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3年,印度和美國定下了一項至關重要的合約,將 美國最先進的F-414-IN6發動機 引入其國內。
合約內最關鍵的一點是,生產發動機的 GE公司必須在印度建立本土生產線 。了解內情的人一眼就看出,印度是想借機讓本國的空軍力量再上一個台階。
引入美國生產線,目標是超越中國
對於印度而言,中國這個鄰國一直是他們的心頭大患。為了超越中國,印度在很多方面都攢足了勁,就是想要把中國比下去。
今年10月,印度的空軍參謀長明確表示了擔憂,他聲稱, 中國在國防、科技等領域領先印度太多,讓印度深感不安。
從數量上看,印度有42個戰鬥機中隊編制,但目前還有12個空缺, 戰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空軍需求。
印度的這番話當然不是在肯定中國的發展成績,而是暗諷中國威脅到了地區安全。這名官員說,我們在邊境地區配備了很多戰機,讓印度感受到了巨大威脅。
為了掙回顏面,他同時提到, 印度正在加快發展空軍裝備的步伐 。軍方正督促國內制造商提高速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戰機的交付。另外,在戰機駕駛人才訓練方面,軍方也投入了大量心血。
談及戰機不足的問題時,印度將一大部份責任,歸到了戰機廠商身上。在2006年及2010年的時候,印度先後簽訂了兩個合約,訂購了40架「光輝」戰機,但由於生產時限太長, 至今為止也還差2架沒有交付。
為了救急,軍方又在2021年與另一家公司簽訂了購買協定,合約涉及83架「光輝」戰機。但讓人啼笑皆非的是, 至今一架都沒造出來。
根據印度軍方的計劃,他們將用這些戰機組建新的戰鬥中隊,提升戰鬥力。早在2022年印度就宣布,要 投入900億盧布搞戰機研發 ,接著有了2023年與美國簽署的合作協定。
美印兩國各有盤算
2023年,印度與美國簽署附帶條件的發動機合約後,約定第一批交付的發動機為99台,這些發動機將全部配置到光輝戰機中。
據訊息人士稱,除了轉移生產線的條款外,美國還給了印度特別的「優惠待遇」, 附贈了很多關鍵技術,涉及耐腐蝕塗層等 ,具有極高的含金量。可以說這次的合作印度是占了大便宜。
為什麽這次美國如此大方,竟然毫不吝惜, 將如此關鍵的技術拱手相讓? 要知道,為了拿下這些技術,很多國家花費了大量的心力。印度這次坐享其成,究竟是運氣好還是另有原因?
對於美國來說,長期將中國當作假想敵的印度,正在全力發展航天工業以超越中國, 現在的印度是個非常廣闊的市場。
僅憑發動機,美國就占據了印度航天領域的半壁江山 ,印度使用的光輝戰機全部配備了美國制造的發動機。
目前,印度主要使用的是美國的 F404發動機,還有部份沒完成交付,從這批訂單中 美國已經賺了一大筆錢。
最新款的F414完成交付後,將會被用在印度最先進的隱身戰機AMCA上,從這個趨勢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 印度都會是美國發動機最大的市場。
有人認為美 國這次賭得太大 ,為了籠絡印度市場,竟然把壓箱底的核心技術都拱手相讓, 會不會得不償失? 其實在美國國內也有這樣的爭議,在合約拍板前,國會曾出面阻止過,但GE公司態度非常強勢,國會最後還是妥協了。
拋開短期利益看長線發展,可以很清晰地發現,至少在未來幾十年之內,印度都離不開美國的航天技術,這種深度依賴決定美國吃定了印度市場,一定會穩賺不賠。
印度曾親眼目睹中國和俄羅斯,為了發動機技術付出的艱苦努力,他們不想吃這個苦了。對急功近利的印度而言, 直接引入發動機生產線 ,能讓他們少走幾十年彎路, 使航空工業在短期內得到快速發展 。即使自主創造力被暫時擱置,也是值得的。
90年代中國在自行研制發動機時遇到過很多困難,多次卡住,每攻克一個難關,都要花費大量心血,研究也遲遲沒有成果。
直到 2010年我們才最終制造出了渦扇-13 ,在該項領域實作了質的飛躍。在此之後,我們的渦扇系列開始陸續研發,收獲了很多喜人的成績。
中國的發動機研發之路走的非常艱難,從無到有前後 花了近30年時間 ,對於技術還不如中國的印度來說,如此昂貴的時間和技術成本是他們承擔不起的。
如今 美國成熟的技術擺在眼前唾手可得,怎麽能讓印度不動心?
印度未來發展堪憂
有觀察家悲觀地預言: 印度與美國的每一筆技術交易,都在將印度更深地推入深淵。
上世紀80年代, 印度也曾做過努力 ,當時他們卯足了勁研發自己的發動機kaveri。但 過了30多年一直沒有進展 ,最大推力、喘振等技術難關始終沒能攻克,讓印度非常氣餒。2008年,印度正式宣布終止該研發專案,多年心血付之東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最先進的幾款戰鬥機,都已經系與美國發動機形成深度的繫結關,很顯然 印度不打算走發動機研發之路了。 如此既可以省下一大筆經費,還能專心致誌發展航天工業,似乎對印度而言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那麽觀察家的警告是否是杞人憂天呢?其實類似言論在印度始終存在,一些居安思危的印度人也敏銳地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為什麽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要傾全國之力實作技術國產化呢?原因很簡單,不給人卡脖子的機會。試想一下,如果 哪天印度和美國鬧掰,美國不動一兵一卒,只是從技術上切斷供應,印度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印度為短期利益失去長遠發展的機會,無異於將國防發展最核心的技術專利權拱手讓人, 有激烈的反對者將大量購進美式發動機的行為,稱為「投降賣國」。 不能實作發動機國產化,印度的軍事競爭力在國際上永遠排不上號。
讓反對者更加擔心的是,急功近利的 印度政府,從此養成了一種依賴心理 ,以發動機為起點,航空領域的其他技術也依賴進口,什麽都買現成的,那印度的航空工業就徹底沒希望了。
目前,印度的航空工業存在不少問題,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專註深耕。國內公司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素堪憂,生產管理方面也有一連串讓人頭疼的問題。
專業人才方面問題更大, 印度現在非常缺乏相應的技術研發人才 。如果形成進口依賴,很容易忽略對本國人才培養的投入,實作技術本土化將遙遙無期。
國產發動機的艱難歷程
與印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近代歷史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依賴他人,必須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點對於國防安全尤為重要。
中國在發動機研發方面下了血本,也走了很多彎路。 和印度最初的情況類似,在研發初期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卡點, 一度搞不下去,但最終都堅持了下來。
但這些犧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的發動機技術,即使面對別國的技術封鎖,也能處變不驚。
在中國,自主生產的發動機,有個很特別的名字「中國心」,除了自豪外,這個名字還點出來關鍵問題,發動機才是航空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的發展一直被美國看在眼裏,對於印度,美國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在合約中大手一揮附贈11項關鍵技術,對中國卻是另外一個面孔。原因無他,中國成為了真正威脅到美國技術的對手。
在美國官方公布的制裁名單中,有近60家中國企業上榜, 其中80%都與航空工業相關。這說明了一點,美國很清楚,掌握了發動機技術就能制霸藍天,沒有核心技術的印度完全構不成威脅。
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比印度走得更久。早在上世紀中葉,我們就開始了研發國產化的道路。到本世紀初,國產發動機成果陸續湧現。
「兩機專項」的開展,標誌著我們在航空技術領域又上了新的台階。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已逐步擺脫技術依賴,實作了技術自主。
為了做出成績, 國家向「兩機專項」的投入,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到2020年已經花費了3千多億 。
從渦噴-14「昆侖」定型,到渦扇-10確定最大推力,再到最新款渦扇-15驚艷亮相,中國一路披荊斬棘,終於走出了一條獨立發展的技術之路,這非常不容易,但卻是國家強大必須付出的代價。
可以斷言,印度撿現成依靠進口的行為,雖然短期內成效顯著,但從長遠來看很不樂觀,實作航空工業騰飛希望渺茫。僅僅是這一點,印度就很難超越中國。
資訊來源:
百度百科
澎湃新聞 2021-03-09 13:54 從「封閉獨立」到「開放融合」,中國航空發動機的四面突圍