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74師覆滅後,粟裕不喜反憂,陳毅急令:不能放走一兵一卒

2024-02-27軍事

1947年5月16日,經過一番血戰,華東野戰軍終於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擊敗了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美制整編74師,戰鬥結束後,華野各縱隊均忙著打掃戰場、收繳物資,大家夥也是喜笑顏開,畢竟這次勝利來的確實相當不容易。

不過,相對於大家夥兒取得勝利後的喜悅,作為副司令的粟裕,反而顯得有些憂心忡忡,整個人情緒頗為低悶,絲毫看不出有任何高興的意思。

明明是取得了大勝,粟裕卻又因何不喜反憂呢?

一、粟裕的憂慮

首先就是華野傷亡太大,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孟良崮一戰,華野傷亡高達12189人,而整編74師則是被華野斃傷1萬3千人,這就意味著,華野的傷亡與74師幾乎相等。

此等比例,已經不僅僅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要知道,當初萊蕪戰役,華野在取得殲敵5萬6千人這個輝煌戰果時,付出的傷亡代價尚且只有六千余人,但一個孟良崮,卻讓華野付出了兩倍的傷亡代價,而這也側面證明了孟良崮之戰的慘烈程度。

面對戰士們的巨大傷亡,粟裕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

其次,則是俘虜敵軍人數問題,整編74師的編制人數粟裕是清楚的,但根據各縱隊上報過來的殲敵數碼,粟裕就發現相差極大,左算右算,至少有7000人對不上數。

7000人可不是小數碼,尤其還是戰力強悍的整編74師,萬一因為疏忽放跑了這7000人,那極有可能會給部隊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也會讓這場勝利大打折扣。

粟裕的擔憂很快得到了驗證,就在華野各縱隊打掃戰場、準備結束戰鬥之際,指揮部報告,監聽到孟良崮地區仍由敵軍電台活動,這就說明,74師尚有余部藏在某個角落裏。

盡管知道部隊剛經歷大戰極度疲勞,但粟裕不敢掉以輕心,在將情況匯報給陳毅後,陳毅緊急下令,要各縱隊迅速上山搜查,尤其要註意山窩裏的隱蔽處,「不能放走一兵一卒」。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經過嚴密搜尋,果然有大收獲。

就在孟良崮與雕窩之間的一處山谷裏,竟然藏著黑壓壓的一群殘敵,人數有七千之多,這群人就靜靜的待在這裏,沒有發出一點聲響,看情形就知道,這群殘敵就是計劃等華野大部隊撤離後,再找機會突出去,

若非華野又進行了搜山,還真發現不了他們,而一旦讓他們突出去。那不僅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將不圓滿,同時也會給我軍留下心腹之患,更會讓烈士們的鮮血白流。

得知此事,粟裕也是感到陣陣後怕,幸虧是搜山及時,最終,在華野三個縱隊的合圍下,這股敵人最終被殲滅,而孟良崮戰役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按理說,隨著孟良崮戰役的結束,國軍整編74師的故事也應該到此結束,並且絕大多數人的概念也是如此,但實際上,74師並未徹底消失於歷史舞台。

在孟良崮戰役後,一直到1949年的淮海戰役結束前,74師仍然多次的出現在戰場之上,並且在濟南戰役期間,還曾給華野三縱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得從孟良崮戰役前說起。

二、漏網之魚

1947年4月,也就是孟良崮戰役開始的前一個月,鑒於74師在漣水之戰等戰役中的損失,國軍對該師進行補充並擴編,最終,將之前3師6團編制改為3師9團,其中,51旅、57旅和58旅,各增加一個團。

擴編之後,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部隊的重武器不夠用了,另外新增的三個團中有不少新兵,因此需要進行訓練,於是,張靈甫便把這三個團派往了後方。

而孟良崮戰役結束於在當年的5月,這麽一來,這三個團便逃過一劫,此外,還有一個榴彈炮營沒有參加戰鬥,加上那三個團,合計人數有七八千人。

不過,人數雖說不少,但這些人如果沒有一個領頭的,那也成不了太大氣候,畢竟張靈甫都死了,74師的主力也被華野消滅殆盡,因此這些人大概率是會被整編到國軍其他部隊,一旦如此,那麽74師就真的徹底消失了。

但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此人名叫邱維達,時任74師的副師長,有人會問,既然是副師長?他不是應該在孟良崮被俘嗎?說起來,這也是趕巧的事情。

就在孟良崮戰役前不久,剛剛升任74師副師長的邱維達被派去外出學習,因此就沒能隨張靈甫一塊參戰,而這也讓他得以暫時躲過了被俘虜的命運。

而74師覆滅於孟良崮後,邱維達接南京指令迅速趕往前線,並組織力量收攏人員,最終,大約有一千余傷兵、散兵被他收攏在一起。

與此同時,之前在漣水戰役中,因負傷住院的74師老兵也陸續歸建,再加上後續被華野俘虜的部份戰俘歸隊,這就讓74師留了一口氣在。

而這些被邱維達收攏起來的人,加上前文提到的沒參戰的三個團和一個榴彈炮營,便是不久後74師能得以重建的重要基礎。

最終,在1947年的夏天,根據王耀武的一再申請,同時考慮到74師的重要意義,南京方面做出了重建74師的決定,重建後,擔任該師師長的正是邱維達。

邱維達從軍多年,早在1928年就開始追隨王耀武,當初在王耀武擔任74軍51師師長時,邱維達則擔任了該師306團的團長一職,之後又連任旅長、51師副師長、師長等職務,在74軍整編為74師後,邱維達出任74師副師長。

因此,他對74師可謂是極為熟悉,再加上他當時是74師僅剩的高級軍官,所以,由他擔任重建後的74師師長最為合適。

而邱維達在正式上任後,一方面有王耀武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他則對重建後部隊進行了整訓擴編,僅僅幾個月後,74師總人數就達到了兩萬多人,其中老兵的占比就達到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所以,74師就這麽著恢復了一定元氣,而在這種情況下,該師的部份死硬分子就坐不住了,紛紛叫囂著要重回戰場找華野報仇。

而很快,74師的老長官王耀武就提供了一個機會。

三、郵電大樓血戰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此時的74師,整體實力自然是與張靈甫時期有不小的差距,但畢竟是王耀武的老部隊,所以,在王耀武遇到危機時,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他們。

當時的局勢,是濟南戰役即將爆發,駐守於此的王耀武雖說手裏有兵力11萬,但仍擔心守不住,為了保險起見,他不止一次的向南京提出要求,想把自己的老部隊74師從徐州空運過來。

但徐州的劉峙卻故意拖延,遲遲不肯空運,鬧到最後,還是王耀武親自告到蔣介石那裏,劉峙迫於壓力這才同意空運。

不過,當時因為濟南戰役的外圍戰鬥已經打響,而華野第一步就是火力封鎖了濟南西郊機場,這就導致74師整個空運過來的計劃破產,最終僅僅只運過來了七個連。

雖說只有七個連,但王耀武也沒舍得隨便用,而是把這部份力量放在了最關鍵的地方,即濟南商埠地區的郵電大樓上。

這個郵電大樓可不簡單,其當時是國軍第二綏靖區司令部大樓,也就是王耀武的指揮部,該樓為德式建築,王耀武又對其進行了層層加固和布防,使得整個樓最終成了一個布滿強大火力且相當堅固的巨型堡壘。

而隨著吳化文部的起義,導致王耀武苦心經營的濟南外圍防線大開,在這種情況下,王耀武只得把防線收縮回內城,因此,華野要想攻入內城,這個郵電大樓就成了必須拔除的阻礙之一。

當時負責攻擊商埠地區的,是華野的王牌之一3縱,在3縱迅如破竹的攻勢下,商埠外圍很快被掃清,但在郵電大樓這裏,3縱的腳步卻被遲滯,而頑抗的正是74師的部份部隊。

當時敵人仗著居高臨下且大樓堅固之優勢,對3縱發起了瘋狂攻擊,3縱本想計劃利用爆破後往樓內突進,但敵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狂丟手榴彈,同時配合以重火力武器壓制,絲毫不給3縱爆破的機會。

這個過程中,敵人展現出的極為兇悍的一面,當時大樓內的敵軍在華野的轟擊下不斷有傷亡出現,這要換成其他國軍部隊,既有可能士氣就會潰散,但這些74師的士兵,只是把死屍拉倒一邊或者直接推下樓,然後繼續作戰,絲毫沒有被影響到。

打到當天下午,整個郵電大樓的西半部份,基本上已經被轟擊的只剩下水泥鋼筋,但裏面的小部份守軍依舊沒有投降,反而縮在大樓的一處死角,用桌子、板凳等物品足橙子障礙,阻止華野突擊隊前進,並繼續進行頑抗。

據參戰老兵回憶,期間曾有一股國軍被堵在了房間內,已陷入被四麪包圍的絕境,我軍按要求向其喊話要求其投降,但房間內的敵軍反而高喊「忠於王長官,誓死不降」,然後瘋狂發起反撲。

由此可見,74師確實不同於其他的國軍部隊,而在其瘋狂的頑抗之下,3縱的傷亡極大,其中,8師的師長王吉文就是犧牲在此戰之中,這是自華野成立以來少有的高級將領犧牲,而3縱的基層官兵更是傷亡不小。

當然,最終的勝利依舊是屬於我軍的,在經歷了一番血戰後,商埠地區被華野完全占領,隨後紅旗插上了濟南城,至此濟南戰役我軍取得勝利。

至於王耀武,本想化妝逃跑的他,最終並未成功,而是成了我軍的俘虜之一。

濟南戰役中,重建後的74師並未全部參戰,只來了七個連,按理說損失並不算太大,但實際上自此之後,74師再也沒有了曾經的悍勇,為什麽呢?很簡單,因為他們的主心骨王耀武已經成了我軍俘虜,這麽一來,74師不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在陳官莊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