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生, 張翼
路易十三時期的火器收藏
在法蘭西軍事博物館的古代武器藏品中,最珍稀、最精美、最有歷史價值的藏品莫過於路易十三時期法國王室的火器收藏。路易十三自小喜歡狩獵,對槍支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他鼓勵槍械工匠、發明家、設計師改革創新,設計制作技術先進、造型優雅、裝飾精美的火槍產品。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法國的槍械工匠們研發出了燧發式發火裝置,這種槍機結構簡單耐用,在接下來的200多年裏支配了整個歐洲的軍用和民用武器生產。
由於酷愛武器,路易十三不僅關註武器的研發制造,而且格外重視武器收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系統收藏武器的大收藏家。他在盧浮宮設立了專門的武器收藏室,任命王室首席隨從官負責武器的收集和保管。據史料記載,1614年,在法貝爾-聖日耳曼地區舉辦的武器博覽會上,各地武器制造商把自家特色產品拿到這裏展出。根據王室的要求,參展的精品武器都將被納入盧浮宮王室武器收藏室。之後不久,國王的私人武器收藏品與其他王室武器收藏品進行合並,據說當時收集的槍支「數量巨大簡直無法統計」。
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後,負責保管國王武器的官員對藏品進行清點整理,在1663年形成了第一份【王室武器收藏品清單】,列入該清單的主要是歷任國王的武器。1673年,法國王室將收藏的盔甲武器與王室的其他物品整合在一起,進行集中統一管理,於是又形成了一份【王室動產清單】,清單第三部份登記的物品是盔甲武器,共337件。截止1775年12月20日,增加到488件。清單上登記的武器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大多數物品都有註解和描述,重點部份標紅,描述比較簡潔,一般只有2~4行,包括藏品的名稱、尺寸、制作者的簽名及其短音階縮寫、武器的主要部件以及總體評語。
路易十四登基後,設立了王室家具管理處,又稱王室物品陳列室,陳列的主要是歷任國王使用的家具和盔甲武器。陳列室最初設定在盧浮宮旁邊的小波旁宮,1758年遷到孔蒂宮,1768年遷到埃弗爾宮(後期的愛麗舍宮),1774年遷到路易十五廣場,即後來的協和廣場。從1778年開始,陳列室正式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復活節後第一個周日到聖馬丁日(11月11日),每月第一個周二的9:00~13:00,自此這裏變成了一座真正的博物館。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王室武器陳列室也成為起義者攻擊的目標之一。1789年7月13日,陳列室遭到瘋狂入侵,展覽大廳陳列的便攜式武器被全部搶走,法國大革命造成武器收藏品大量流失,陳列室保存的武器僅剩70件左右。
1794年,王室收藏的盔甲武器從王室物品陳列室轉移到國家圖書館的古董博物館,1796年又轉移到位於法布爾-聖日耳曼區杜明歷-雅各賓修道院的炮兵博物館。1815年6月,由英俄奧普等國組成的第七次反法同盟軍攻入巴黎,7月8日占領炮兵博物館,王室盔甲武器再次遭到洗劫。據馬力歐將軍在1927年陳述,經此一劫王室火器只剩下30余件。
不過,王室武器收藏清單還在,遺失的武器流散到世界各地後,只要露面就能根據王室武器清單予以確認。現如今,在柏林軍械庫(德國歷史博物館)、英國倫敦塔皇家軍械庫、英國列斯皇家軍械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中,經常可以看到屬於法國王室收藏品清單的盔甲武器。多年來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許多流失的藏品已經回歸或有了著落。目前博物館展出的王室武器清單上的武器展品共計80余件,包含火繩、簧輪、燧發等不同發火機制的步槍和手槍,其中還有一些將不同發火機制集於一體的復合式火器。
火繩槍
使用火繩發火裝置的輕型火繩槍最早出現在15世紀,16世紀簧輪發火裝置出現後,火繩槍並未被簧輪槍取代,直到17世紀仍在繼續使用。在路易十三統治時期,法國和歐洲的一些火器大師專門為法王和王室其他成員設計制作火繩槍,在效能、結構及裝飾上都別具一格,堪稱火繩槍中的極品佳作。
路易十三的火繩槍
該槍編號365,口徑11mm,長1355mm,質素2.595kg,制作於1615~1620年,是法王路易十三私人客製的狩獵武器,出自法國第戎地區武器大師勃艮第·弗朗什·孔泰(Bourgogne Franche Comté)之手。槍支制作精良,拋光的槍管為八邊形,上面帶有卷葉花紋裝飾,配有管狀瞄準具。槍托采用梨木制作,整體造型十分優雅。狹長的槍機面板透過蝕刻和雕刻勾畫了一幅由人物、獵狗、野兔以及花草樹木組成的狩獵場景,兩端是鏤空的代表法國王室的鳶尾花圖案。槍機上的火繩夾被雕飾為龍的造型,扳機護圈的末端被雕飾為鷹頭的形象。槍托底板上雕有法國王室和納瓦拉家族的徽章,還有代表國王路易十三的騎士團標記和皇冠標記。
黎塞留的火繩槍
該槍編號M37,口徑13mm,長1620mm,質素4.7kg,制作地佛蘭德,年代1625~1630年,是法國首席大臣、紅衣主教黎塞留私人客製的武器。該槍帶有極為豐富的雕花裝飾,槍管上雕有古代戰士的形象,照門由左右兩個靠在一起的公羊頭組成,細長的槍機面板雕有戰利品圖案和美杜莎頭像,火繩夾為龍頭雕飾,堅硬的櫻桃木槍托上雕有頭頂貝殼的海神頭像和一只海豚的全身雕像,這些裝飾元素都與黎塞留的身份和歷史功績相關。位高權重的黎塞留主教極富外交才幹,是路易十三時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於1627年起曾掌管國家的航海貿易和經濟,他為法國做出的貢獻也奠定了路易十四時期的繁盛。該槍就精美度而言,堪稱火繩槍藝術佳品。
其他火繩槍
火繩槍展品中,還有雙槍管火繩槍、三槍管火繩槍以及帶有5個彈巣、結構與現代轉輪槍類似的「五雷管轉輪火繩槍」(Mousquetàmècheàbarilletàcinq tonnerres),在結構與功能設計上都有各自獨到之處。
簧輪槍
路易十三的三葉草槍管簧輪槍
該槍無編號,口徑16mm,長1260mm,質素2.08kg,制作地法國諾曼第,年代1610~1620年。槍的多個部位飾有法王路易十三的紋章,表明這是路易十三客製的、專供其個人使用的武器。該槍裝飾優雅,槍管經過細膩的發藍處理,上面點綴著雕刻和鍍金的阿拉伯式花紋,槍口造型呈三葉草形狀,被認為是路易十三武器中「最有美學成就」的作品之一,三葉草造型槍管還表現了槍支制作者技高一籌的專業水準,就當時法國和歐洲金屬加工制造業的發展狀況看,打造出這種槍管似乎是不同尋常的。
延長槍托的簧輪/火繩短步槍
該槍編號M386,口徑14mm,長827mm,質素2.065kg,制作地法國諾曼第,年代1610~1615年。在王室武器收藏品清單中,該槍被定義為「便於攜帶的短步槍」。為降低後坐力的影響,設計者在槍托底板上配置了一個可拉伸的金屬桿,必要時可以將托底板拉伸延長,便於抵肩發射。該槍另一個特點是采用以簧輪為主、火繩為輔的組合式發火機制,在槍身一側的同一個槍機面板上安裝了簧輪和火繩兩種槍機,其中火繩槍機作為替代機制可以彌補簧輪槍機發射時出現的技術故障。
延長槍管的簧輪手槍/步槍
該槍編號93,口徑11mm,長1710mm,質素2.54kg,制作地法國,年代1615年,制作者皮埃爾·勒·布爾喬亞(Pierre Le Bourgeois)。該槍具有原創性的結構和非凡的美學品質,它可以透過配置的延長槍管,將簧輪手槍轉化為長槍。延長的槍管帶有華麗的木質外殼和金屬箍圈,可以根據需要在其末端安裝一個把手,將其變成一把高品質的紳士手杖。
可分離槍托的簧輪步槍/手槍
該槍編號92,口徑12mm,長660mm,質素1.52kg,制作地法國,年代約1620~1630年,制作者讓·卡約爾(Jean Caillouel)。該槍槍托可以分離為兩部份,通常情況下可以作為抵肩發射的短步槍使用,由於槍管較短(380mm),在槍托後半部份分離出去後,可以將其作為手槍使用。
一對槍機密封式雙簧輪手槍
這對槍編號M1659、M1689-1,口徑14mm,長550mm,質素1.15kg,制作地法國格勒諾布爾,年代約1635年,制作者皮埃爾·伯傑(Pierre Bergier)。該槍有兩個與眾不同之處:一是鋼輪、主簧、火石夾等槍機主要部件被封閉在槍機面板內側,具有防水功能,適宜雨中射擊;二是安裝有兩套簧輪發火裝置。槍機面板為防止氧化用鍍金的青銅制成,上面刻有花體銘文:「In Grenoble By Pierre Bergier Horloger/Inventeur With Privilege Du Roy」,意為「鐘表匠/國王專屬發明家皮埃爾·伯傑,於格勒諾布爾」。
「鴨掌形」三槍管簧輪手槍
該槍編號10315,口徑10mm,長540mm,質素2.48kg,制作地法國,年代約1610年。該槍有3個槍管,排列成「鴨掌形」(Duckfoot),采用德式槍機結構,鋼輪、彈簧、火石夾分別安裝在槍身左右兩側並形成一個整體,鋼制槍管帶有部份鍍金,現已脫落,木質握柄和槍托上嵌有象牙斑塊構成的蔓藤花紋,凸顯了典雅而又時尚的裝飾風格。
一組微型簧輪手槍
這組槍共計8支,編號M1697,口徑2~4mm,長35~95mm,高30~65mm,質素10~95g,制作地德國巴伐利亞紐倫堡,年代1575~1600年。這些尺寸極小的簧輪手槍主要是為了滿足王公貴族對奇珍異寶收藏的需要,同時也證明了16世紀德國火槍制造技術取得的巨大進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組簧輪手槍都可以發射小型彈丸,且目前仍處於正常工作狀態。這些微型武器均為鐵制,上面點綴著簡單的黃銅裝飾圖案,是由技藝高超的機械工匠、制槍工匠、鐘表工匠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金匠制造的精品佳作。有的簧輪手槍還附帶金屬鏈,可以將其作為項鏈佩戴或作為服裝配飾掛件使用。
燧發槍
路易十三燧發槍
該槍編號M529,由勒·布爾喬亞兄弟制造,即馬林·勒·布爾喬亞(Marin Le Bourgeois,1550~1634年)和皮埃爾·勒·布爾喬亞(Pierre Le Bourgeois,卒於1627年),是燧發槍的發明者,該槍口徑25mm,長1230mm,質素3.64kg,制作年代約1610年,稱得上留存於世的最古老的燧發槍樣本,槍機面板上雕飾的勛章標誌表明該槍為路易十三個人所有。
路易十三燧發步槍
該槍編號M435,口徑37mm,長1450mm,質素6.5kg,制作地諾曼第利雪,采用鋼、木、天然漆、鐵、金材質,藍染、鍍金制作工藝,年代1620年,在這支槍的槍機面板上有制作者馬林·勒·布爾喬亞的簽名「M LE BOURGEOYS」。馬林不僅是一位發明家還是一位繪畫雕塑藝術家,著名的【亨利四世戎裝騎馬肖像】畫就是他繪制的(見【輕兵器】2023年第12期刊文【國王的盔甲武器與王室收藏(2)】)。在為路易十三制作的這支燧發步槍上,他采用藍染、鍍金、雕刻、嵌絲、蝕刻等工藝,對槍機、槍管、槍托等部位進行裝飾,表現出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路易十三的火繩/燧發步槍
該槍編號M410,口徑18mm,長1515mm,質素3.87kg,制作地巴黎盧浮宮,年代1636年,制作者弗朗索瓦·杜克洛。槍機采用燧發與火繩發火並用的雙槍機結構,與燧發式發火裝置相連線的火繩發火裝置,可以作為燧發式槍機的補充,當燧石發火出現故障時,穩定可靠的火繩發火機制可隨時予以補救。該槍是路易十三私人訂制的武器,其外部裝飾亦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制作者弗朗索瓦·杜克洛是被路易十三請到盧浮宮的槍械大師,在這支禦用火槍上充分展示了其過人的技藝才華,裝飾裝潢使用了金、銀、銅、鐵、木材、珍珠母等多種材料,匯集了包金、鍍金、藍染、雕琢、鐫刻、嵌絲等多種工藝,最引人註目的是槍托被雕飾成渦流形,渦流上托起一個鍍金的人物雕像——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戰神和藝術家與手工藝人的保護神彌涅耳瓦,後膛上方嵌有一個黃銅貼片,貼片中心圖案是眼睛蒙著布條的正義女神忒彌斯的形象,她站在代表法王的大寫字母「L」上,字母下方鐫刻了一段與路易十三相關的拉丁語銘文:「路易啊,這位蒙眼女神賜予了你雙眼。」由於工藝技術和裝飾藝術上的獨到之處,該槍被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