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仁安羌大捷:中國遠征軍的立軍揚威之戰,英國人與美國人大受震撼

2024-03-31軍事

1942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這時候有一個中國人的名字響徹了整個同盟國:

老蔣授予其「雲麾勛章」;

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其「豐功勛章」;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其「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勛章」(首次頒發給外籍將領)。

能夠同時獲得中、美、英三國的頒發的頂級榮譽勛章,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這個人就是孫立人,憑借的是仁安羌大捷的巨大功績,可謂當之無愧,硬橋硬馬。

孫立人

01

事情還要從大英帝國的東南亞殖民地說起。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把原本在中國戰場上的精銳調入了東南亞,組建日本南方軍,包括第14軍(16師團、48師團)、第15軍(33師團、55師團)、第25軍(5師團、18師團、近衛師團)。

肆虐東南亞的日軍

這對英國、澳洲、印度的盟軍形成了降維打擊,成建制的被俘虜。

當年打下日不落帝國的龍蝦兵,此時面對日軍直接變成了小龍蝦,啥也不是。

被日軍俘虜的英軍

不甘心失去帝國榮光的英國,在1942年2月將精銳的駐印軍第1師調往仰光,試圖阻止日軍第15軍第55師團的強行登陸,以挽回尊嚴。

然而,在1942年4月,面對生猛的日軍第55師團,英印軍第1師連三天都沒抗住,一路敗退到了緬甸的仁安羌油田,然後日軍包圍。

該師師長斯特高少將連續致電英軍總部,要求火速解救,不然只能投降……

此時英軍已經是焦頭爛額,哪有兵力去解救,於是就求到了中國遠征軍總指揮杜隼明的頭上。

杜隼明

雖然杜隼明同意出兵解救,但是需要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日軍到底有多少兵力,才能夠圍困住尚有7500人的英印軍第1師?

要知道,英印軍第1師可是武裝到了牙齒的精銳。

英方的回復是:有兩個師團的日軍(日軍一個師團兵力是2.5-3萬人,兩個師團就是至少5萬人)。

杜隼明對著地圖認真的看了三秒鐘,然後決定派出新編38師前往仁安羌解救英軍。

這讓英國人與美國人都深感不滿,認為杜隼明缺少誠意,竟然只派出一個師的兵力,能起到什麽作用?

02

新編38師的師長孫立人在4月18日接到命令之後,立即進行了作戰部署。但是很快,英軍總部就發出通告:任務可以取消了,英印軍第1師已經做好投降準備……

這讓孫立人十分無語,於是對聯軍總部提出兩個要求:

第一,4小時之內準備好80輛汽車;

第二,英印軍第1師再堅持48小時。

英方:為什麽只需要80輛汽車?這才能裝多少人?

答:80輛足夠了,因為只需要運送113團前往仁安羌即可。

英方:%……&#

實際上,孫立人與杜隼明的判斷是一致的,都認為圍困英軍的最多只有2個聯隊(此時日軍一個聯隊2500人左右)。

至於英方所說的兩個師團,只當聽笑話了:日本人可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一個蘿蔔一個坑,上哪能變出來兩個師團來?

區別在於:杜隼明認為新編38師就足夠了;孫立人認為113團就足夠了……

03

孫立人與杜隼明的判斷是對的,此時包圍英軍的只有第33師團的一個半聯隊。

之前的第55師團已經去了同古。

但就是這4000日軍,把英印軍7500人團團包圍。一向清高、自命不凡的斯特高師長,自從知道是孫立人率軍來解救之後,就開始接連致電孫立人。

內容無非就是懇求盡快渡過濱河,不然就只能舉白旗了。

至於孫立人所急需的詳細戰報,卻只字不提。

把一向斯文的孫立人也氣得直罵娘。

孫立人(1900-1990),安徽廬江人,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又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後在美國橋梁公司擔任工程師。

其後決意改學軍事,考入美國維珍尼亞軍校(素有 「南方西點」稱號,有多位美國名將畢業於此,比如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史迪威等)。

學成回國之後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任職。

雖然不是黃埔嫡系,但憑借自身出色軍事素養,被宋子文看中,得以脫穎而出,擔任財政部稅警總團(與民團之類的是兩碼事,稅警總團的兵員與裝備都是一等一水平)。

在中國遠征軍成立之後,稅警總團改編為新38師,由孫立人擔任師長,赴緬甸作戰。

而這次仁安羌戰役,也是中國遠征軍的首次大規模亮相,各方都聚焦於此: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4月19日下午五點,孫立人帶領113團從曼德勒出發,乘坐80多輛汽車,直奔仁安羌。

在4月20日淩晨三點,趕到了仁安羌外圍的丘陵地帶。

在對地形地貌進行仔細觀察研判之後,孫立人發現仁安羌總體上是北高南低。

於是決定:由戰鬥力最強的1營以及特務連負責打主攻,在當地精靈指引下抄小路直插仁安羌北部,待戰鬥打響之後從北向南,居高臨下發起進攻。

2營、3營分散在左右兩側,待戰鬥打響之後,分別在仁安羌以東、以南進行攻擊,護住1營的兩翼,避免被日軍迂回包抄。

其中3營是先發起佯攻,吸引日軍註意力;隨後2營再發起突擊,配合1營主攻,形成鉗型攻勢。

配屬的2個山炮連此時雖尚未使用美式火炮,但是裝備的德國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綜合效能其實很出色。

遠征軍裝備的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

孫立人將這8門山炮部署在仁安羌南部濱河沿岸139高地,待戰鬥打響之後負責對日軍進行火力分割。

04

此時在東南亞的日軍都是精銳甲級師團,個人戰鬥力十分強悍。

老鬼子一桿三八大蓋在手,200米之內幾乎指哪打哪。

尤其是擲彈筒,老鬼子能把89式擲彈筒玩出花兒來,簡直就是機槍手的噩夢。

部份老鬼子甚至可以做到僅憑耳朵就聽出機槍陣地位置,然後迅速使用擲彈筒反擊,正選命中率可達到30%,三發命中率幾乎100%。

孫立人曾率軍參加過一·二八抗戰、淞滬會戰,對此有清楚認知。所以,他結合美國軍校教育與中國傳統教育,有針對性的制定出一套別具一格的訓練操典,被稱作「孫氏操典」。

其中精髓就是運動戰與穿插戰,避免與日軍打僵持不下的戰地戰。

而在這次仁安羌戰役中,正是對孫立人訓練成果與戰術思想的深度檢驗。

孫立人反復強調:戰鬥打響之後,就是猛打猛沖;不拘泥於某一處陣地,只以打亂日軍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出中正式步槍(威力大、殺傷強)、捷克ZB-26輕機槍(火力持續性好)的優勢。

同時還要積極搶占上風口。

此外,透過孫立人做出的圍三闕一部署(留出西邊方向),也可看出雖然他是喝過洋墨水的,但並未扔掉中國傳統兵法。

05

4月20日拂曉,各部使用步話機通報,全已到達指定攻擊位置。

一聲令下,8門博福斯山炮率先發威,炮彈呼嘯飛過,繼而發出山崩地裂的巨響。

北部主攻的1營與特務連居高臨下,發起迅猛突擊,日軍猝不及防。

仁安羌作為采油場,儲存有大量油桶與油罐。

113團官兵在搶占上風口與高地之後,即開啟油罐,石油遍地橫流,流到哪裏,哪裏就會出現火海。

烈焰蒸散,濃煙滾滾,宛如人間煉獄。

日軍完全被打懵了,不知道遠征軍來了多少兵力,匆忙決定從西部撤退。

但此時已有大量日軍被分割在仁安羌,最終盡數被殲滅。

此戰,孫立人以113團的1400兵力,擊敗日軍33師團的一個半聯隊4000余人,殲敵1300人。

被擊斃的日軍

更主要的是達成了戰役目標:解救出英印軍第一師7500名英軍,此外還有英美兩國傳教士、新聞記者、政務官員等500多人。

英軍斯高特師長畢恭畢敬的將孫立人請到他的指揮車就坐,然後率部敬軍禮。

英印軍第一師作為英國陸軍的臉面,如果投降日軍或全軍覆滅,則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所以,訊息傳回英倫三島後,到處都是慶賀聲,英國人甚至將之比作第二次鄧寇克大撤退。

06

仁安羌戰役,孫立人率領113團擊敗數倍於己的精銳日軍,是中國遠征軍的立軍、揚威之戰,極大的震撼到了英國人與美國人。

這也是後來美國不斷加註,全力武裝中國遠征軍的一個重要原因。

孫立人指揮的仁安羌戰役,將天時、地利、人和運用到了極致。

自此開始,在緬甸戰場的三年時間裏,孫立人一直都是日軍最大苦主,在孟關傑布、孟拱、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先後率軍殲滅日軍3.3萬余人。

被盟軍譽為「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死在孫立人所部手上的日軍將領有:水上源藏(少將)、楠野豐重(大佐,追贈少將)、藏重康美(少將)、平田一郎(大佐,追贈少將)。

此外,被擊斃的還包括一個小兵:誌村菊次郎。

該人即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借口演習走失的那個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