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遼沈戰役前,東北我軍超過9000門的「炮」,都是什麽構成?

2024-08-19軍事

1948年遼沈戰役前,東北我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100萬人,其中野戰部隊約70萬人。

在談及當時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時,經常有說法是「9000門」大炮。

再加上電影【大決戰之遼沈戰役】中「萬炮齊發」的場面,似乎讓人以為東野當時的炮兵陣容真有那麽多。

但實際上這是「誤傳」,或者說是錯誤的理解。

首先,所謂的「9000門」大炮,有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

——那還是有的,因為這一數據就來源於1948年8月的東北我軍實力統計。

但是請註意,所謂的「大炮」是將擲彈筒、六零炮等合計到了一起;而一般來說,當時我軍已經不將擲彈筒計入火炮類別了。

而且諸如六零炮之類的「小炮」,它顯然也不是「大炮」。

下面我們就具體談談東野當時的各類武器數據,以幫助大家了解當時的裝備情況。

將包含擲彈筒在內的所有大小炮相加,東北我軍(請註意不光是野戰軍,也包括地方部隊)裝備的總數為9219門。

具體的數據為:

擲彈筒:3959具;

六零炮2890門、迫擊炮986門(主要是81/82毫米以及一部份106.7毫米、120毫米口徑的),合計3876門;

山炮324門、野炮194門、榴彈炮92門、加農炮8門,合計618門;

步兵炮127門、戰防炮121門、機關炮108門、平射炮58門、速射炮45門、高射炮54門,合計513門;

火箭炮(即巴祖卡火箭筒)253門/具。

由以上數據可見,當時實際上已經不進入火炮數量統計的擲彈筒,就占到了所謂「9000門大炮」中的一小半(43%)。

而在計入火炮統計類別中的各項裏,迫擊炮又占到了總比例的一小半(42%)。

因此所謂的「9000多門大炮」裏,其實有85%都是擲彈筒和迫擊炮。

真正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大炮」標準的,其實就是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這一部份的總數為618門,占到了總比例的6.7%。

因為上述統計是1948年8月做出的,包含了野戰和地方部隊。

到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尤其是10月錦州戰役時,東北野戰軍具體使用的「大炮」數量又有微小變化。

據東北野戰軍當時統計,12個步兵縱隊、炮兵縱隊、熱河炮兵旅總計投入戰鬥的火炮計有:

山炮308門、野炮162門、榴彈炮89門、加農炮7門;另外當時將美制4.2英寸(106.7毫米)重迫擊炮也計入大炮類別,總計是24門。

以上山、野、榴、加,以及重迫擊炮的總數為590門,這就是嚴格意義上東北野戰軍參與遼沈戰役的「大炮」陣容了。

具體到當時錦州方向的作戰,總計投入了6個步兵縱隊炮兵、炮兵縱隊參與攻城作戰。

因為上述大炮中的絕大部份都參與了攻錦之戰,因此可以說數百門大炮齊發;當然如果加上迫擊炮、步兵炮之類的話,千門炮之說也可以,但是就不能說是「大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