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動態追蹤戰機,中國衛星幹得漂亮!美媒:挑戰前所未有,奮起直追

2024-09-19軍事

據美國戰區網報道,近日,在維珍尼亞州阿靈頓舉行的該國年度國防新聞釋出會上,美太空軍太空行動部負責人之一邁克爾·A·蓋特萊恩中將披露,他們計劃引入「天基衛星對地面和空中移動目標進行動態偵察監視」的系統,該系統包含兩項能力,即 「基於衛星的地面移動目標指示能力(GMTI)」 「基於衛星的空中移動目標指示能力(AMTI)」 ,計劃在2030年代初開始投入使用。

蓋特萊恩認為,偵察監視網絡涉及多個領域資產,即包括大氣層內的航空偵察資產,也包括太空偵察資產,拓展增強太空偵察力量 首先是為了提高生存能力

為什麽提高生存能力的需求現在被提了出來?原因也是顯而易見,隨著中國各軍種進攻能力的持續增強,過去那種可以適應中小規模治安戰的偵察裝備在我們面前將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只有不斷提高偵察裝備的飛行高度,才能盡量躲避我們的攻擊。

殲-11驅離美軍RC-135偵察機

殲-16驅離美軍RC-135偵察機

但是,美國現在也面臨太空偵察力量發展的技術難題,因為隨著飛行高度的增加,要想獲得高分辨率影像資訊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更不用說是取代航空偵察力量,用衛星去獲取地面或者空中的動態偵察監視影像資訊。

參加新聞釋出會的邁克爾·A·蓋特萊恩中將

由於困難重重,因此他們將該系統初步投入套用的時間盡可能後置,到2030年以後才能用上。

好了,鋪墊完了,該我們上場了。

就是美國這套六年後才計劃投入套用的天基偵察系統,我們至少在六年前就已經擁有,二者的時間差在十二年以上。

近三十年來,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不僅航天年發射量常年居於世界第二,更是擁有了全球唯一一座由一國獨立承建的大型載人空間站,探月領域創造了四次登月四次成功,其中還有兩次無人采樣返回的驕人戰績,在難度系數更高的火星探測領域,站在嫦娥探月工程的肩膀上,更是史無前例地實作了首次自主探火就攻克了環繞火星、登陸火星、巡視火星的三大工程能力。

中國空間站

嫦娥六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在月面留影

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登陸火星

隨著經濟發展持續向深水區推進,越來越多富含航天元素的經濟活動也被開發了出來,在工業體系掌握一攬子尖端航天技術的前提下,商業航天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在眾多航天公司中,長光衛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該公司的拳頭產品就是 「吉林一號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截至目前,該星座在軌衛星數量已經超過110顆,具備對全球任意地點進行每天35至37次重訪觀測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到40分鐘就能對全球任意地點進行重訪觀測

僅僅幾年前,吉林一號星座還只具備對全球任意熱點地區的高頻次重訪觀測能力,現如今已經可以去掉「熱點地區」這個字尾詞,一詞之變的背後是能力的巨變。

除此之外,吉林一號星座也已經具備一年3次的全球覆蓋成像能力,聽起來好像也不怎麽多是吧,但我們看看月球,其表面積遠遠小於地球,部署在繞月軌域的美國LRO衛星已經觀測了十幾年,至今也沒有實作對全月球的高分辨率成像覆蓋,這是因為高分辨率成像幅寬窄,一次成像覆蓋面積有限,吉林一號之所以一年就覆蓋地球3次,主要得益於該星座眾多衛星的協同作業能力。

吉林一號星座在一次發射任務中部署36顆組網衛星

再過兩年,吉林一號星座的在軌衛星數量就將達到300顆,屆時將具備全球無死角、全天時、全天候覆蓋成像能力。

對於大眾而言,僅僅聽一些數碼仿佛還是不能對吉林一號星座的強大能力有比較直觀的認識,那就舉幾個例子吧。

還記得去年年底的時候,長光衛星公司釋出了一張由吉林一號高分03D24衛星拍攝的富士山高分辨率影像,此圖呈現的是立體視角:

面對纖毫畢現的高畫質富士山衛星照,一些網友立馬就在評論區炸鍋了:

這是怎麽拍的?不像是衛星拍的,應該是無人機在半山腰拍的……

這不可能是衛星角度……

太假了,不可能,角度都不對……

由於爭議評論越來越多,官方編輯也下場說明了,此照是由吉林一號高分03D24衛星拍攝的高分辨率影像疊加高程數據生成。

實際上,此種技術也早已大量套用於該公司研發的地球影像相關的3D軟件之中,比如下面這幅喜馬拉雅山脈的局部景象:

富士山高畫質照只是吉林一號星座所展示的一種頗為尋常的成像能力,六年前,吉林一號星座所屬衛星就對美國聖地亞哥軍港啟動過影片拍攝功能:

在這段航母靠港的天基衛星拍攝的影片畫面中,可以清晰看到,航母未靠港前周邊水域已經部署了浮攔網,還有拖船牽引產生的海浪。除此之外,還能看到港口公路上移動行駛的汽車。

拍攝地面或海面的影片影像還不足以說明其能力之強大嗎?不著急,再看看天上的。

同樣是六年前,吉林一號的一顆影片星在美國聖馬刁上空捕捉到了兩架民航飛機一前一後編隊飛行的影片畫面:

民航飛機飛的慢?那就再看看吉林一號影片星動態跟蹤戰鬥機高速飛行的影片畫面:

戰鬥機的機動速度還不滿足?還是六年前,吉林一號影片星在太空對一枚亞軌域探空火箭的發射任務進行了太空視角畫面的影片直播:

吉林一號星座不僅能拍陸地動態影片,還能拍大氣層內航空飛行動態影片,甚至還能對呈超高速飛行狀態的太空目標成像,比如其曾經對國際太空站進行過成像:

吉林一號星座所屬衛星均為近地軌域衛星,它不同於地球靜止軌域衛星,後者可以始終保持相對於地球的靜止關系,作為近地軌域衛星相對於地面某一點始終是處於動態變化的位置關系,它又是如何實作對某一區域的定點影片成像功能的呢?

這就要用到凝視成像技術,雖然衛星與地面的位置關系是動態的,但是衛星可以透過自身姿態的機動,或者鏡頭的擺動實作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的凝視成像,進而實作影片拍攝。

吉林一號星座衛星批次生產交付

也有人說,吉林一號是商業遙感衛星,和軍用關系不大,然而,該公司宣傳影片中的一段字幕可以回應這個問題:

文章開頭提到,美國太空軍邁克爾·A·蓋特萊恩中將說,增強天基衛星對地面或空中目標的動態監視能力,是為了提高偵察力量的生存能力。

不得不說,現如今的老美真是經常慢半拍,他們強調的生存能力,我們至少從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重視,並付諸實踐。

不論是吉林一號星座,還是美國計劃2030年以後投入套用的天基動態監視系統,其衛星部署軌域均位於近地軌域,而在此部署的衛星並不能完全躲避武器的攻擊,因為近些年來隨著反衛星裝備的快速發展,近地軌域早已不再安全。

對此,我們早在八年前就發射部署了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軌域光學遙感衛星,距離地球約有3.6萬公裏之遙,普通的反衛星裝備對它是不起作用的,想要攻擊這顆衛星就需要成本更加高昂的攻擊手段。

高分四號作為中國地球靜止軌域光學遙感衛星的開山之作,其成像分辨率是有限的,但對於我們而言,凡事只要有了開頭,後面就會形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高速發展勢頭:

時隔幾年之後,我們又發射部署了高分十三號地球靜止軌域光學遙感衛星,這顆衛星的能力已經足夠實作對海上航母目標的高分成像與辨別,這就意味著只需要三顆此類衛星,就能對全球海洋的大船實作動態監視。

然而,我們並沒有滿足於高分十三號,就在前些年,相關科研機構又完成了「靜止軌域高分辨輕型成像相機系統技術」攻關,能夠在距離地球約3.6萬公裏之遙實作對地面不低於2.5米的高分辨率成像。這樣一來,別說是航空母艦,就是導彈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面對中國一波又一波新質裝備的發展,也難怪美國媒體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壓力前所未有,美國必須奮起直追。

此專案已完成

空地一體、多軍種聯合作戰、網絡中心戰、制資訊權……曾幾何時這一連串的新名詞都是美軍發明的,他們在相當漫長的歲月裏掌握著世界軍事發展的創新權與定義權,這也是該國昔日武力值強盛的一個縮影。

而如今,將這些名詞定義的能力最先付諸實踐,或者說在實踐中進步最快的卻不是美軍,而是太平洋西岸的另一個大國。

為什麽我們可以發展的這麽快?

正如近段時間熱播的【淬火】紀錄片中一段台詞所說的那樣:新的力量、新的變化,需要新的解題速度,實作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倒計時,我們在趕路,別人也在趕路,我們在奔跑,別人也在搶道。

在集體目標意誌的牽引下,秉持實事求是的發展觀,這樣的軍隊註定會是一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鋼鐵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