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警報拉響!多方向以色列發動襲擊

2024-07-03軍事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

當地時間7月2日,以色列國防軍釋出通告稱,當天17時左右, 以色列北部遭15枚來自黎巴嫩方向火箭彈的襲擊, 其中10枚火箭彈被防空系統攔截,另外5枚落入無人區,襲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以色列國防軍稱,當日早些時候,在確認一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進入了黎南部的一棟建築後,以軍戰機對該建築發動了空襲。

胡塞武裝再次對以色列發動襲擊

也門當地時間7月2日晚,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講話稱, 胡塞武裝同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合作,對以色列海法的重要目標采取了聯合軍事行動,使用導彈襲擊了目標。

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資料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薩雷亞還表示,胡塞武裝將繼續同伊拉克「伊斯蘭抵抗組織」合作,展開相關軍事行動,支持巴勒斯坦民眾,直到針對巴勒斯坦的沖突行動停止、封鎖解除,否則胡塞武裝不會停止相關軍事行動。

靠近加沙邊境的兩個以色列社區拉響防空警報

當地時間7月3日淩晨,以色列靠近加沙邊境的兩個社區拉響防空警報。

加沙走廊(資料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以色列檢察官要求對以國家安全部長展開刑事調查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7月2日獲悉,以色列國家檢察官辦公室已請求總檢察長巴哈拉夫·米亞拉(Gali Baharav-Miara)允許對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展開刑事調查,罪名是涉嫌煽動針對加沙居民的暴力行為。目前以檢方尚未對此做出決定。

此前,國際法院裁定南非提出的以色列對加沙實施種族滅絕的指控「合理」,而其裁決的依據部份來自包括以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在內的以色列極右翼政治人士的極端言論。

以總理:只有實作全部目標後才會結束與哈馬斯的戰鬥

當地時間7月2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再次重申,以色列只有在實作所有目標後才會結束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戰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資料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內塔尼亞胡當天在其辦公室釋出的聲明中抨擊【紐約時報】參照以色列國防軍匿名訊息源的報道,該報道稱即便在哈馬斯繼續控制加沙走廊的情況下,以色列軍方領導層也希望實作停火。他在聲明中說:「【紐約時報】參照匿名訊息源稱,以色列可能在未實作所有目標前結束戰鬥。我不知道這些匿名訊息源是誰,但我要明確表示:這不會發生。 只有在以色列實作所有目標後,包括消滅哈馬斯和所有以色列遭扣押人員獲釋後,這場戰鬥才會結束。」

據悉,【紐約時報】報道參照了九位現任和前任以色列軍方官員的言論,稱軍方高層認為暫停戰鬥是釋放遭扣押人員的最佳方式,同時可以在可能與黎巴嫩真主黨開戰之前,補充消耗的武器庫存和部隊力量。

以軍釋出撤離令 本就無處求醫的加沙傷者再次踏上逃亡路

7月1日,以軍在加沙走廊南部城市汗尤尼斯東部多地釋出撤離命令,導致眾多居民再次踏上逃亡道路,在汗尤尼斯東部歐洲醫院的患者也不得不抓緊時間離開醫院。

2日,不少患者抵達汗尤尼斯最大醫院——納賽爾醫院。但不幸的是,由於來醫院的患者太多,很多人無法進入醫院,只能滯留在醫院門外。

流離失所者 莫曼·巴約: 我們到了納賽爾醫院,但不幸的是,這裏不能給癌癥病人提供病床。我們是徒步走過來的,從歐洲醫院到納賽爾醫院,來的人太多了,沒有救護車或別的交通工具,我們只能自己走過來。

還有傷者表示,在遭轟炸受傷後,他原本就在納賽爾醫院接受治療,而受以軍圍困,他不得不轉移,接連不斷從一家醫院轉入另一家醫院,最終又回到了納賽爾醫院,然而這一次,他卻難以進入醫院。

流離失所的傷者 阿裏·伊斯米漢: 我之前就在納賽爾醫院,但遭到以軍圍困,我們被封鎖了15天。紅十字會把我們解救出來後,我們就去了海邊的另一家醫院,但在那裏我的傷沒有進展,所以他們推薦我去歐洲醫院。我在那裏待了一個月,結果現在歐洲醫院又收到了以軍的撤離命令,所以我們又回到了這裏,但納賽爾醫院已經顧不過來了,我只能待在醫院外面,沒有人顧得上我們。

納賽爾醫院醫生也表示,目前由於物資短缺且傷者不斷湧入,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納賽爾醫院醫生 艾哈邁德·阿蔔杜拉巴依: 歐洲醫院在被通知為戰區,可能將出現軍事行動之後,人們只能被迫帶著傷逃到納賽爾醫院。這使得納賽爾醫院不堪重負,醫院本來就塞滿了周圍地區的傷員,現在有更多傷者湧入,由於醫務人員、醫療器材短缺,現在的情況是災難性的,醫生和病人都精疲力盡。

據世衛組織2日通報,目前歐洲醫院的病人及醫護人員幾乎已經全部撤離,另據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統計,以軍此次釋出的撤離命令影響了當地約25萬居民,不少人再次踏上流亡之路。

數次流離失所的加沙居民 諾哈·巴納: 我們一直被羞辱,我們受夠了現在的遭遇,沒有像樣的食物、水、衛生間,沒有像樣的地方睡覺,在睡夢中我們都在擔驚受怕。帳篷能幫我們抵擋彈片和子彈嗎?恐懼無處不在,沒有安全感 ,我們沒有安全的地方可去。

中國新聞社綜合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中新社此前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