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2·14惡性撞船事件後,雙方15輪磋商均失敗,美軍計劃登陸金門

2024-03-06軍事

針對金門「2·14惡性撞船事件」,大陸和台灣已經進行了15次閉門密商,但仍沒有結果。

雙方爭議的焦點在於,台方認為廈金海域存在法定「禁止、限制水域」或「禁止、限制線」,涉事漁船闖入這一區域後,理應停船接受檢查,但其拒檢行為是造成該起慘劇的根本原因。

大陸自然不認可這套說辭,也不認為廈金海域存在雙方認定的「禁止、限制水域」或「禁止、限制線」。

談判就此陷入僵局,台島態度異常強硬,拒不道歉,拒絕否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或「禁止、限制線」,拒不交換遇難者遺體。

(已打撈上岸的大陸漁船照片)

惡性撞船事件遲遲得不到解決,局勢越來越不利

這一事件的處理進展緩慢,對台灣方面產生了不利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的不滿情緒逐漸增加,事件本身也變得更加復雜,讓台灣當局處於越來越被動的狀態。

大陸的態度很明確,就是要求台當局妥善處理此類事件,真相的交代、道歉和賠償都是必要的前提條件。 只有透過這些基本步驟,才能為事件的解決奠定基礎,同時回應受影響群眾的期待和需求。

透過這起事件,也要讓兩岸民眾認識到,廈門和金門海域在法律上並不存在雙方都認可的「禁止、限制水域」或「禁止、限制線」。但如今,由於台方的暴力執法和不合作態度,導致兩岸的默契被打破,讓該區域的管理陷入混亂。

台島內部此時也是民意洶洶,多部門為了逃避責任,在相關報告中不承認「撞船」事實,還將「撞船」字眼刪除,引發了在野陣營的強烈批評。

(管碧玲在台當局立法機構進行報告)

台「海委會」送出的報告稱,涉事大陸漁船是「三無」船舶(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拒絕停船接受檢查,並采取危險規避措施,導致船只傾覆,只字不提「碰撞」等詞,只聲稱以「大角度向右急轉發生傾覆」,報告標題也改為「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

對此,「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該名稱是違背事實的名詞定位」,是對「行政權」對「立法權」的不尊重,藐視民意。

時至今日,台島內部對此事的定性都未能達成一致,就不用說與大陸進行協商了。

台島對此事的態度,歸根到底是受美國影響

據台媒報道,美國準備向金門島派遣一支軍事顧問團,由美國陸軍特種大隊組成,目標是將島內的「101兩棲偵察營和空降特勤連」的一部份美軍派到金門島上。

這意味著,美國對台的支持正在從更加隱秘和間接的形式,轉變為更加直接和具體的軍事援助。

此外,美軍還向台軍提供了8萬套防彈衣。雖然是二手的,但其高等級的防護能力足以提升台軍的實戰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象征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換句話說,透過實際行動,美國為台灣提供了更多的保護,也在地區中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對台保護已經遠遠超越了過去的政治承諾和口頭支持。

這種變化也反映在針對金門島周邊局勢的處理上。美國的態度和行動對台灣方面的立場產生了深刻影響,台灣在這一事件中的堅定態度,很大程度上源自於美國不斷加強的軍事和政治支持。

從戰略層面來看,美國此舉意味著其在台海問題上的態度愈發明確,標誌著美國從傳統的「戰略模糊」向「戰略明確」轉變。 美國希望透過這次事件向大陸「試水」,試探大陸對「武統」的決心。

現在看來,大陸方面並不著急,台島要談那就繼續談,有的是時間等待。但在金門方向,大陸海警已經實作了常態化巡邏,掌握了金門附近海域的執法權,等於完全控制了這片水域。台島日後再想拿「禁止、限制水域」說事,恐怕就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