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16)飛越駝峰

2024-01-31軍事

尤廣才口述:

1944年4月的某一天,我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馬上飛赴緬甸前線,參加對日作戰。

當時,我在第54軍第50師師部任特務連連長,54軍軍長是黃維,下轄第14師、第50師和第198師三個師,其中第14師和第50師被調到緬甸戰場,能成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深感自豪。

算起來,我們是中國派出的第二批遠征軍。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後,中國派遣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三個軍約十萬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但是,由於中方和美方指揮混亂,遠征軍遭受重大挫折,共損失五萬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於饑餓和傷寒病疫。

這次遠征失敗後,廖耀湘率領的新22師、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退到印度,重新整編為「中國駐印軍」,國內番號為新1軍,軍長鄭洞國,史迪威任總指揮,在著名的印度蘭姆伽基地受訓。

1943年,史迪威發誓要卷土重來,重新打回緬甸,中國政府先是從國內調來胡素率領的新30師,之後又將原54軍所轄第14師、第50師調入印緬戰場,以增強反攻力量,代號「X部隊」,從緬北向中國方向進攻;

同時,又在雲南組建了中國遠征軍,由衛立煌任遠征軍司令官,代號「Y部隊」,從滇西渡怒江進攻騰沖、松山、龍陵,向中緬邊境推進。

我們接到出發命令時,並不覺得突然。當時,軍隊裏經常向我們講緬甸戰場的形勢,我們早就做好隨時被派往前線的準備。

而在雲南的祥雲機場一帶,美軍一個軍官訓練團專門訓練第50師排長、連長學習熱帶叢林戰術和使用新式武器,比如六零炮和衝鋒槍。我也參加了這些訓練,回來後再教給士兵。

在叢林裏,十米之外就看不見人,所以,衝鋒槍很適合近距離作戰。我們還學習怎麽用專門打坦克用的戰防槍和火箭筒,這些武器我們以前從來沒見過,所以,感覺特別新鮮。

中國遠征軍司令衛立煌還來檢閱過我們,他戴帽子、留小胡子的形象讓我記憶深刻。

當年,我們飛越的正是那條著名的「駝峰」航線。這條航線從昆明到印度東北加蘭邦的汀江機場,全長840千米,要經過喜馬拉雅山東段群峰,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峰背,故美軍稱之為駝峰。

乘坐c-47運輸機飛越駝峰的中國遠征軍 圖片來自網絡

駝峰航線的高度在6000至6500米之間,空氣稀薄,受氣流影響變化大,很多飛機因此墜到山谷裏,機毀人亡。而且,駝峰又是日軍空軍和高炮控制區,又被稱為「死亡航線」。

透過駝峰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在1941年至1945年之間,援助中國的物資百分之八十一是透過駝峰空運,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長官阿諾將軍曾說,在駝峰航線中,飛機的損失率,超過轟炸德國時的飛機損失率,駝峰航線堪稱二戰最偉大的空執行動之一。

當時,運送中國士兵的是美國C-46、C-47運輸機,C-46能裝22人,我坐的C-47可容納40多人。

C-47是投入「駝峰」航線飛行最早的運輸機,登機前,我們還接受了短期跳傘訓練,但那時候好像我們對此並不重視,只知道飛機迫降的時候,跳下去躲命就行了。

我坐的這架飛機是一位美國飛行員駕駛的,這也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好奇多於緊張。

飛機越爬越高的時候,最大的感覺就是冷,冷得我直打哆嗦,聽說有的身體虛弱的中國兵,在飛機上就已經癱下去了。然後,感覺呼吸困難,兩個耳朵也被震得受不得了,直到下飛機時也沒緩過來。

那時的感覺,就是現在所說的「躊躇滿誌」吧。我記得,到了營地駐紮好以後,我還填了一首詞【念奴嬌·飛越駝峰】:

穿越雲海,戰心切,大軍遠征印緬。駝峰橫亙,聽說是,海拔萬仞險關。敵炮轟隆,高寒抖顫,胸中烈火燃。遙想當年英武,覓敵求殲,敢騎虎登山。萬裏擒賊囊物探,國威軍威赫顯。戰地神遊,激情油然,重現當年。疾風勁草,無愧吾生人間。

在駝峰航線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後,我們的部隊安全地降落到了印度的汀江機場。

汀江是離利多很近的一個機場,滇緬公路被切斷後,美國援華物資從美國海運到加爾各答,再由鐵路運到利多。因此,利多既是向國內空運的基地,也是反攻緬北的兵站基地。

我沒有想到,到達印度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機場搭建了一個臨時浴池,一位美軍軍官把我們帶過來,讓我們每個人都脫掉軍裝,卸掉背包,於是大家都赤身裸體地走進浴池。

二十分鐘後,一聲命令,我們全體出浴,再排隊等醫生打防疫針——我後來才知道,這個防疫針的作用,這是由於在奇襲密支那的戰鬥中,K分隊指揮官尼森上校在行軍途中死於斑疹傷寒,而中國官兵全都安然無恙,是因為之前我們在機場都註射了傳染病疫苗的緣故。

換上新軍服的駐印軍第50師士兵 圖片來自網絡

洗澡消毒後,我們每人換上了新軍服,新軍服是米黃色的,與英軍一樣。同時,又發給我們每人一床毛毯、一頂蚊帳、一個防蚊面罩、一瓶防蚊油、一盒防螞蟥六六六粉等。

然後就是更換美式武器,因為在離開雲南時,已經有美軍軍官教過我們,所以,對這些武器並不陌生。

拿完這些東西後,我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裏面燒著的,正是我們浴前脫掉的那些軍服和背包。

——雖然我們在國內的裝備很差,但出國前,還是給我們每個人換了一身嶄新的軍裝,畢竟我們出去代表著中國軍人的形象,所以,我看到剛發的這些軍服就被燒掉了,很是心疼了一陣。當然,後來才理解,這是為了防疫而必需的措施。

由於戰爭形勢緊迫,我們在汀江沒有停留,馬上換乘另一架運輸機直飛孟關。

孟關是緬甸北部的另一個重要基地,不久前被新38師和新22師攻下,這裏飽受了戰火摧殘,剛下飛機,我就看到機場附近,到處是遺棄的彈殼和燒焦的樹木。

來機場接我們的是一輛十輪大卡車,很快把我們拉進一大片密不見日的大森林裏,大約半個小時後,汽車停下來,有人告訴我們營地到了。

我下車一看,除了參天大樹,什麽也看不到,只看到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我們的飲水問題就靠它來解決了。

飯後,每個班都領到刀、斧、鋸,這是在叢林裏作戰、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於是在樹林裏開辟一片空地,搭起簡易帳篷。

1945年3月21日,在印度舉行升旗儀式的中國駐印軍第50師官兵 圖片來自網絡

營地周圍一片寂靜,除了我們彼此的說話聲外,唯一能聽到的就是樹上群猴的吼叫聲,一直叫個不停。

叢林生活對我們是完全陌生的,空曠的熱帶叢林什麽也看不到,多少都有些寂寞、恐懼感。

有時,夜裏睡覺,某個士兵會突然在夢中大叫起來,其他人被驚醒之後,也都跟著叫起來,在深更半夜的叢林裏聽著更恐怖。

現在想起來,那是不適應叢林生活而產生的心理障礙,但我們當時也不懂那麽多,稱之為「鬧營」,不過,鬧一陣子也就好了。

雨季來臨的時候,天天下雨,眼看著一朵雲飄過來就會下一陣子雨,有時感覺似乎是一天有無數朵雲飄過來,一天要下無數次的雨。

記得我們攻下密支那時,正趕上雨季,伊洛瓦底江的水便漫了上來,地面不能睡了,我們就睡在吊床上,行軍打仗就是這樣。

到了緬甸,生活改善了許多,我們終於可以吃飽,而且可以天天吃到肉了。

主要是美軍的牛肉罐頭,但時間長了,又覺得很膩,長期吃不到青菜,我們有時出去挖野菜吃,但能找到的野菜也有限。

美軍會定期用直升機空投物資,空投前我們先找個空場,在上面擺個布板,布板顏色不一樣,表明空投的東西不一樣:

我記得空投食品時用的是白色的布板,而投彈藥和武器時則是其他顏色。因為,一切物資都是由美國空投過來的,所以在印緬戰場,我們結束了埋鍋造飯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