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照金,這裏有一群追光的人!走近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

2024-01-09軍事


照金,這裏有一群追光的人

——走近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

■中國軍網記者 劉妍 畢笑天 通訊員 孫林元 孫小俠

初冬,萬縷陽光穿雲破霧照進關中大地,將山林溝壑勾出了耀眼的金邊。照金,一片英雄的土地。上世紀30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活動,建立了以照金為中心的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偉大的「照金精神」在這裏孕育。

在這片紅色沃土,以「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頑強鬥爭的英雄氣概,紮根群眾的工作作風」為內涵的「照金精神」跨越時空,匯聚成千萬道光芒,播撒著精神養料。沐浴在「照金精神」的光輝下,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官兵如同一群追光的人,他們將青春夢想融入強軍征程,傳承著革命先輩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優良傳統,紮根山區,艱苦奮鬥,在強軍路上用頑強拼搏成為自己的光,以青春之力讓「照金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武警陜西總隊銅川支隊執勤一大隊連續6年被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大隊」,先後榮立7次集體二等功、集體三等功,2019年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大隊」。

2022年底,大隊搬出了駐守幾十年的崔家溝深山,但在官兵們心裏,堅守崔家溝的日子永遠是軍教生涯最難忘的時光。2023年4月,執勤一中隊指導員高兆坤把自己在崔家溝的感想寫成故事分享給大家,演講人在台上動人講述,台下官兵聽得眼眶濕潤,有人說這篇演講稿寫得真好,高兆坤說:「是這裏的故事本就動人。」

追光——

堅定信念,向下紮根如向日葵般忠誠

5年前,剛從軍校畢業的高兆坤主動寫下申請,要去最艱苦的地方。來崔家溝之前,高兆坤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上任當天,聽到哨兵上哨竟提前半小時「叫哨」,一班哨的名字一個接一個,他沒想到這裏不僅條件艱苦,任務也如此繁重。

「一班兩小時的哨,我們上坡過坎,一趟下來就得三個小時,更不要說夏天蚊蟲多、冬天雪封山等情況了。」 一年4320班哨,上哨112320小時,巡道有173級台階,這是每名官兵用腳步踏進心裏的數碼。

每年春天,在營區四周種下向日葵種子,是大隊官兵們一直以來的傳統。剛下連的張鐸感到很好奇,「為什麽要種向日葵呢?」

張鐸是一名在讀大學生士兵,雖然平日裏刻苦努力、積極訓練,但守著大山的寂寞讓他總是盼著退伍的那天快點到來。

一次暴雨過後,本來茁壯生長的向日葵在狂風勁雨中倒下了,大家都以為向日葵沒救了,沒想到在官兵們搭架扶直後,向日葵卻一夜之間重新煥發生機。「這是因為根紮得深,再大的風雨都能挺過去。」聽著時任指導員王振強的話,張鐸似乎明白了種向日葵的意義。

那天,張鐸特意查了資料,原來向日葵的花語是忠誠,成年向日葵的根能紮兩三米深,以吸收深層土壤裏的養分。從那之後,張鐸心裏的「那片土壤」,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豐收的季節終於到來,張鐸和戰友們剪下向日葵的花盤,剝出葵花籽,分成兩份,一份陰幹保存留作來年播種,一份炒熟分享給戰友們。分給張鐸的那包熟葵花籽,他沒舍得吃,寄給了遠在河北的父親,收到包裹的父親打來電話說好吃,張鐸對父親說:「爸,我明年還給你寄。」

2023年5月,張鐸向中隊黨支部提出申請:參加預提指揮警士培訓。張鐸說,他要像向日葵那樣在部隊紮根。

在崔家溝,冬天大雪封山,溫度是零下27℃。執勤一中隊的營區門口有個長約157米,傾斜近40度的坡,積雪使得坡面光滑,步履維艱,送菜的車上不去,只能靠官兵一點點提上來,稍不註意就會摔個「屁蹲兒」。上應急哨經過這個坡,夜間寒風刺骨,加之路面濕滑,中隊絕大多數同誌都在坡上摔過跤。

那時,高兆坤時常在想,是什麽給了官兵們日復一日堅持下去的力量?查哨時,看著哨兵們青澀卻堅毅的臉龐,他有些恍惚,仿佛先輩們的身影與這些年輕的身影重疊在一起,也許在新兵下隊重溫照金烽火歲月的那一天起,便從先輩手中接過了鋼槍。

日復一日,雖然幹著看似重復的工作,但在這片紅色土地,他們早已將忠誠鐫刻進骨血,如追光的向日葵汲取著養分不斷向下紮根,在堅守奉獻中詮釋了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

發光——

頑強拼搏,用奮鬥的姿態發起沖鋒

在崔家溝營區門前有一根單杠,本應筆直的杠身卻有著明顯的弧度。老兵們總說,這根杠子,是中隊官兵齊心協力「拉彎」的。

那年冬天,崔家溝冷得讓人直打寒顫,此時的單杠儼然已經被凍成了一根「冰棍」,中隊整齊列隊,準備單杠二練習會操。天氣寒冷,戰士李航卻以147個單杠卷身上的成績打破了中隊的練習紀錄。這讓大家熱血沸騰,一個接一個上杠,都想要繼續挑戰新紀錄,會操持續到太陽下山才結束。

從此以後,大家沒事就來這根單杠上練習,寒來暑往,中隊的訓練成績提高了,這根單杠也硬生生被拉出了弧度。而這根「彎杠」也有下士李明璽的功勞。

「這次中隊軍事體育考核,李明璽又得了第一名!」考核成績剛公布,幾個戰友就討論起來,「一個衛生員才下連一年,就這麽厲害,咱這戰鬥班的臉往哪兒擱?」「不說了不說了,這下可要趕緊加練!」

下士李明璽兒時就有個軍教夢,大學畢業後他毅然決定攜筆從戎,成為了一名衛生專業警士。雖有專業的醫學知識技能,但面對各種各樣的軍事課目,李明璽可謂是無從下手。

「我是一名直招士官,但薄弱項有很多,請同誌們在工作中多指導幫帶。」這句話李明璽時常掛在嘴邊。自身素質不行就虛心向班長請教,李明璽課堂上努力學理論、操場上拼命搞訓練,身邊的戰友都當過他的老師。

夜以繼日地努力使李明璽漸漸成長起來,軍事訓練成績也從剛開始的及格到了良好最後達到優秀,在最近一次的軍事考核,李明璽獲得了中隊第一名。同時,他也因專業技能突出,被選為大隊的戰場救護課目教練員,負責教學指導各中隊訓練的開展。

與李明璽的經歷不同,下士雷華勇卻在另一種「忙碌」中找到了幸福的密碼。

大隊營區有一面宣傳欄,上面寫著「照金精神」的內涵,每次路過,下士雷華勇總會默念幾遍。

入伍前,雷華勇在工廠裏打過工,在餐館裏當過服務員,還當過快遞小哥,一有空閑就打兩把網絡遊戲,盡管日子看起來很「充實」,但他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部隊是個大熔爐,可以鍛煉人。」得知征兵訊息後,雷華勇果斷選擇報名參軍。

一個寒冷的深夜,中隊鍋爐房的水管突然破裂,恰逢維修工休假在外。當時,大家急得團團轉。就在這時,雷華勇主動請纓:「我來試試!」只見他挽起袖子和褲腿,脫掉鞋子,光腳站在冷水中,一個多小時後,他終於將凍壞的水管修好,而此時他渾身上下早已濕透。

第二天,中隊點名表揚了雷華勇,不少戰友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這讓迷茫的他感受到了久違的幸福感。後來戰友們發現,雷華勇經常主動維修維護中隊營產營具。

一天,中隊長問雷華勇,願不願意嘗試網絡維護員的崗位。雷華勇想試試,但心裏又沒底。中隊長馬浩鼓勵他,你一定行。為了盡快適應工作,他每天向支隊的通訊班班長請教,背公式、做筆記,白天實踐操作學技術,晚上背記理論知識,抓住一切機會學習。

2022年12月,中隊搬遷新營房,系統需要更新維護,這對於剛當上網絡維護員的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技術難題擺在雷華勇面前,他急得好幾天都睡不著。

「在困難面前,不輕言放棄,別人可以做到,你同樣也可以!」在中隊長的鼓勵下,雷華勇加班加點鉆研,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如今,雷華勇可是中隊的「忙人」,維修一線總有他的身影。雖然忙碌,但他感到很幸福。雷華勇告訴戰友,頑強奮鬥就是幸福的密碼。

播光——

紮根群眾,愛心接力軍民心連心

「楊叔,天氣就要轉涼了,家裏的煤買了嗎?」深秋的饅頭山下,杏樹坪村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裏,傳來了一陣歡聲笑語,執勤三中隊班長劉高傑又和戰士們來看望楊叔了。

這個坐在輪椅上的男人,幾年前本是家裏的「頂梁柱」,因一次意外導致雙腿殘疾。家裏兩個上學的女兒和醫藥費都需要錢,妻子只得外出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日子過得舉步維艱。

戰士房國虹得知這個情況後,主動與楊叔結為對子,逢年過節都會去看望他,平時有事沒事也會給他捎帶一些生活用品,每次去的時候還要悄悄留上一點錢。

「我也是農村娃,雖然當兵不能回家,但是看到楊叔就覺得跟家人一樣親,看見楊叔受苦就像家裏人受了委屈一樣難受。」這是戰士房國虹的心裏話。每到月初發薪金,他都會第一時間去看望楊叔,房國虹說:「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盡了我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只希望楊叔可以開開心心,一家人過上幸福的日子。」

開始只有房國虹和劉高傑幾名戰士去看望楊叔,後來全中隊都知道了楊叔家的困難和他們的善舉,戰士孫守峰十分感動:「我覺得我作為他的戰友我應該去,也必須去。」

楊叔無數次地感慨:「這些娃年齡這麽小就來當兵了,自己也不容易,真的太感謝咱們武警戰士了,我不知道該怎麽報答。」每到秋季,楊叔都會拿出自家的核桃、花生送給戰士們,「每次就抓一把嘗嘗,這樣楊叔心裏也能舒坦一些。」班長劉高傑總是細心地囑咐戰友們。

在崔家溝寒冷的冬天,執勤一大隊的官兵們給楊叔的家庭帶去了溫暖。他們與楊叔一家,雖然不是有血緣的親人,卻如親人一樣親。

把駐地當故鄉,把群眾當親人。照金歷史厚重、文脈深遠,老一輩革命家在此艱苦創業,與當地群眾結下了不分你我的魚水深情、團結如磐石的深厚情誼。如今,「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優良傳統已深深根植於官兵的基因和血脈。

2023年8月的一天,正在跑步的中隊長安力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安大哥,我是安青,我考上咱們縣重點高中了!」也許你會以為安青是安力的弟弟,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們並不認識。

學生時代的安力,因為家庭接連遭受重大變故,一時間失去了經濟來源。雖然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但是為了不給家裏造成負擔,他曾萌生過放棄求學的想法。幸運的是,愛心人士組織及時伸出援手,圓了他的大學夢。

後來安力應征入伍,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軍校。入校一個月後,他申請加入助學小組,將自己的第一份津貼全部捐出,正式開始了他的「愛心接力」!幾年來,他所在的助學小組累計捐款10余萬元,助學50余人次,安青就是其中的一個。

2022年底,大隊官兵搬遷到了新址,第一時間就與駐地村民建立了聯系。大隊官兵主動上街打掃衛生,還向村圖書室捐贈了書籍,村民們也免費幫官兵們運送物資材料,有效解決了基礎建設用車難的問題。

軍民相依,魚水情深。傳承著紮根群眾的工作作風,大隊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用一片赤誠真心踐行著「駐守一方、守護一方」的忠誠諾言。

在這裏,一代代官兵汲取紅色土壤的養分,追尋著「照金精神」的光輝向下紮根、忠誠守護,用實際行動爭做「照金精神」的忠實傳人;在這裏,一代代官兵艱苦奮鬥、聚力打贏,在頑強拼搏中磨礪自己的鋒芒、矢誌強軍;在這裏,一代代官兵不忘初心,把駐地當故鄉、把群眾當親人,播撒著最溫暖熾熱的光。

這裏,是他們忠誠守護的地方。

解放軍報微信釋出

作者:中國軍網記者劉妍 畢笑天 通訊員 孫林元 孫小俠

攝影:韓澤元

編輯: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