了強攻戰與擊潰戰,戰績不甚理想。

再如,第四反圍剿時,曠繼勛接替受傷的陳賡出任12師師長,在棗陽新集戰鬥中,總部命令曠繼勛明晨三點控制高點烏頭觀,結果曠繼勛率兵四點才出發,貽誤了戰機,痛失烏頭觀,使得方面軍徹底失去了重返鄂豫皖的機會,曠繼勛被當場免職。

綜上所述,曠繼勛在他短暫的軍事生涯中,為湘鄂西與鄂豫皖根據地的發展與壯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與段德昌、許繼慎、蔡申熙以及曾中生四人比起來,他來根據地比較晚,時間待的也比較短,任職地與職務變動過於頻繁,很難在一方紮根並樹立起威信,導致貢獻有限,軍事指揮藝術也未能充分施展,從而在36軍事家評選中落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