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改變立場?朔爾茨發出「嚴厲警告」:不能袖手旁觀看著加沙人挨餓

2024-03-20軍事

本次巴以沖突發生後,各國都在批評以色列政府,就連此前「不公開批評以色列」的美國,也在透過各種渠道釋放自己的不滿。但在此期間,有一個國家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它一直在力挺以色列。哪怕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亡的血腥後果,這個國家也依然堅稱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是「自衛」。這個國家的名字,就叫德國。

巴以沖突

環球網報道稱,德國總理此前公開指出,任何國家都不應該批評以色列,因為這次的沖突不是以色列挑起的,它只是「自衛者」,因此德國不會減少對以色列的支持力度。當時有記者提問,為何德國如此堅定支持以色列,德國總理回應稱,德國在歷史中傷害了猶太人,現在德國支持以色列,就是在彌補歷史過錯,這是德國應盡的義務。

從這樣的說法中可以看出,德國就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不過,在以色列政府決定進攻拉法地區後,德國政府似乎改變了立場。德國總理指出,拉法地區不容觸碰,那是加沙居民最後的避難所,一旦以色列進攻當地,就相當於發起「饑餓進攻」,進而嚴重影響平民的生活,這是德國不願意看到,因此德國不會眼睜睜看著加沙人挨餓。

德國總理

很顯然,德國政府的立場發生了改變,它不再那麽堅定的支持以色列。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因為德國不敢為以色列抗壓力了。德國作為納粹德國的繼任國,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對德國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德國的國內輿論和政府官員普遍對以色列持有高度敏感和謹慎態度,避免再次引起與猶太人有關的爭議和負面評價。

再說了,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國之一,通常考慮歐盟在特定問題上的集體立場。歐盟在巴以沖突上,強烈批評以色列的做法,甚至對以色列采取了部份「小力度」針對措施。因此,德國也需要考慮歐盟的共同立場和決策,避免偏離歐盟的傳統政策。

歐盟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時需要考慮國內的政治因素。政府需要平衡不同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觀點,並確保國內的政治穩定。在當前局勢下,公開支持以色列可能引起國內爭議和政策分歧,可能對政府的民意支持和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和多地區國家存在密切的經濟合作和貿易關系。德國在決策時可能會考慮到這些經濟利益,它不希望因為力挺以色列而對這種合作關系產生負面影響。畢竟公開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對德國的經抵制,對雙邊貿易和投資帶來不利影響。

德國

同時,德國政府可能擔心支持以色列進攻加沙地區會導致軍事升級和人道主義危機的加劇。沖突的升級可能導致更多的平民傷亡和人道主義困境。德國必須釋放出「願意采取外交和人道援助解決問題」的態度,以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沖突並減輕戰爭的影響。否則,這會讓德國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進而導致德國失去「領導力」。

反戰抗議

因此,德國只能轉變自己的立場,不再那麽強硬的支持以色列。不過,這種轉變究竟是發自內心的?還是為了形象不得已而為之,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一旦德國暴露真面目,那麽可能會引發強烈的輿論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